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言恭达:当代书法文化的思考 文/言恭达 推荐语: 大家好,我是玩味山房,看到这文章,觉得太有道理了,练习书法的人都应该看看。 其中讲到墨法没有变化,为啥?沿袭了清代的墨猪用法,黑光

言恭达:当代书法文化的思考

文/言恭达

推荐语:

大家好,我是玩味山房,看到这文章,觉得太有道理了,练习书法的人都应该看看。

其中讲到墨法没有变化,为啥?沿袭了清代的墨猪用法,黑光亮,另外就是不用砚台研墨,统统用墨汁!

我是制作砚台和收藏砚台的,知道其中乐趣,有感兴趣的交流下哈。我的微信号:aidushuxuexi,哈哈哈

言恭达近照

  作者简介:言恭达,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主席兼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

  编者按:此文选自“2019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从当代中青年书家的艺术创作,综合梳理书坛的基本态势与特质、存在的“通病”与匡正的良方,从而对当今书法生态、时代创作审美之路以及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进行全方面的阐述,从艺术哲学思辨中明确方向,完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任务。

  关键词:批评 哲思 活化

一、创意与得失——当今书坛艺术创作之议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当今书坛出现了全面繁荣的景象,同样也练就了一批批精英人才队伍。他们是自信的、成熟的,也是砥砺奋进的!在中国书法史上,这无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今天书坛的中青年书家,他们几经磨炼,已是当今书坛的主力。他们艺术创作精力充沛,审美思维活跃,融合取向丰裕,传统笔墨扎实,形式创造新颖……广阔的视野与多维的视角证实了他们在今天喧嚣繁杂的书坛热潮中是走向理想天地的探索者与实践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由于这代中青年书家的艺术实践,让今天的中国书坛更加丰富并充满活力。当今书坛艺术创作概括起来,它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传统回归的呼唤。无论是帖学还是碑学或碑帖相融,中国书坛在近四十年来已逐步走向稳定与健康。多元取法,多彩统一,不管是二王书风,还是明清书风,简牍书风等等都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归。回归传统不是复制传统。历届国展中好多作品已在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个性化艺术语言符号的强烈风貌,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当代艺术探索的文化理念,这种正大气象,正是当今生活美学中的主旋律。

  二是形式创变的合度。毋庸讳言,展览时代需要书家作品展示形式的多样化与丰富性。书家书写形式、用材色彩等随着社会的开放、审美理念的多元,书艺挥洒的空间艺术增添了平面构成的时尚色彩,这是今天大众审美需求的必然。曾几何时,由于社会快餐文化与时尚追逐的多层效应,新鲜刺激、五彩斑斓的“超现实”“古遗存”充塞了各类全国书展,似乎已成了展厅传导空间中视觉效应调节的既定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专业艺术创作的深化,国展展览作品已逐步走向单纯与自然,回归到汉字艺术自然书写的本真。

  三是写意诗性的强化。书艺情性的舒展、尚趣的寻求,个性化的创作、豪迈、激越、张扬、奔放……集中体现了当下书坛审美情愫的主流风格。同时,以书体传承中的互补、借鉴、融通,逐步形成各类具备强烈个性意识的写意风格。楷书融入行意;篆隶草化互借;草书(大草)结体通势大开大合;行草书体互通递变;行书取法向度拓展等等,这些有效的探索、理念的转换与意趣的生发已成为今天中青年书法创作的显著特色。

  四是人文内质的提升。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不少作者已远远超越了单一的书艺技法训练,而进入了中华传统诗文的深入研习中。各类展览呈现的作者自作诗以及对古代书论的深入研究等现象,预示着书家修养的全面性。

  诚然,我们必须正视当代展览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与倾向。这正是当前中国书法创作中的“通病”。简要地说,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必须注意:

  其一,轻视笔法。历代书论对用笔用墨均有严密高标的要求。作为书法艺术内形式的笔法,更是重中之重。全国各类展览中有些作品重形式,轻内涵;重趣味,轻线质。笔法粗率随意,笔阵混杂。例如:篆隶结字失调,通借不当。按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所示: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之要。书写篆隶,往往忽视“涩”字,顺笔拖刷,更谈不上裹锋使转,逆势涩进了。大草在于使转合度、虚实相宜。不懂用笔,往往使转因随性开合,致使空间布局夸张中线质浮薄而飘忽,虚实失当。将大小草笔法混同,提按笔法在非自觉状态下失之迷途。欧阳询《用笔论》“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与风流。”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不可信笔,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只是笔作主,未尝运笔。”刘熙载《艺概·书概》“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古人这些经典书论,对今天的书法艺术创作将是何等重要啊!我们可以看到展览中,有些草书作品猛一看满纸云烟、意态烂漫,细琢磨笔法混杂,甚至连笔都未提起,顺势平拖挥洒。另外,行书笔法中的“绞转”,笔尖与笔锋使用不同,以写小字的笔法随性写大字,以写小字的线质替代大字的线性,此现象在不少作品中较突出。应该说书法艺术需要形式,讲究气势,但它同样是建立在线性内质的基础上。

  其二,用墨单一。古云,“书法唯风韵难及”,其关键在于笔墨的丰富性、多变性。当下书法,用墨失察者居多,尤其篆隶创作,普遍用墨太实,甚至通篇不见墨法变化。“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工夫”这是黄宾虹先生在林散之32岁第一次见面时的批评语。用墨之法,浓、淡、润、渴、白,其要领是“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孙过庭《书谱》),以燥中见润,浓中显劲,于笔法中力现墨彩与墨调,增强书法的艺术表现力。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润可取妍,渴能取险,白知守黑。当下书坛好多书家的理念还未从清代碑学的藩篱中冲破出来,承继清代“乌、方、光”的用墨习惯,不善于也不敢用渴墨。“燥锋、即渴笔。书家双管有枯笔二字,判然不同。渴则不润,枯则死矣。”(梁同书《频罗庵论书》)渴墨之法,妙在用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渴笔用墨较少,涩笔逆行,苍健雄劲,写出点画中落出的道道白丝。在渴墨的应用中,常常离不开涩笔。涩笔,衄错艰涩,行中有留。蔡邕《九势》中说,“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古人有“如撑上水船,用尽力气,仍在原处”。林散之先生在《谈艺》中说得好——“怀素能于无墨求笔,在枯笔中写出润来,筋骨血肉就在其中了。”“碑要看空白处”“乱中求干净,黑白要分明”。又说:“临《书谱》要化刚为柔,最难是要写出虫蛀纹来,笔画象虫蛀过一样。”苍中藏秀,乃是真苍。我们今天的时代,既不是在清代,也不是在唐代。我以为今天是个写意的时代,造虚的时代。庄子的“虚”“静”“明”,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在今天同样要求我们认识到:好作品必须重虚处,而不是在实处。

  其三,气格下降。书法以书卷气为最。古人常以“书画,当观韵”“书家贵在得笔意”告诫后人。“气韵生动”是谢赫“六法”之首。北宋郭若虚评论“六法精论,万古不易”。气与韵始终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哲学思辨,是书法创作本体的主旋律。当下问题是将气韵与形式对立,注重点画技巧,忽视气息流韵。或形式夸张过度,或太过于追求笔墨的浅薄趣味而使艺术境界降格。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类展览中有不少作品重张扬,失纯净,一味追求个性风格而忽视了作品的艺术品格。以致书格熟俗,气象平弱。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评论“文章以体制为格,音响为调;文字以体法为格,锋势为调。格不古则时俗,调不韵则犷野。”这正证明凡文学艺术均以气格为最重要。“古质今文也,世贱质而贵文。文则易俗,合于情深。质者如经,文者如纬。若锺、张为枝干,二王为华叶,美则美矣……”(张怀瓘《六体书论》)笔墨技巧根植于主观情思。笔墨本是写人的胸襟,虽出于手,实根于心。古人有评论“……鄙吝满怀,安得超逸之致,矜情未释,何来冲穆之神?”故“心醇”才能“笔和”,“识到”才能“笔辣”。

