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解读(十二)

《内经》认为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存在着人类赖以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都会在人体内引起一定的应答反应,这种反映有助于人体同外界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保证。基于上述认识,《内经》明确提出了“天人相应”的观点,并把它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原则,贯穿于中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的固有规律,诸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寒暑的变迁,昼夜的交替等等,都符合阴阳运动变化的对立统一法则。古代医家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认识到人类生命活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性变化,都要同外在环境保持相对的协调平衡,否则,人体生理节律就会收到干扰,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降低,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内经》在天人相应观念的指导下,利用古代自然科学(天文、气象、历算等方面)的成就,运用阴阳五行的自然法则来具体描绘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有着许多较为深刻的论述,本章选录其中的重要内容加以讨论。

一、生命的唯物观

(一)人类生命源于自然界

“夫人生于地,悬名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篇》

从人类生命的起源,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在临床上充分注意时令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巨大影响,把“因时制宜”的诊治原则,贯穿于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人类生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奠定的。所以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运动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要不断地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体必须随时适应这些变化,才能与外在环境保持协调而获得生存。所以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运动密切相关。《内经》作者,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把探索宇宙运动的客观规律,作为整个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在长期反复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代天文、气象、历法、哲学等学科的成就,总结出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天人相应基本规律,把人与自然有机地溶为一体,从而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和发展方向。这种从宏观的整体联系上,研究生命运动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方法,时至今日仍具有它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二)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盛乃自生。”(《素问·六节藏象论》)

吸入空气,摄取饮食,是与人体生命活动至关密切的问题。从临床来看,观察病人的呼吸变化,可以测知心肺,甚至肝肾等脏的病变及其预后,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说:“吸而微数(吸 气短促),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吸气浅短),在下焦者,其吸远(吸气深长而困难),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全身振振动摇),不治”。这是从呼吸情况辨明疾病部位及其预后吉凶的例子。又如,在临床上根据病人食欲,食量(喜进冷热,饮食多少)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脾胃的病变,还可测知内脏的寒热,以及疾痛的预后转归,如张景岳说:“问饮食,一可察胃口清浊,二可察脏腑之阴阳。”“问渴与不渴,可以察里证之寒热,而虚实之辨,亦从以见”(《景岳全书》)在疾病过程中,病人能食与否,可以测知胃气的存亡。若病人饮食渐增(不是骤增),轰明正胜邪衰,病情渐趋好转。反之,则为正衰邪胜,病情易致恶化。

(三)生命在于运动

“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素问·六微旨大论》)

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永恒地运动着的,并由此产生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物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就是静止的时候。事物都在不断运动,绝对的静止是没有的,所谓静,只是与动相比较而言的相对静止。

(四)生命的运动形式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素问·六微旨大论》)

《内经》把物质运动的形式概括为升降出入,并用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周学海所说:“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篇,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也。”他在临床上有较深的体会,认为“病在升降、举之抑之;病在出入,疏之固之;或病在升降而斡旋于出入,或病在出入而斡旋于升降。气之上逆,下不纳也;气之下陷,上不宜也;气之内结,外不疏也;气之外泄,内不谐也。”因此他认为不仅要对证施治,而且要搞清楚内外上下、升降出入的辨证关系,辨明病机,巧妙地进行治疗。指出:“气亢于上,不可径抑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耶,先疏而散之,后清而降之;不足耶,先敛而固之,后重而镇之。气陷于下,不可径举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耶,先疏而散之,后开而提之;不足耶,先敛而固之,后兜而托之。气郁于内,不可径散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者,攻其实而汗自通,故承气可先于桂枝;不足者,升其阳而表自退,故益气有藉于升柴。气散于外,不可径敛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者,自汗由于肠胃之实,下其实而阳气内收;不足者,表虚由于脾肺之亏,宣其阳而卫气外固,此皆治法之要妙也”。这些都是他的经验之谈,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包潘良——在线辅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的升降出入
浅谈《黄帝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黄帝内经》中的入门篇章——形与神
人体气机之出入升降
肺主行水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