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仙寓山,徒步恭浚河
userphoto

2023.07.27 安徽

关注

      仲春,我选择了天气晴暖的日子,实施独自穿越仙寓山、徒步恭浚河的计划。我打算用两到三天时间,完成六十多公里的徒步行程。我带了压缩饼干、数码相机、三防手机、GPS导航仪以及上述电器的备用电池、还携带了兼做登山杖的独脚架、简单生活用品和身份证。原来我是想背起帐篷和睡袋,走到哪里就露宿到哪里,不过这样一来,两三天时间肯定不够了,春季雨水多,如果天变下雨,处境将会十分糟糕,于是我调整了计划:只选择了一只仅28升的双肩包轻装上路。四月十四日清晨五点多钟,我从居处出发了,考虑次日山区有可能下雨,便取了一把雨伞放进背包里。前往东至县葛公镇洪方乡的路线已经很熟悉,即乘渡轮过江,坐汽车到査桥,再乘公交车直达葛公镇洪方乡。上午九点,我在洪方乡叶山村下车,开始依据GPS导航仪指示的线路登山。这条线路没有亲历过,GPS导航仪上的航迹是凭想象和判断在谷歌地图上画出的,只能做为参考,具体怎么走还要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做出选择。

       最初,我沿着东坞山峡谷朝仙寓山主峰所在的东南方行进。峡谷的溪流隆隆作响,因前些日子的绵绵春雨而澎湃起来,比二月中旬来勘察时的流量大多了。

       我没有携带三脚架和减光镜,不打算利用这次机会来拍摄溪流,穿越计划也不允许我慢条斯理地在拍摄溪流上耗费过多时间,况且四月也不是拍摄溪流和瀑布的最合适季节。一年中降雨量最多的时候在夏季,如果打算拍摄溪流的话,我应该选择六七月份,而不是这个时候。

       在海拔250米的洪方乡叶山村大岭村民组,遇见一位正给房子换瓦的村民,我不失时机地请教他“从大岭往石台珂田的山路应该怎么走?”他很热情地告诉我:先从溪谷右岸走,再顺路绕到溪谷左岸,遇着三岔路口不要往前而要往左,然后顺小道爬上去。他指着前方高高的山岭说:看到竹林没有?那就是上民庵,属于石台县仙寓镇考坑村,到了那里路就比较好走了。

      我从仙寓山主峰西北方的东至县叶山村穿越到仙寓山主峰东北方的石台县考坑村,上民庵是必经之路。我只所以进行这种穿越,是为了探寻秋浦河上游支流恭浚河的源头。任何一条大河肯定都有无数条支流,当我们想要知道某条河流的发源地时,通常是希望知道最远的那条支流源自何处。秋浦河主要支流有恭浚河、龙舒河、牌楼河、双溪河这四条,其中恭浚河和龙舒河最长。关于龙舒河,我曾经从灌口行抵梅村,饱览了沿途风光,但对于恭浚河(原名公信河)却知之甚少,想探寻秋浦河源头,不能不走近恭浚河,一直走到它的源头去!

       从东至大岭村到石台上民庵村的山路,实际上是从仙寓山主峰北侧较低海拔往高海拔蜿蜒东上,这条山路的最高海拔大约是 530米,是东至县与石台县的分界岭,上民庵处在分界岭东侧海拔约 500米的位置。山路狭窄而陡峭,有些路段是片黯郁的杉木林,一头钻进去会感到莫名的恐惧。如果幽暗处有两个光点,不是静止而是在在移动,那可能就是云豹的眼睛,在皖南山区,这种动物确实存在的。

      不过云豹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食肉动物,它们畏惧人类,遭遇人类时最多的选择是逃之夭夭。钻出杉木林之后,周围的光线逐渐明亮起来,山路也趋于平坦。GPS导航仪显示,上民庵就在前方不远的位置了。

