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砚台符合是“否器”吗? ——论当今砚台的发展和创新 □鲁之揅

你的砚台符合是“否器”吗?

——论当今砚台的发展和创新

□鲁之揅

砚台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之一,虽然排在最后,但是号称文房重器。而且,纸、墨、笔都不如砚台流传时间长,由于砚台大部分为石头,在地球上形成了已经几亿年,制成砚台后如果保养好,还能传承千百代。

砚台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文人寄托情怀的趣物,现在甚至也有了投资收藏的价值。

可是,有个相当大的尴尬,那就是纸、墨、笔今天我们大家还都在使用,但是砚台却很少使用了,至少不是大众用品,能够静下心来用砚台研墨的人罕见。

很少听大家说纸如何创新、如何继承、如何发展,笔墨也是这样,但是砚台就不同了,砚界人士一直在谈论如何推动砚台的与时俱进,如果不思考这一问题,可能砚台就要从大众眼中消失了。

【砚往何处】

现在很多的所谓制砚人,其实不是在制砚。两个表现:一个是机器化或者程式化生产,造出的东西一个样,没有手工的温度和创造的意识;二是追求商业化和市场认可(这并非不好,但是砚应该有自己的态度),雕刻出来的东西精致但是繁琐,无所不用其极,却大而无当、极不实用,有的甚至把砚雕成了烟灰缸、茶盘、摆件,脱离了砚的圈子。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其实还是需要制砚人去思考。

近年来我认识了很多的制砚人,也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多制砚人缺少文化自觉,有匠艺无匠心,把制砚当成糊口工具、生存手艺;二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可以选择的工作非常多,制砚人的下一代不再愿意从事制砚工艺(纵观历史,好像很多大书法家、大画家也并没有几个能传承父辈艺术造诣的后代,这是普遍现象)。

鲁砚泰斗姜书璞老师说得好,好在我们还有一批对砚台制作怀有极大热忱的人。这样的人自古有之,在古代表现为一些文人忍不住手痒亲自操刀,在现代则表现为一些不为盈利只求满足“玩心”的文艺顽主(就像大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说的那样,人生就一个“玩”字,会玩的人才有出息)。

近来读赵粤茹老师的文章《防病中程文》,看到程文老师和王正光老师的一张合影,当即唏嘘一病一故,继而又想砚在山河在,人文精神永流传。

就像俞飞鹏先生说的那样,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砚就在那里。

所幸在新生代的制砚人之中,还有专做谷山砚、自称谷山张的张学军,有一研斋的吴贵生,文人砚的传承者、紫金山人李冠增,本溪“紫霞堂”堂主冯月婷,端砚匠人梁常德,砚君楼的歙砚非遗传承人汪顺清,青年砚雕大师潘安政等这些人……

当然,我们还有像古镇黎里的古砚藏家、砚文化学者陈良先生、“星湖春晓砚斋”斋主陈国源先生这样收藏家,他们对砚台的热爱和收藏也推动大众视野对砚台的关注。

【砚之设计】

锤子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曾经说过,中国是个在设计道路上刚起步的国家。

看一个砚台的好坏要看的是什么?我想首先是材质,其次是工艺,再者就是设计。

一方是石头到了我们手中,我们不能决定它的材质,因为它已然那样了,好的工艺也是可以通过“熟能生巧”获取的,甚至可以请顶尖的师傅代加工,唯有设计,需要才思、情怀、审美、文化积淀、意境把控能力等因素融合才能拿捏得恰到好处。

我们有很多好的石头,也有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傅,但是设计顶尖的大师还非常匮乏。

经常见到一块上好的砚石,被一个制砚人弄的俗不可耐,制砚人还自己洋洋得意,殊不知破坏了天然之趣、自然之真、本然之意。

有个砚界的朋友,我忘了叫什么了,他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做的砚台不是砚台,那就是没希望了;如果你做的砚台还是砚台,那也没希望了。

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要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既要以古为新,也要与古维新。

怎么办?就是要在砚台的设计上下功夫。

你看下图的这方砚台,它为什么是这个尺寸?

因为它接近手机的尺寸。

在古代,大砚台不如小砚台受欢迎,因为文人外出需要经常携带砚台,小的带起来方便。

在今天,我们的手最适应的物体的尺寸就是手机,几乎到了爱不释手。两个手机的厚度接近一个充电宝的厚度。

所以,如果我们设计一款手把砚,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就应该从受众的手感习惯去考虑问题,同时也要学习手机设计的理念,因为手机设计本身还包含了人体工程学的原理。

大家再看下图的这方砚台,它有什么特点?

仔细看,你会发现它的边框非常窄,不同于下图的这种浑厚边框。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因为手机界都在打造无边框手机!如下图:

当然,以上是抛砖引玉,为的就是激发大家的思考。

好的设计,要融入生活;砚台设计,应该融入文化生活。

海派也罢,鲁味也好;文人砚也罢,后现代也好。我想,都应该在设计上彰显特色、凸显品位,最好是形成品牌(这里的品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域和石种区分)。

【砚当不器】

有句话我们大家耳熟能详,叫“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另一说君子不能成为别人的工具,君子做事不能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

老子亦曰:朴散则为器(朴亡则勉强为器之谓也);又曰:见素抱朴,绝学无忧!

我们不管古人怎么说了,我们今天谈论的是砚台,砚台首先是一种“器”。作为一种“器”,它的使用就受时空的限制。如何不受限制?那就要“不器”。

砚台如君子,只有“不器”,才能重新走入大众生活,才能成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才能“不器”?

且看下图:

泼墨挥毫之前,且作香插,焚香静思。

待构思已定,且作砚台研墨。

笔走龙蛇之时,亦可作镇尺压纸。

创作完毕,且作茶托、壶承,品茗回味。

闲暇之时,当成手把件反复摩挲,这个比盘核桃和珠子强多了,有些含砭石成分的砚台就是养生佳品。赏之悦目,陶冶情操;抚之活血,通经健体。

当然了,还可以垫床腿,打老鼠。子孙贤孝,遗之收藏;子孙不肖,以此痛击。岂不善哉?

总之,就算有一天砚台不能成为文房必备的物件,也可以成为雅室必备的石玩或者说石器。

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就是石器,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用石头承载的功能和呈现的艺术形式会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空间里。

那砚就不是单纯的砚,它应该有个新的概念,叫“否器”。为何叫这么名呢?因为“否”里有个“不”,也有个“石”,“石”加上“卜”就是“否”。

“否器”就是“石不器”。“石不器”还是“不器”(见下图),它脱胎于砚,保留砚的基本使用功能,却超越砚的范畴,不再局限于自己原本的定义,于是也就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君子不器,砚亦当如此。

【结语】

每个砚人,都应该为砚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智慧和创新。

我希望,当大家记住我的时候,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开发了砭石概念砚;二是制作一批有味道的砚台;三是重新赋予了砚台新的概念。

同时也希望,砚台能够走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在承载中华文化上不断创新和继承。

2020515日于松月山房不器斋

——————————————————————————————

作者简介:

高考最后一天,说说苟晶和曾经乘风破浪的自己

原创作者|大王㊧㊥㊨

策划出品|鲁之揅工作室 □⊙>°

匠人读书公社,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思考,阅读是为了某种寻找……大家好!我是不分左右、爱炒冷饭和跑题的大王右中左,今天给大家聊一聊……这一话题。

『壹』

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的石头有文化
四大名砚之歙砚的历史传承和收藏价值
古砚成为收藏佳品 瓷砚展露文人气息
姑苏砚刻代不乏人
笔墨纸砚和梅兰竹菊的共同点是什么?
阅读详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