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音 | “妹妹,今夜不能赞美,所有的赞美诗都有罪”

不求真知灼见   

  只说肺腑之言

“妹妹,今夜不能赞美,所有的赞美诗都有罪”
——这是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民医院心理科护士长、内科党支部书记龙巧玲女士(笔名:弱水吟)写的一句诗。2月4日,她逆行而上,驰援武汉方舱医院。
初读时,我想到了海子的那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虽然表达的意思不同,但都是源自内心的真情告白,如泣如诉。
龙巧玲女士写于战疫一线的四首诗(原作附后),在网上曝光后,引起了极大反响。
《请不要打扰》里的殷殷恳求,《妹妹,今夜我羞于赞美》里的戚戚悲痛,《日常》里的孤独与愤怒,《元宵夜》里的思念与期望,每一首诗都饱含深情,催人泪下。
纪伯伦说,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
透过几首朴实直白的小诗,您听到来自伤口的歌曲了吗?
无论听到与否,我觉得,我们都应像龙巧玲女士所说,“今夜不能赞美”。
首先,没必要从诗学的角度去分析几首诗的写作手法,称赞这位女护士是位大诗人;其次,更没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问西的赞颂医生护士的伟岸与高尚。

为什么不去赞美?
因为,在真正的苦难面前,赞美会显得华而不实。就像对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跟他说,你好可爱好乖,有什么意义呢?孩子很饿,他只想吃奶。
此时此刻,我们最应该为一线医护人员做的,就是理解与支持。如果连理解与支持都做不到,所有的歌功颂德都显得苍白无力,都是海市蜃楼,都是空中花园,都是掩人耳目的三分钟热血,都是闹着玩儿的过家家。
再说白点,歌功颂德不能当饭吃,不能当口罩用,也不能当防护服穿,更不能杀死病毒。
所有的伟大与高尚,都不会凭空而来,都紧紧孕育在肉体的土壤上。
医生护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是父母的儿女,是儿女的父母,是亲人的亲人,是朋友的朋友,是老师的学生,是学生的老师,等等。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他们都可能会有。
既然如此,面对疫情,我们的感觉就是他们的感觉,我们的想法就是他们的想法,我们的需求就是他们的需求,我们的恐惧就是他们的恐惧,我们的苦痛就是他们的苦痛。
然而,除了这些正常的社会角色外,他们还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职责所系。疫情来袭,他们必须得上!
您想过医护人员在一线工作时的危险吗?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1716名医务人员被感染,6人不幸去世。数字“1716”就是高危险的例证。他们,“带毒”作业!
除了危险,一线的医护人员很忙很累。数以万计的患者要照顾,要治疗,要护理,要关心,要抚慰,工作量的繁重可想而知。工作时,“十几个小时要在防护服里拢紧身体,不吃不喝不能排泄,只好上班前少吃不喝”,何其艰难!
据说,每天穿脱防护用品都像是“另一场战斗”。
具体如何穿、脱呢?“武汉发布”(武汉市政府新闻办的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做了如下介绍,不妨花几分钟作个了解。
每名医护人员在进入“方舱”前都会穿戴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包括隔离服、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头套、3层手套等10余件物品。
医护人员要穿三层防护。贴身是一件隔离服,中间是防护服,外面再罩一层隔离衣。穿一层衣服就戴一层手套,手套也是三层。此外就是护目镜、口罩了,穿戴时要非常仔细,要完全避免有皮肤暴露在空气中。穿戴完毕一次至少就得15分钟穿戴装备有着极为严格的步骤,从第一步洗手开始,到最后戴上防护面罩,一共有10来个步骤。不过,这还不算麻烦的。真正繁琐的是出舱。因为进舱时感染风险小,更多的风险是在病区内工作四小时后,从重污染区回来的过程中。除了这身装备,病区里任何东西都是不能带出来的。
听上去“穿衣”已经很麻烦,但跟“脱衣”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从病区进入缓冲区,再到潜在污染区,再到半污染区,进一个房间脱一层衣服。而且几乎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按照“六步法”进行不少于15秒的洗手。从出病区脱去第一层手套到最后摘掉帽子进入清洁区,大概有近30个动作,一共要洗11-12次手。