       看到三个女人在茶园采茶,我就知道村子已经到了。她们对我的出现一点儿不感到意外,说昨天见几个人从洪方乡上来玩,在茶园转了一圈原路回去了。

        这位少妇说她们是从江西来的,村子里有人家请她们来安徽采茶,大约能忙一个月时间。我提到报酬,她说那要看能采多少鲜茶,下雨天是不能干活的,一个月下来大约可挣到两三千块钱吧,鲜茶在本地市场上能买到三十块钱一斤,她们每人每天能采到十斤茶叶,除一日三餐之外,每斤茶叶给十块钱报酬。她说她是来玩的,不在乎挣钱多少。

       告辞采茶女,我沿小路穿过一片竹林。这里海拔500米,空气新鲜,没有一点污染。经这些年轻的采茶女巧手摘下的春茶经过加工,五斤鲜茶可以加工一斤干茶,价格可以买到二百多元一斤,这样的茶叶用清澈的溪水煮开冲泡,清香扑鼻,甘醇可口,是人间的真味!

      竹林边一间石屋,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石屋前边还有一间白墙瓦屋,猜想采茶女们晚上就住在这里面。

       墙壁上写着一篇《安民告示》很有趣,告示写于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三日,落款是安民生产队。二十年前的一篇告示,论时间也不算短了,可墙壁还是雪白的,字迹还那么清晰,可见山上没有污染。告示上写的箬皮是什么东西?查有关资料,箬皮即箬竹的叶子。仙寓山南麓祁门县境内有个乡就叫箬坑,可见在皖南山区,箬竹是很普遍并且深受人们喜爱的植物。

       在大岭村往上民庵的山道边,有一处岩群叫滴水岩,地图上就是这么标注的。岩石滴水不是说雨水从岩石的表面淌下来,而是指从岩石的缝隙间流出水来,滴水成潭,终年不绝。这一自然现象与当地岩石构造有关。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岩浆经冷却而形成的花岗岩结构紧密,雨水无法渗入其中,不具有滴水的条件。而这里的岩石属于沉积岩,即海底的泥沙一层层沉积起来形成的岩石,此后由于地壳隆起,海水退却,沧海桑田,原来的海底变成山脉,雨雪渗入岩隙之后,极其缓慢地滴出来,形成岩石滴水景观。这里的山脉是陡峭的,结构是松散的,极易崩塌,造成可怕的地质灾害。

       我看见在通往峡谷的较为平缓的山坡上,又有另外一拨人在采茶。只要山体不是太陡峭且覆盖着土壤,当地人都利用来种植茶树,茶叶和木材是山区人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皖南山区凡有人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一大片竹林。竹林清幽,凉爽宜人。竹子实在是一个好东西:竹笋可以食用,无论冬笋还是春笋,只要与猪肉同烹,皆成美味佳肴。成竹可以用来盖房子、做扁担、制竹椅凉床、编箩筐竹篮,枯竹残片还可以用作燃料。

       过竹林不久就看到民居了,土砖墙小黑瓦建筑,看起来比较简陋。这几栋房屋的主人是一对老年夫妇,孩子们到外地打工去了,他们守着一片茶园。那三个江西女就是他家雇佣的,包吃住每天还给 110块钱工钱,第一遍春茶采摘之后,她们就返回江西去,余下的事情夫妇俩可以承担。每年春夏,他们大约可赚两万元。

      村子里只有十几户人家,住房建在山坳一侧。春夏是这里人最忙碌也最快乐的时光。冬天这里很冷,房顶积雪久久不化,瓦片会被冰雪冻裂,每过两三年都要更换一批碎瓦。

       离开小村,我开始下山。这是一条蜿蜒的水泥山道。尽管上民庵只有十几户人家,国家还是为这个小村建筑了水泥路。从海拔200米的考坑村到海拔500米的上民庵村,宽约3米的水泥路迂回在悬崖峭壁之上。

       行走在通往峡谷的山道是极为愉悦的体验。从体力上来说,下山本来是一点儿不累的。起伏的山峦、翠绿的枝条,皆给视觉美妙的享受。气候不冷不热,体感舒适而惬意,兼有鸟语花香,倍觉心旷而神怡。

       路旁崖壁上覆盖了浓密的苔藓,这个季节,正是苔藓孢子体萌发时期,我很喜欢用相机近距离表现孢子体的微观世界。

      我胳膊支撑在崖壁上,长时间陶醉于苔藓孢子体的微观世界中。这时有一辆摩托车缓缓停于身后,骑车人是一位中年男子,他仔细观察我的一举一动,显然对我的行为十分好奇,当他明白了我只是在拍摄苔藓之后,便失望地继续骑车下山去了。

       据我所知,苔藓孢子体释放出孢子之后,余下的部分叫蒴壶,但是看起来它们不像壶,更像一只只小巧玲珑的紫色酒杯。如用这样的小酒杯饮酒,那才真正称之为“千杯不倒”呢!

