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解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更好地培养孩子

以下是风铎老师在《365天沟通陪伴营》里第一次的微课录音文字整理稿。感谢玲萍的整理和付出。



风铎2019.1.17

前言:

养育孩子的时间很长,放松,慢慢来。


放松了,好东西才能进来,

紧绷状态,你就把所有的通道都关闭了,信息就进不来了,

好的主意、好的状态、幸福的感觉、幸福的人生也就进不来了,

好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育儿的知识很重要,

更重要的你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感觉很重要。


现在你可以想象自己的家庭,

当你想到你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爸爸妈妈说过什么样的话,做过什么样的事,你记忆中还有多少?

但是家庭的那种感觉,会一直影响着你。


所以,我们在养育我们的孩子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

你和你的爱人,给孩子创造的这个家庭,

打算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当孩子在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环境中的时候,他就是放松的

他自然地能激发他最大的潜能,把自己活成一个人,

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大写的人生。


相反,如果孩子在一种焦虑、匮乏、不安的环境中,

如果给孩子这样一种感觉,他就是紧绷的

你觉得孩子会用他全部的潜能去探索这个世界吗?

他更多地去关注爸爸妈妈的这种情绪,这种感觉,他要思考该如何适应爸爸妈妈。


所以,我们这个《365天陪伴营》里,当然我会给大家分享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家能够培养一种感觉,

一种能够更好地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感觉。


所以,刚才让大家放松。

学会放松。


我知道你们有很多问题,慢慢来,

时间很长,养育孩子的时间也很长

 

正题:


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这是育儿知识,知识也很重要。

如果我们想学游泳,我们会了解水、了解自己的身体。

如果我们想学高尔夫,我们会了解高尔夫。

但是,我们想养一个孩子,却没想过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所以,今天我们来看看孩子的大脑,或者说人类大脑发育的特点。


当我们了解孩子大脑发育特点的时候,你就知道,

在某个时期,孩子为什么听不懂你说的话,

孩子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我们不太一样,

孩子为什么会总是觉得很累,

孩子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精力去发泄,去玩耍,去惹你生气。

等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大脑之后,很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



婴儿时期,刚出生的孩子,他的大脑细胞已经有了。

但是他们的大脑却是成人之后大脑的四分之一那么大。

虽然这个时候四个脑叶及皮脂下面的各个部件都已经形成了,但是还没有完全发育。

所以说,刚出生的婴儿头顶的天灵这还是软的,

这样的话,可以让婴儿的头部随着他大脑的发育而扩张,

因为头顶不能长成一个圆,长成一个圆,那么它就只有那么大了。


大脑对人的一生影响是非常大的。

但是大脑是怎么发育的,大脑又是怎么样工作的,怎么可以让大脑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人变得更聪明,并不是一般人有机会接触的。


事实上,最近这些年科技突飞猛进了,

早期的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条件把仪器放在孩子的大脑里面,

看他脑神经、电磁波是怎么运行的。

但是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科学家都可以把一些东西、一些仪器戴到孩子头上,戴在成年人头上,

然后去感受,当孩子一个思维出现的时候,它里面的脑神经是怎么连的,电波是怎么传递的。

所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很大的发展。

同时,如果运用脑神经学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胎盘里的婴儿,

这种生命的大脑是如何发育的,这对我们普通父母如何养育孩子也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这个《365天沟通陪伴营》里面,我会专门选择一个脑神经方面的书来和大家一起读。



我们的大脑,大致分三个功能的区域。


第一个区域收集来自各个感觉器官的信息。

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跟触觉。

我们接受外界所有信息的渠道就是通过这五种感觉来的。


第二个区域负责处理这些信息(第一个区域从全身各处感觉收集过来的信息),

并且做出回应,然后储存这些信息。

这个区域在大脑中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般我们谈到的这种思考、情绪、记忆、性格,这个时候说的脑,基本上都是这部分,就是第二区域。

这个区域负责处理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同时做出一些回应,

然后接下来,把这些信息存储下了,当作我们人生的经验,

然后在你接下来的人生中遇到类似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做出一些反应。


第三个区域负责执行我们大脑做出的决定,

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去做相应的配合行动。


举个例子,比如当一个人抬起手要拍打你的时候,

你的眼睛会接收到这个信息,

由大脑第一个区域的神经元传递到第二个区域,

这个时候大脑会把所有过去存储的关于这个人的记忆,

关于这个动作的所有经验,以及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应,然后对比一下,

选择出一个最好的方式去回应他。


比如,如果对方脸上带着微笑的时候,那可能是一个玩笑,

如果对方面带愤怒的时候,那可能是一个攻击,

这个判断经过第三个区域的神经元,传递给我们的手,我们的脚。

然后呢,做出相应的这种行动,

同时会将这个区域传递到身体内的各个器官,让我们的各个器官去系统地、统筹地产生配合。

比如,如果说这是一次攻击,那我们的内分泌系统就会制造并且释放出各种的肾上腺激素,

然后让我们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同时我们的消化系统会变慢,眼睛、耳朵,这时候会变得非常灵敏。