最需要当心的是在潜在污染区里脱中间那层防护服。因为在这里人的皮肤开始暴露,这时被污染的风险最大。所有的动作都有讲究,手可以接触哪里,不能接触哪里,都有专用的手法。而且动作要非常谨慎缓慢,这是为了防止产生气溶胶传染。像电影里的演员,很潇洒地把手套一弹一拉那种动作是绝对禁止的。脱下来的衣服放进垃圾箱时,开关盖子都是慢慢的,就像打太极。
读完上面的操作流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紧张!恐怖!
让我们再冷静想想,一线医护人员的危险、苦痛、忙碌、辛酸……
现在,请扪心自问,我们真的理解他们吗?
如果理解了,为什么还有媒体去“打扰”呢?
如果理解了,为什么还有人出门不戴口罩呢?
如果理解了,为什么还有人瞒报行程呢?
如果理解了,为什么还有人随便聚集呢?
如果理解了,为什么还有人不听忠告劝说呢?
如果理解了,为什么还有人吃野生动物呢?
如果理解了,为什么还有人怨声载道呢?
之所以会有一连串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理解。
高尔基说,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没有理解,就没有尊重,更别提赞美了。即便赞美也是无用的徒劳。
有篇文章的题目是,“武汉医生朋友圈求求转发:不要辜负我们的眼泪”。
其实,可以辜负的又何止眼泪?眼泪的背后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简直就是在用生命为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买单!
好端端的活着,谁都不想染上病毒,谁都不想死!
易中天先生说,“没有一种本职工作叫做该死”、“所有的伟大都是被逼出来的!没谁愿意洪水滔天,没谁愿意硝烟四起,没谁愿意病毒横行,除非他是恶魔!唯其被逼无奈却坚守岗位,才令人崇敬!
如果把“伟大”这个词语送给医生护士,肯定没有争议。
但是,在这个词语落地前,请先看看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想法,“只想疫情结束能安全回家,即使剩下一把骨头,也要把自己带回给儿女、爹妈”。
想法非常简单,令人泪目。试想,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对他们来说该有多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发自肺腑的理解医生护士的苦与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千万不要把别人的辛劳付出当作脚下的砂砾,踩过去就算了,甚至有时还嫌硌得慌。
理解之后,便是支持。要身体力行的支持。该隔离要隔离,该防护要防护,该戴口罩要戴口罩,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等等,一定要认认真真去做。不要麻痹大意,不要辜负了别人对你的“负重前行”。要拿出实际举措去关心关爱医生护士,一定要多务实少务虚。最基本的关心关爱,就是让他们吃好、喝好、防护好、休息好。
还有,诚挚呼吁,一定要改善医患关系,不要动不动就对医生护士骂骂咧咧、打打杀杀!尤其是不要战疫胜利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疼,把医生护士甩到一边了。别忘了,医生护士是救命恩人啊。
当前,除了医生护士外,还有许许多多在一线工作的“战疫人,非常辛苦劳累。他们的心声也一定跟医生护士一样,只想安静工作、安全回家。我们也要理解支持他们,认真配合,不要添堵添乱。
坚持一下,你好我好,他们也好,大家都好。
诚然,歌功颂德也是有必要的,但请相关从业者有点“眼力价,找个合适的时间或地点,再去“打扰”他们。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其实,好话也不怕晚,溢美之词来得晚点迟点不怕,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美的东西永放光芒。
算起来,这场战疫已经扎扎实实的打了一个月了。宅在家的人都已身心俱疲,何况那些在前方出生入死的将士呢。
拜托了,多听听一线“战疫人的心声吧,“让我靠一靠身体,让我平静呼吸”、“累了一天,一夜,休息,睡觉,比你们的赞美更需要”。拜托了,多支持支持他们吧,让他们早点平安回家。
最后,附上龙巧玲女士的四首诗:
《请不要打扰》
 请容我脱下防护服和面罩
把我的肉身从铠甲抽离
让我靠一靠身体
让我平静呼吸
唉……
口号是你们的
赞美是你们的
宣传、标兵,都是你们的
我只是在执行岗位职责
做一个医者良心的拯救
常常,不得已赤膊上阵
生和死来不及选择
真的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想法
请不要给我花环
不要给我掌声
也不要什么工伤、烈士,几等功
来武汉,我不是来欣赏樱花的
也不是来风花雪夜,接收吹捧
只想疫情结束能安全回家
即使剩下一把骨头
也要把自己带回给儿女、爹妈
试问:
谁愿意抱着同伴的骨灰盒
踏上回家的路程
媒体,记者
请不要再来打搅我
所谓的真相、数据
我没有时间和心情关注
累了一天,一夜
休息,睡觉
比你们的赞美更需要
如果可以,请你们去看看
那些灭顶的家门
是否升起了炊烟
火葬场那些流浪的手机
有没有找到主人
 