       春天的山崖繁花似锦。高山杜鹃花在翠绿中如火如荼热情绽放。无论大别山区还是皖南山区,成片的杜鹃花丛乃山野最靓丽的景色。

       在仙寓山,春天里除了红色杜鹃花还有白色杜鹃花。比较起来,白色杜鹃花数量上不具有优势。

       我在山道一处一百八十度拐弯的地方坐下来吃午饭,那儿海拔大约 400米。我的午饭是鸡蛋糕、几片香肠和大麦茶。大麦茶装在保温杯里,还是热乎的。我面前有一株小小的梧桐树,顶端盛开着几朵紫花。

       在哪家饭店吃饭,能有一株亭亭玉立的梧桐,那样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你呢?

       接近峡谷底部环境比较潮湿,岩石上都是湿漉漉的青苔。

       我看见有一块崖石洒下涓涓细流,草丛里隐藏着一条小溪。设想无数这样的滴水岩汇成小溪,无数这样的小溪汇成恭浚河,恭浚河就是这么来的。问秋浦河的源头在哪里?不就是在仙寓山的滴水岩吗!

       经过高耸的杉木林,我来到山脚下。这里就是石台县仙寓镇考坑村。原来这条河谷里并没有仙寓镇,只有珂田乡和占大乡。 2007 年石台县政府将珂田乡和占大乡合并为仙寓镇,镇政府设在占大村,这样做的目的,旨在提高仙寓山作为旅游地的知名度及加强仙寓山旅游区的行政管理。

       考坑是仙寓镇最接近仙寓山的行政村,它是恭浚河的发源地,也就是秋浦河的源头。有人说,秋浦河的发源地在考坑东北方向约三公里远的源头村,我认为那种说法是不对的。源头村只能算是恭浚河上游的终点,如同香口镇是秋浦河上游的终点一样,但不是源头。

      这位考坑村的花裤子姑娘坐在她经营的小杂货店门外,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

       考坑东南约两公里的山冲里有一处名为“和尚坑”的地方,地名怪怪的,让人无法理解。皖南山区叫做坑的地方非常多,什么西坑、南坑、黄连坑…… 所谓坑,似乎是指山区低洼、平坦、有水源的地方,这种地貌特点适合种庄稼,当然也就适合人类居住。

       下午两点钟左右,我来到源头村。恭浚河从这里起比较宽,更像一条河流的样子。这里李姓人较多,所以人们习惯把这儿称之为源头李。

     通往源头村的路段已经损坏,路面上尘土飞扬。路边一户人家的月季花倒是分外娇艳。

       再往前就是竹溪村。石台县 9路公交车行驶在石台县与珂田村这条线路上。在我行进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辆公交车迎面而来,或有一辆公交车从我背后鸣笛而至。司机当然无法理解:这个背着黑色双肩包的人为什么不乘车而执意选择徒步?

       当然我之所以放弃乘车而选择徒步,司机们可能是不明白的。我当然不是为了节省几块钱,如果我乘车就不便拍摄恭浚河沿途风光,也无法与当地老乡聊天。只有徒步行走,才能收获所见所闻。

       在竹溪村的恭浚河边,两位徒步行走的老太太也令我无法理解:走在前边的老太太看起来已经没牙了,年龄一定不小,走在后边的老太太腿脚不方便,她左手拄着拐棍,右手扶着木棒,弓着背,走起来一瘸一瘸的,她们肩上的塑料袋装了好些东西,虽然不算沉重,看样子也不轻松。她们为什么也选择行走?或许有人说,她们是为了省钱,可是这个假设对于我适用,对于她们却不能成立,因为据我所知:石台县也跟安庆一样,凡七十岁以上老人乘坐公交都是免费的,尽管在石台县乘坐公交车的起步价比安庆高一倍。

       走近仔细看,这样的老太太难道还没到七十岁吗?看看她穿的新棉袄,不像是没钱人的模样啊!