这就是我们大脑跟身体的一个配合,看到外界发生了一个事情的时候,

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处理工作的,大脑是怎么传递信息,

让我们的外在的身体与内在的器官怎么去配合。


那么,大脑中的这些信息的传递,靠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神经元跟神经元之间的这种连接。

大脑里的神经元是绝缘的,没有什么连接的,靠什么连接呢?

就是靠神经元跟神经元之间的这种树突,或者叫突触连接的。



一个成年人大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

同时每个神经元与1万个以上的其他神经元连接。

这就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神经元连接网。

所以说,大脑中这种信息传递,是非常复杂的,同时也是非常快捷的。

大家想象这个网有多大,多密,这个网就在我们大脑这么狭小的空间里。


一个人聪明或者是不聪明,并不是看他的神经元有多少。

我们成年人大脑的神经元都是差不多的,

1000亿个左右,谁也不比谁更多,谁也不比谁更少。

那么看什么呢?主要是看神经元之间建立起来的这个网络的密度跟大小。

一个成年人的大脑里会有500亿个这样的连接点,

但是一个人跟另一个人之间这个连接点的差距就可以达到25%左右。

这种连接点越多,就是表示信息处理的方式越多,越快,越迅速,这个人越聪明。

为什么呢?他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他能迅速的做出反应。

这个神经回路不行,迅速切换到另一个。

这个又不行,又迅速切换另外一个。他选择,比较,对比,速度很快,方法很多。


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这个方法不行,

刷的切换到另一个,这个不行,再切换到另一个。

他能有很多种方式,有时候方式还没说出来,就是大脑过一下,

他就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最合适的方式去做。


但是,相反,有一些人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就认为只能这个样子,

如果不这样,好像这个事情就做不了了。

我们有时候把这种人叫做一根筋,或者死脑子,或者叫不聪明。


或者他根本不去想,机械的按照原来的那种方式去做,

当原来那个方式不行的时候,他就认为做不了了,没法做了。

要赚钱就只能去上班,如果找不到工作,就可能赚不到钱,在家里躺着。

实际上不是的,对一些人来讲,如果找不到工作,

我还有N种赚钱的方式,法子,难不倒他。


早期的时候,吃健脑片、喝口服液什么的,

其实就是增强神经元跟神经元之间连接的数目,让连接的树突越来越多。

其实增强脑力,让这种网越密、越大的方式就是多用

就是多感受外界的这种刺激,这种刺激越多,他的连接就越多。

相反,这种刺激越少,那么这种连接越少,甚至这些连接还会减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脑越用越聪明。

并且经常接触一些新鲜事物,你的大脑产生的神经元越多,

如果你不天天用,长期做流水线同样一件事,你的脑力还会衰退。



当一个生命在母亲身体里孕育的时候,

脑纤维组织会在23天左右开始形成了,

这些神经元会在怀孕40天左右进行极速分裂,

在接下来这4个月,数目达到2000亿个。

前面说过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只有1000亿个神经元,

但是四个月的胎儿就比成年人多了1倍。

但是这2000亿个神经元在争取连接,活动最强的1000亿个神经元成功连接,并且会彼此传递一些营养。

剩下的一半没有拿到工作,没有跟别的神经元连接,就会被淘汰。


婴儿时期的大脑体积差不多是成年人的30%左右,六岁半左右,95%的大脑已经形成。

神经元相当于种了一个一个电线杆一样,电线杆和电线杆之间要有电线连上,就是树突。

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电线杆,但是有一部分电线杆,因为没有和旁边的电线杆连上,它就没有用处了,就被淘汰了。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大部分是因为受外界的刺激产生的,

这个过程在母亲身体里面就已经开始了。

婴儿出生以后,开始独立生存。外界的各种刺激很多,很密。

那么神经元之间的这种连接极速的发展,这个时候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30亿个连接。