  其四,创变浮浅。“通变”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规律。今天书法的生存意义已从实用价值转为艺术功能。书法原有的“日常书写”已变成“艺术欣赏”。因此,今天的书法应立足于艺文性,不仅仅是线性图式,更是人文精神的诉求。我们提倡“自然书写性”是指按照艺术规律与学理、审美要素与法则,会通并畅达地表现高度的艺术性。以林散之先生为例,他在《自叙》中陈述,他的草书“以二王为衣钵,怀素为宗,王觉斯为友,祝希哲、董香光为宾”。我们可以看到林老到晚年创作进入了化境。欣赏他九十岁时的草书作品,呈现出化长为短,化熟为生,化圆为方,化连为断,化繁为简,化实为虚的景象。由此可见,书法的时代创变是极不容易的,它不是单一的形式变化,更是内质的转换,气格的升扬。现在展览中有的作品片面炫技,学古浮面,取法浅薄,“创新”只是表面的视觉效果。从字法到布白,只求个性风格的凸现,现代意识的张扬,形制夸张而忽视内质;或在某一古代书家风格的基础上将小字笔法放大为大字范式,变换形制,致使线条僵直无波伏起讫,用墨凝重无虚实照应,作品风韵不足,明显缺乏生气与活力。我以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创变必须将传统的特点、时代的特质和个性的特色有机融合,以中国传统哲学思辨合理地求证书法艺术向内、重和、尚简、贵神的审美特质,从而完成个人艺术风格的构建。

  综上所述,当下书法艺术创作必须处理好三重关系,即:传统的坚守与现代性的提升;功力的强化与诗性的抒展;形式的多变与内质的注重。“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的社会审美将在新时期的生活美学中被强化。这就是“格调情怀的第一性,技法乃第二性”的文化精神性将进一步注重。

砚二墨一·玩味儿者

笔墨精良,人生一乐。砚亦如是。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好的笔不过可用一年,古法好墨据说有的可以用数年,而纸张随用随丢,唯有砚台可以使用数十年乃至几百年上千年流传。

有人说,砚台,不写字也要供奉一方。我不以为然,束之高阁何谈供奉?研墨才是真正奉养,在这个过程中,澄心静性、体味声色。

近段时间,研墨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蕴含了一种情怀或者品味,甚至成了一个人故作深沉的动作。

有时候,我正襟危坐,茶后焚香,摸出一块砚台,滴上几滴清水,轻轻研磨剩了半截的松烟墨……磨的是心性,磨的是时间,磨的是天地同在的存在感。墨由淡到浓,然而并不写字,只待墨干,再用水洗干净罢了。

这几乎成了我独处时的兴趣爱好。

人,一旦有了兴趣爱好,便不再孤独寂寞。

——玩味山房·鲁之揅《砚二墨一》

这期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点赞收藏转发,或者也可以和我交流。我是玩味山房的玩味儿者,号称青徐海岱间南宫砚友、砚痴揅者的鲁之揅助手 彳山几〩 亻言 号aidushuxuexi,想知道在玩味山房隐居的美女姐姐们是怎么改造老砚台的吗?你体验过研墨的感觉吗?或者能跟我们分享你的手艺和心得吗?让我们一起来玩转传统文化吧,因为传统的才是时尚的!

砚台制作和收藏以及研者砚台之家推荐搜索      
砚台文房四宝书法研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评言恭达
赵冷月的“丑书”到底好在哪里?
王铎书法《枯兰复花赋》,百看不厌呐!
周樣艺术
一口气看完古人怎么用墨
评当代100名毛笔书家(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