       后边这位老太太由于行走吃力,只顾埋头走路,远没有前边的老太太气宇轩昂,但她同样身穿新棉袄,足登厚底皮鞋,一副虽路漫漫却坚强不屈的模样。

       经过竹溪村的公路紧贴恭浚河,河边绿树婆娑,碧水倒映青山,环境十分优美。

       珂田村原是珂田乡乡政府所在地。当石台县政府在决定把珂田还是占大设为仙寓镇政府所在地时,面临了一个选择,如同六十多年前国务院决定把合肥还是安庆选定为安徽省省会面临的选择一样,且不论最后把合肥选定为省会的合理性,但如果当时选择安庆为安徽省省会的话,安庆决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珂田的老房子是必须去看看的,老房子虽然显得破败,但它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江南春雨,青石窄巷,白墙灰瓦,雕梁画栋,杜鹃声声,斑鸠低吟,油纸阳伞,篱笆茑萝,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啊。

       过了珂田村就是杨树村,杨树村的恭浚河上有座大桥,石台县仙寓山入口处就设在桥头。从这座大桥过去便进入一条谓之“七彩玉谷”的溪流,清澈的溪流里有色彩缤纷的卵石。古徽道在溪谷尽头,沿古徽道登岭,可至徽道制高点榉根关。

       我终于来到占大。站在恭浚河桥头,便立即认同了把占大选定为仙寓镇的合理性。珂田靠山面河,且河道东西两头紧挨着青山,长不过两华里,最宽处不足半华里,交通闭塞,谈何发展?占大处十字峡谷的交汇点,恭浚河呈 S形穿镇而过,河上架桥梁数座,交通便捷,地方开阔,较珂田的地理位置优越多了。

       从东至县洪方乡穿越仙寓山,再徒步恭浚河,走到仙寓镇时,差不多也有三十五公里了,今晚就在仙寓镇过夜。我找了一家叫“奇峰酒家”的住处。卸下双肩包,感觉全身轻松。步过南源大桥,到河对岸走走。

      占大中学就在河对岸南源村,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有五千平方米,教职工四十多人,在校学生四百多人,大部分都是住校生。山区学校学生来源比较分散,上学要走很多路,我曾经看到恭浚河边,小学生背着书包、提着一只小饭盒,行走在山水之间,这情景令人好感慨。

      李诚故居也在南源村。李诚是石台县占大镇南源村人,原名泽宗,字敬夫,安徽贵池人,著名学者,桐城派最后一代文学家。李诚名气不算大,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称之为“有实无名”一类的学者。从修缮李诚故居这一点看来,占大人对家乡的学者还是比较尊崇的。

      在南源村兜了一圈子,顺便到小街上找点吃食回住处,老是吃糕点、压缩饼干实在没劲。仙寓镇上某肉食店的烤鸭香气扑鼻,买了小半只,又到超市买了一瓶劲酒和一盒方便面,回到旅店慢慢享用。

       次日清晨六点离开仙寓镇奇峰酒家。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出镇便沿着恭浚河岸东行。太阳还没有起山,河面雾气腾腾。

      远山如黛,云雾缭绕,当太阳从半山腰快要露面的时候,云天色彩尤其迷人。

      我觉得碧潭村是恭浚河畔最美的山村。或许是晨雾和天上的彩霞增添了这个村庄的魅力。

       随着太阳升高,自然光线也逐渐明丽起来。把这里叫碧潭村名符其实。河水是柔和的,似浅绿的绸缎展现在青山脚下。金黄的油菜花点缀在岸边。

       这是地黄花,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学名天目地黄。粉红色的花朵沿河岸绽放。在江北的河流边从来没见过这种植物,而这里却非常普遍。

       接下来是剡潭村。剡意为锐利及熠熠生辉。屈原的《离骚》中与剡字有关的诗句有:“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宋王安石在《晚兴和冲卿学士》诗中也曾用到剡字:“剡剡风生晚,娟娟月上初。”但剡字也是汉族的一个姓氏,我相信这里的剡与姓氏有关,但形容河潭闪闪发光,因而取为地名,似乎也说得过去,不过这得读多少古书才想得出来!