这个速度是惊人的,所以刚出生的婴儿吃了睡,睡了吃,他这个时候所有的能量都在做这个事情。

然后接下来这个连接会出现一个淘汰的过程,会删除掉一些不需要的连接。

因为不要的还在,就会消耗能量。

就是说,这时候,它会把一些不需要的删除,并且会强化一些重要的连接。

这个过程从8个月左右开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一边在生长,同时也在淘汰。

从三岁左右到12岁左右,这个连接点会下降到500万亿,刚好呢又是最高峰的一半。

接下来的一生的神经元连接大致会停留在这个水平,除非接受一些特殊的脑力训练。


所以说,孩子在12岁之前,他有两次淘汰的过程,一次淘汰的是神经元,一次淘汰的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每次都是刚好淘汰掉一半,然后留下一半最重要的。

对我们人类生存最有用的,留下来了。但是这已经够了,够我们人类去应付今天这种错综复杂的世界了。

很多科学家已经相信没有人的大脑运用到超过1%,即使是爱因斯这样的天才。

所以说,一个孩子不会有智力不足的问题,而只会有智力运用不足的问题。

就是一个人不会有脑不够的问题,只会有神经元之间连接疏密的问题。


那么大脑的发育受外界对他的影响、刺激非常大,这个外界就是环境。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的童年没有充分的感受外界的这种刺激,没有充分运用大脑去学习这种基本能力,

那么他长大之后,可能就会有能力上的这种障碍。


那么从出生到六岁半左右,这个时候大脑的各个板块,

有的是负责视觉处理的,有的是负责声音处理的,有一块可能负责触觉,

板块之间的那种功能已经形成了。

差不多到12岁左右,大脑还会有一次重大的这种神经震荡。

所以说青春期的孩子,那几年还是需要大量的能量来发展他们的大脑的。


就是说,6岁之前孩子会需要很多很多的这种能量,不要去人为的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

我们做父母的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给到孩子足够的空间,足够的这种环境,让他们自发地,自然而然的去成长,

让他们的神经元之间产生连接就行了。

那如果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没有这种常识的时候,

往往就会人为的去干涉孩子,干涉孩子大脑里面的神经元的连接。


那么到12岁的时候,尽管他的神经元连接已经差不多了,已经好了,

也就是说各个板块该做什么,分工分好了,

但是这个时候,各个板块之间的连接,协调也非常重要。

比如你是管人事的,你是管财务的,你是管销售的,你是管生产的,

每个人的分工已经分好了,

但是每个人之间还需要去认识和熟悉,怎么样更好的沟通。

就是说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能量,应对这些事情。



你可以看青春期的孩子这个时候,你感觉他整天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跟你沟通,不跟人交流,

实际上这个时候,他内在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


小孩子也一样,6岁之前的孩子,感觉他很傻,

其实他一点也不傻,

他大脑里每天都在学习,都在产生新的神经元的连接,

是你的很多亿倍。因为孩子这时候大脑里每秒有30亿个神经元产生连接,

我们成年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已经很少了,

所以说看起来他很傻,其实他每天学习的知识量,接收到外界的信息比我们成年人要多的多。


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去接触一些新鲜事物,

并且不断的运用他的感官跟身体配合,否则会减弱他长期学习的能力。

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长期学习的这种能力。

不是说大学毕业了就不学了,工作中也要学习,工作稳定了,生孩子过程中也要学习。

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这个长期学习的能力。


比如,一个正常大脑的孩子,如果2岁的时候还没有视觉的经验,

就是用眼睛看外面东西的这种经验,

那么这个孩子一生就会失去视觉功能。


所以这个时候,孩子会非常顽皮,这里摸摸那里动动,

这个问问为什么,那个问问为什么,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你觉得这是正常的,但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一个新的刺激,

他甚至会打破碗,问他为什么打破,他说要看打破后的样子,

其实这个时候他都是在探索的。

你和他讲是没有用的,只有他自己去尝试,

在尝试的过程中,他大脑里的神经元才会产生连接。

然后,他会采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身体去认识这个世界。


那么是不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刺激越多越好?

是不是多学习音乐、体育、美术、跆拳道、数学、语文,是不是这样才好?