《妹妹,今夜我羞于赞美》
 凌晨两点
雷电大风,风雨齐谙
档门的铁牌被刮翻
风雨卷起一个小小人影
纸片一样飘进
“妹妹,你怎么提前回来?”
“低血糖眩晕,组长让我出舱”
“四十分钟车程?”
“武汉出租车司机送来”
面色苍白,声音无力
测温计读出她的额头33.1°C
 
消毒液喷洒,一遍遍洗手
擦净鼻孔、耳朵
监看她操作,我的手簌簌发抖
隔着护目镜
我分不清她脸上的水滴
是泪还是溅上的消毒液
摘掉口罩
额头、鼻梁、脸颊,耳后
水泡、创面——低血糖和寒冷的帮凶向我示威
我无力说什么
任何安慰都有虚情假意的嫌疑
换掉衣服鞋子
踩着一次性拖鞋回去
高于56°C的水冲澡半小时后才能吃口东西
 
谁都知道
十几个小时要在防护服里拢紧身体
不吃不喝不能排泄
只好上班前少吃不喝
防护服啊,你为什么还是短缺
能不能中途让她更换一个
哪怕延长工作时间也可
 
低血糖回来的妹妹
我至今没能记住你的脸
一百个姐妹
一百个口罩遮住了谁和谁的美
还藏着多少我没有看见的低血糖
或者,不能说出的或者
 
妹妹,今夜不能赞美
所有的赞美诗都有罪
所有被蒙蔽的良心
都要为你下跪
戴上口罩,你转身的刹那
我忽然想到
我更该加戴一个口罩
面对狂风大作,我
是不是该装聋作哑
 
《日常》
 雾霾,阴雨
五天里,潮湿和凄静
冷和毒,泪和伤
这些灰暗的词
多么希望你们远离
在宾馆自我隔离
没有时间,没有日期
没有声音和空气
写材料,心理干预
将一百颗畏惧的心安放在各自的手心
将颤抖,恐惧,哭泣和绝望
和那些沾满的毒一起丢进垃圾
一个人的房间里
划分半污染区,清洁区
洗手,洗手。口罩,口罩
强迫改正一切恶习
现在,谁都知道毒是蝙蝠的错
而放毒的罪是那么轻描淡写
十七年前的毒我还记忆犹新
今天是昨天的翻版
而毒却不是昨天的毒
它的狡猾是人惯出来的
强传染也是人溺爱的果
深夜,我最想做的
是给藏在洞穴里的蝙蝠
穿上钢铁盔甲
刻上武汉两个字
让所有的刀刃无处下手
让所有的牙齿难以啃噬
 
《元宵夜》
 武汉金来亚酒店八楼窗外
灯火已点亮城市
大厦轮廓的辉煌
照清了夜的本来面目
寂静。凄清。寒凉。
我知道穿透灯火
更远更深的背后
更多的窗户是黑的
黑如洞穴,如蝙蝠,如吞噬
如藏匿的戴着花冠的毒
 
我在黑暗里遥望
遥望长江,汉江
遥望黄鹤楼
遥望方舱医院
遥望甘肃河西走廊
遥望上海黄浦江
遥望天堂正在用长勺给彼此喂食的景象
 
黑暗依然在扩散
但我坚信,一切的美

当元宵节的月亮升起

都将圆满,都将被点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战友”放心 我们就在你身后——隔离病区控感督查员工作日记
硬核改造|没有专业设计人员,东阳市人民医院对自己的病房下手了
医务人员下班后会把病毒带回家吗?权威回应来了
医护人员从污染区出来,是这样脱下防护服的
性命相托,以命相搏:浙二援鄂护理队长宋剑平,讲述ICU里的故事
一目了然!抗疫一线护理人员携带物品清单2.0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