       剡潭河边有一座六角亭,凭栏可远眺对岸青山,亦可俯视近旁碧潭。亭左侧有一巨崖,崖与河岸之间有一条石阶小道,小道与凉亭连接,下河边用水比较方便。

       步下河畔仰视巨崖不免担忧:狰狞的岩石悬在头顶上,不会坍塌吗?若掉下一块来岂不一命呜呼?

       对岸那一排古树姿态优美,碧潭与古树,相得益彰,剡潭风光确实不错。挖掘机在忙着疏通河道,为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做准备。

       这里的旅游项目是剡河漂流。岸上有几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是漂流站管理处,橘红色救生衣晾在廊亭内,与金黄的墙壁构成和谐的色调。

       过剡潭村不久,河上出现一座大桥,是通往石台县牯牛降的必经之道。

       大演乡乡政府所在地设在永福村。关于大演乡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明末清初,大文学家、复社领袖吴应箕回家探亲,当晚正逢乡里演出目连戏,他不顾旅途疲劳,兴致勃勃前往观看。吴来到戏场时,乡亲们欢声雷动,提议他题写戏台名,吴应箕情感大发,欣然挥笔写下“大演”两个字。吴应箕逝世后,家乡人民为纪念他,就把“大演”作为当地的地名,一直延用至今。

       大演乡古树名木颇多。我从大街上随便插入路旁小巷,就有幸看见一株名为“大明树王”的古樟树。据说这株大樟树有 500多年的历史了,它经历过明朝灭亡、清朝数百年统治,经历过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它的浓荫下,一代一代的大演人繁衍生息、悲欢离合。如今它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估计再活几百年是没有问题的。

       古樟树旁边有一条老街,门头上凸出“永福”两个大字。

      步入老街,昔日的青石板路面依旧。在一栋大宅门旁边,坐着一位老人。

       老人今年九十一岁,出生于 1925 年,老伴去世已经好多年了,孩子们也都是六七十岁老人了,分居于别处,如今老人独自生活,身体尚可,除了耳朵有点背,没有什么大毛病,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我跟老人聊了很久,在他家给大麦茶续了点水,便告辞老人,走出这条老街。

       路过新联村,见河边红花草盛开,非常美丽,忍不住离开公路,到红花草田里拍了几张照片。

      金黄色云实花点缀的河岸,令人赏心悦目。从新联村往东就是新塘村,走过新塘村距香口镇也就不远了。

       香口镇是秋浦河上游终点,秋浦河在这里有两条支流,来自东边的是鸿凌河,来自南边的是恭浚河。我前边有个三叉口,往左去石台县城,往右去石台横渡镇。著名的国家级4A风景区怪潭就位于横渡镇钓鱼台村。

      我的徒步恭浚河计划到香口镇便画上了句号。在我往左去石台县城之前,有兴趣去香口老街走走。去香口老街就得往右走,过东边的恭浚河大桥之后,再过北边的鸿凌河桥,香口老街就在青山脚下。

       香口老街上除了少数老房子还有人居住外,多数无人居住,不少已经坍塌。看那高墙大院,想当年也是非常气派的。年久失修,爬墙虎悄悄布满了南墙。看过老街,我心满意足了,心中有很多感触,但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清楚的。循原路回到三叉口,向西边走去。两个小时之后,抵达石台县客运站。

       第二天行程是 32公里,两天总行程 67公里。天公作美,没有经历淋雨之苦。仲春皖南行,虽然辛苦,但我饱览了沿途美景,感到十分满意。

                                                      (2015-04-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石台八棚村画坑晒秋正当时
安徽石台竟然有两座不为人所知的古村落
浙江十条经典徒步路线图文
美到爆!开化这16个古村落,择一处,约约会,拍拍照,归园田居……
衢州开化15处最美古村落,总有你未曾去过的风景
这些古村落值得一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