天天把语文课本放孩子面前刺激是不是就好了?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我们人为的认为孩子应该学习的东西,

其实都是在刺激孩子同一个区域的大脑。

而大脑的不同部位,只有同时刺激到了,那么这个协调才有可能去发展,才能有更大的这种网状连接。

你用你有限的这种思维,去影响无限的大脑,那显然是不太特学的。

你整天逼着孩子去学美术、语文……,其实在刺激孩子同一片大脑的这种区域。

但事实上对孩子来讲,只是在大自然里面,他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的时候,

全身的感觉器官都在感受外界大自然对他的刺激,

都在同时接受这种外界的信息,你可以想象他大脑的神经元是不是发展的非常快。



我们做父母的不用去操心,不用花更多的力气去刺激你认为应该刺激的,

因为我们人类天生有这个能力让自己更好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这是人能成为万物之灵的一种本能,

人类几万年终于发展进化成为现在地球的主宰,就是因为人有这个能力,

他能全面的、协调性的让我们适应这个环境,

让我们的大脑为了适应这个环境更好的去连接。


所以说我们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要放松,

我们总是说静待花开,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不用担心孩子的智力够不够。

不用去比较别人家孩子已经知道1+1=2,然后你的孩子还整天疯玩。

其实疯玩的孩子不见得比知道1+1=2的孩子神经元的网小。

因为人生下来就是知道学习的,这是人跟动物不一样的地方。

有的人生下来就知道某个道理,有的人要通过学习才能明白某个道理,

有的人呢,遇到一些挫折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明白,那都是一样的。

有的人学的快,有的人学的慢,但只要学习到了那都是可以的。

有的人可能三年级的时候知道自己穿衣服自己做家务,

有的人五年级的时候才知道。这都没有关系。


我们做父母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帮助的就是处理孩子的情绪

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有可能让孩子从此开始讨厌学习,

甚至产生一些逆反的情绪,把自己的感官自动的关闭起来,

不再接收这方面的信息,不再接收这方面的刺激,

不再让大脑神经元跟神经元之间产生连接,

久而久之,他就会删除这些链接。


所以说孩子早一点知道1+1=2,晚一点知道1+1=2,

早一点会走路,晚一点会走路,早一点孝敬父母,晚一点努力学习,

都没有关系的。

除了让父母有面子外,对孩子来讲没有非常大的影响。


    

也许别人家孩子考了100分,你家孩子只考了80多,90多,没有关系。

如果你非常急,打孩子骂孩子,让孩子有一些情绪了,

或者你很焦虑,孩子感受到了这个焦虑,事实上孩子会对分数、成绩感到恐惧。

有的妈妈担心,那孩子会不会感到自卑,或者没有自信呢。

其实有时候是爸妈给的啊,因为你太紧张了,

“你为什么不自卑呢,你为什么不难过呢”,然后他就难过了。


当有一天,孩子在这个领域的神经元跟神经元之间突然产生了连接,搭上线之后,他自己会主动的去做。

当他的主观能动性派生出来之后,比你用鞭子抽他去学更快。

因为它是自发的,主动的。

所以说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然的去发展,

孩子会因为天然的这种适应能力去发展出一个刚刚适合他的这种成长规律。



我们人类的大脑像一个很精密的机器,

只有当它全部都装配完之后,那么启动起来,就会很顺利。

有的孩子小时候傻乎乎,什么都不懂,

突然间,到了高一高二,疯了一样,成绩突飞猛进,

甚至到高三卯足了劲往前跑。就是这个道理。

当他全部都装配完之后,各个部件都成熟了,那么这个机器运作非常非常快。

如果一部分装好了,一部分没好,如果你硬要他动起来,那也是可以的。

但是有可能会非常辛苦,

并且太早负担过重的那部分可能会报废掉。

人类的大脑,它其实就是一个机器,

各个部件都长好了,成熟了,然后这个机器运转起来才会飞快。



关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在神经连接上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科学家曾从研究老鼠的神经元发现,

主动运动的老鼠的神经连接比被动训练的老鼠的更密集。

他们曾经把老鼠放在不同的笼子里,笼子里放转轮,

一个笼子里老鼠自己去跑,另一个笼子老鼠被逼着去跑。

过一段时间之后分析老鼠的大脑,

主动去跑的老鼠的神经元链接的网比强制去跑的那个老鼠的要更密集。


对孩子来讲也是一样,你逼着他去学习,

跟有一天他自己突然开窍,自己愿意去学习,

那个神经元的连接是两样的。


所以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主要去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索,

而不是去训练孩子,强迫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在孩子大脑发育的这个路上,我们要学会顺其自然,

任何这种人为的干涉与训练,

都不会对孩子的大脑协调性的发展有帮助。


《365天沟通陪伴营》由风铎老师和多位专业助教共同陪伴,每周一次读书会,一次微课。这是风铎老师第一次陪伴微课。如对该陪伴营有兴趣,可以查看本公号上一次推送,欢迎你的加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大脑充分开窍的秘诀(三)
穷孩子与富孩子,差的方面不仅仅是钱!
0到6岁孩子大脑发育有多重要?
青少年的大脑 (图文)
别再逼孩子背诗数数了,4岁前是大脑发育黄金期,请正确早教
意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