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解读(三十)

《黄帝内经》解读(三十)

藏象学说2

(二)十二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素问·灵兰秘典论》

本文用比喻的方法,论述十二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并重点突出心的主导作用,从而说明了人体脏腑功能的整体性。

内脏十二官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主有从,但又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譬如,心主血,为君主之官;肺主气,为相傅之官。肺主宣降,而朝百脉,其宗气贯心脉,具有促进心运行血液的作用,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如果肺气失宣,或肺气不足,均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导致血液运行失常,出现心悸不宁,胸闷刺痛,甚则唇青舌紫等心血瘀阻的病理表现。所以临床凡因肺气失宣或不足所导致的瘀血之证,应侧重宣通肺气或补益肺气。另一方面,心主行血,血为气母,血至气亦至。如果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心脉瘀阻,也会导致肺气宣降功能失常,而出现肺气上逆,喘咳气促等大多属于危急的症候,治疗当取强心益气、保肺去瘀为法。正如唐容川所说:“瘀血乘肺,咳逆喘促,鼻起烟煤,口目黑色,用参苏饮,保肺去瘀,此皆危急之候。凡吐血即时毙命者,多是瘀血乘肺,壅塞气道,肺虚气促者,此方最稳。若肺实气塞者,不须再补其肺,但去其瘀,使气不阻塞,斯得生矣,葶苈大枣汤,加苏木、蒲黄、五灵脂、童便治之。”又如,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胆在脏腑关系上互为表里,只有肝主谋虑和胆主决断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在谋虑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断。张景岳说:“胆禀刚果之气,故为中正之官而决断所出。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如果胆气虚二者功能不相协调,就会出现谋虑不决的病理现象,如《素问·奇病论》所说:“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谋虑虽为肝所主,但是必须与胆主决断的功能密切配合才能正常进行,所以临床凡因胆虚上逆,浊邪内扰导致谋虑不决者,当从胆论治。刘完素《河间六书》说:“谋虑不决,胆虚气上冲,口中上溢,则口苦。是清净之腑,浊扰之气上溢,益胆汤主之。”再如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共为后天之本。脾病能影响到胃,胃病也能影响及脾,不论脾病或胃病,都能使后天供养不足。所以临床凡见脾胃虚弱,后天失养者,当分辨是脾病及胃、胃病及脾、还是脾胃同病,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临证指南医案》说:“脾胃当分析而论。盖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阴阳之性有别也。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若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脏一腑,皆宜于温燥升运者,自当恪遵东垣之法;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遵叶氏养胃阴之法。观其立论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

心主神明,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反之,若心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脏腑功能不能各司其职,失去协调,人体生命活动失常,《内经》所谓“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此时治疗当从心入手。如心位居上属阳,主火,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才能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又如脾主运化,生化气血,但是须赖心血的滋养与心阳的推动,所谓心火能生脾土。所以凡心病不能下交于肾,心火不能生脾土,形成的滑泄,梦遗等有关精的病证,怔忡,惊悸等有关神的病证,都可以从心论治。如绮石《理虚元鉴》说:“虚劳初起,多由于心肾不交,或一念之烦,其火翕然而动,天旌摇摇,精离深邃,浅者梦而遗,深者不梦而遗,深之甚者,漏而不止,驯(渐进之意)至恍惚健忘,神疲体倦,寖(同浸,有渐渐之意)成骨痿,难于步履者,毕竟是少火衰微,别成阳虚一路。不独是阴虚之证,即或心脾少血,肝胆动陷,但未至伤肺络,而成蒸热,此时可用养心汤丸......此经文‘主明则下安’之义,不妨以补火为治。故凡火未至于乘金,则补火正是生土之妙用,而何虑乎温热之不可从治耶?”

包潘良——在线辅导

浙江省东方中医信息化技术研究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谓“十二官之相使”
艾家养生馆 培训资料2
十二官之相使
​《黄帝内经365》--116.三阴三阳藏府义(116)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
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