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短篇论著】艾滋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MRI表现分析


文章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6,50(02): 138-139

作者:高传平 蒋钢 段峰 徐文坚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是由John Cunningham(JC)病毒感染少突胶质细胞引起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1]。PML由Astrom等[2]于1958年首先报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晚期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可达7%[3]。临床表现以多发性神经缺陷为主要特征,神经功能迅速恶化。极少数PML也可见于血液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缺陷患者。PML影像表现典型,脑白质病变呈进行性进展为其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作者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证实的PML患者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7例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继发PML的MRI资料,7例PML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诊断标准:PML典型的MRI表现,临床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症状,脑脊液JC病毒DNA检测阳性[1]。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2~ 57岁,平均(37±8)岁。确诊PML至死亡时间为4周~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0 d。HIV感染途径:性传播4例、静脉注射毒品感染3例。临床表现包括四肢无力6例,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3例,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3例,运动性失语2例,感觉性失语、失读及失写1例,共济失调1例,进行性四肢瘫伴锥体束征阳性1例。


2.扫描方法:

7例均行MRI平扫。使用德国Siemens MAGNETOM Aera 1.5 T超导MRI系统,相控阵定位头线圈为接收线圈。FOV 24 cm×24 cm,矩阵256×224,层厚8.0 mm,层间距0.8 mm。常规MRI扫描包括横断面及矢状面SE T1WI,TR 550 ms,TE 17 ms;横断面FSE T2WI,TR 5 000 ms,TE 90 ms;横断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WI, TR 9 000 ms, TE 87 ms。


3.图像分析:

由3名MR高年资诊断医师共同对所有病例的图像进行分析,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着重分析病变的位置及病灶在T1WI、T2WI和FLAIR的信号特点。


结果

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无占位效应。幕上病变位于血流最丰富的皮层下白质,似贝壳状(图1图2图3),胼胝体受累位于胼胝体压部,幕下病变位于小脑脚及邻近的小脑。幕上受累7例,累及额叶、顶叶、颞叶及胼胝体压部,其中左侧顶叶病灶14个、左侧额叶病灶9个、左侧颞叶病灶2个、右侧额叶病灶9个、右侧顶叶病灶8个、胼胝体病灶1个;幕下受累1例,位于小脑脚及邻近的小脑(图4图5图6图8)。本组7例患者幕上和幕下病灶合计44个。


图1~3 男,52岁。艾滋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T1WI(图1)、T2WI(图2)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3)示左额顶叶多脑回受累,似贝壳状,T1WI呈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

图4~8 女,35岁。T2WI平扫(图4)和FLAIR序列(图5)示右侧小脑脚及邻近的小脑片状异常信号,在FLAIR和T2WI呈高信号。T1WI平扫(图6)、T2WI(图7)和FLAIR(图8)示病变位于胼胝体压部、左侧额叶及左颞叶皮层下白质,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FLAIR和T2WI呈高信号


讨论

1.PML发病机制:

PML为人乳头多瘤空泡病毒(polyomavirus)中的JC病毒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及少量星形细胞坏死性感染。JC病毒为嗜神经性DNA病毒,PML只发生于细胞介导的免疫缺陷患者[4]。HIV感染早期,JC病毒即可穿过血脑屏障达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侵犯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导致皮层下白质广泛性脱髓鞘。脑脊液PCR为检测JC病毒DNA的有效方法,也是确诊PML的必要条件之一[4]。本组JC病毒的检测结果均满足诊断PML的要求。


2.影像表现:

大脑半球比小脑易于受累,典型发病部位是大脑皮层下白质和小脑脚。幕上病变在大脑半球常呈多发对称性分布,位于血流最丰富的大脑皮层下白质,多发病灶分布范围与脑血管分布区不一致,本组除1例病灶仅位于左顶叶,其余6例多发病灶分布范围均与大脑动脉供血区不一致。少数为单侧或孤立性病灶,顶枕叶受累最常见,占76.2%~80.9%,其次是颞叶和额叶;胼胝体压部受累并不常见,本组1例累及胼胝体压部。幕下病变主要位于小脑脚,呈单侧或双侧发病,病变会蔓延至中脑和(或)延髓[1],孤立性小脑脚病变少见,本组1例小脑脚受累并向后累及小脑半球。病变位于大脑时也可累及大脑灰质,以及基底节和背侧丘脑等有髓神经纤维存在的结构,PML累及脊髓罕见,视神经不受累[1]。大脑皮层下病变位于'U'形纤维区,多脑回受累似贝壳状或呈'U'形,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无强化[5]。本组患者MRI表现典型,大脑深部及脑室周围脑白质无受累是PML的特征性表现,与其他类型脑白质病表现不同。极少数病灶累及大脑皮层灰质有轻度占位效应,临床引起癫痫症状[6]。短期复查,部分较小病灶可相互融合,病史较长者出现脑萎缩改变。MRS表现为肌酸(Cr)升高,N-乙酰胆碱(NAA)减低。如果MRI表现典型,即使脑脊液检查JC病毒阴性,也应诊断可疑PML[6],说明MRI检查在诊断PML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总之,PML为HIV晚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为AIDS常见的致死原因。PML有典型的发病部位,MRI易与其他类型脑白质病变相鉴别,如有明确临床病史或实验室检查呈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枢神经系统放射学】艾滋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分期
译文丨18种脑干疾病影像表现汇总【影像学院J165】
神经疾病详解: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易错与误判]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一文理清:九类成人脑白质营养不良影像特点
神经影像:成人脑白质营养不良:分步诊断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