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往事如烟(散文)

往事如烟

苏苏/

认识雯的那年我二十一岁,雯十九岁,那时候我在一家工厂做工。雯的姑妈与我父母是朋友。雯中师毕业分配到我家所在地当教师,她姑妈托付我父母关照一下。雯有时到我家来借书,每次都是拿了书就走。她在我家只吃过一两次饭,我与她接触不多,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尤其不习惯与女孩们谈笑。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姓杨的老师,与雯同在中心小学教书。我与杨老师夫妇是好朋友,几乎每天晚上我们都在一起闲聊。就在雯到学校工作的第二年春,杨老师妻子生下了第三个孩子,添了一张嘴吃饭。杨老师妻子小胡是当地中学的工友,属于不在编人员。后来,胡姐为工作的事心情很烦,经常与丈夫吵架,我也成了劝架人。因为杨老师夫妻心情不好,我也就不便常去他家闲聊了。晚上闲得慌,心里空落落的,去哪里打发这些时间呢?去厂里宿舍找朋友玩路又太远,于是就到离我家仅半里地的中学去找大鹏老师。大鹏是我的老朋友,比我年长十来岁,但他不很健谈,也很少来过我家。那时雯虽在中心小学任教,却住在中学。每次去大鹏房间,我都必须从雯的房间门口经过,所以,我有时从大鹏处出来,也顺便到雯的住处小坐一会儿,这样,我和雯的接触便逐渐多了起来,相互增进了一些了解。我和雯的话题,多是文学、数学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有时也一起拉小提琴、识五线谱什么的。那时候我在搞业余谱曲,也确实谱过几支不太难听的歌曲。雯对我的作曲感到惊奇,言谈中不时流露出几分欣佩。雯读中师时本来就是文艺班的,我和她在音乐方面有着较多的共同语言。

转眼到了冬天。元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我的一位外号叫“刘司令”的好友来我家玩。临走时我送他到大路上,他忽然神秘兮兮的对我说:“外面都说你这家伙在追雯呢!她各方面都不错,祝你成功!”这一下把我搞懵了,怔了一下才说:“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不过去闲聊了几次而已。”可他一点儿也不相信。

这天晚上我失眠了。我根本就没有过追雯的念头,怎么别人就胡乱猜疑呢?难道青年男女在一起就非得谈恋爱不成?我觉得很对不起雯,是我给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的心情很沉。怎么办?如果我从此不再去雯那里,她肯定会觉得不可理喻。雯会不会也觉得我在有意追她呢?社会上这些她闲言会不会她也已经听到了呢?我思前想后,焦虑了三个晚上,最后决定写个字条,向雯说明一下我并不是有意给她造成了影,请她原谅,我从此不再去打扰她了。于是几天后我写个纸条,吃过晚饭就去了雯的住处。到中学上了二楼,我掏出纸条又看了一遍,突然想:这样做我是不是太唐突了?雯看了纸条会怎么想?我与她之间根本就还没有熟悉到可以谈这事的程度呵,我这不是自找烦恼吗?想到这里,我犹豫了一会儿后,便撕碎了纸条,将碎纸片揣进了口袋。这天晚上我在雯的住处聊了一两个小时,但我的心情已比往日与雯在一起相处时复杂多了,虽然我仍然是谈笑风生,然而自己总觉得有几分不大自在。看到别的老打招呼时,总觉得他们在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我有一种锋芒刺背的感觉。

又过了些日子,学校放寒假,雯回家了,她的家在大山的那一边。我如释重负。春节后不久,雯返回了学校,我又重新思考如何处理好我与她的关系。我的“研究成果”是:继续保持与她交往,设法取得她对我的完全信任,当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再向她解释清楚,然后再逐渐疏远,这样会更自然些,但是,怎样才能找到使雯理解我这种苦恼的突破口,我还是没有头绪。

三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我灵感来了,诗兴大发,一口气写下了一首上百行的诗歌,诗题为《心潮澎湃话友情》,第二天早上我又将这首诗作了少许修改。诗中写道:“认识 熟悉 了解/正垒起友谊关上的垛垛砖台/知心 信任 向往/记录在前进途中的里程碑上/我,无意 也无须/做一块粗卑的嶙石/在朋友历史的长河中/起浪花朵朵/刮一阵讨厌的恶风/在朋友生活的澄塘里/吹散开涟漪圈圈/泼一瓢浑沌的浆糊/在朋友心灵的窗子外/蒙上那薄纸张张/时间表上/留下了串串脚印/历史的结论/怎会虚诳?!/看吧:雨猛青松挺/征帆破雾航!/黄河尚有澄清日/大江东去汇浩洋……”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全部照录。总之,这首诗是我近三个月来长时间思考的凝聚,真实情感的喷发。我将这首诗抄了一份给杨老师。杨老师这时已经知道了社会上的传言和我的一些想法。杨老师读了《心潮》一诗后大加赞赏,说:“有真情实感真能写出好诗来!”他当天就将这首诗带往学校在一些教师中传阅,最后交给了雯。老师们也都知道这首诗是写给雯的。雯是当事人,自然很感动,此时她完全理解了我的心境,并请杨老师捎来口信,约我一谈。此后,我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与雯关系非同一般。

雯虽然不是那种十分漂亮的女孩,但也出落得清秀端庄,充满青春的魅力。她为人很好,不使小性子,我觉得她很有气质,知识面也比较广。当然,她对我也很有好感。有一次约好晚上到雯住处去玩,因为厂里临时召会,我便捎了一张字条给她,说明当晚不能去了。我那时爱用红墨水写字,这张字条也是用红墨水写的。第二天傍晚我们在学校见面时,她露出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说:“用红墨水写的信是绝交信,人家都这么说的。你要与我绝交?”我连忙道歉,说明我不知道有这种禁忌。现在回想,似乎真的是这么一个预兆。

随着友情的日益加深,我和雯已经无话不谈,外界也认定了我与雯是在谈恋爱。不论是雯来我家,还是我去她的房间,我们互相给对方的第一杯茶都是用白糖冲开水,确乎是嘴甜心也甜。从这种感受来衡量,好像又沾上了恋情的边。当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的话,我们就不好意思冲糖水了。那一年的夏天,小镇举办首届运动会。运动会在中学举行,我担任田径裁判员。谁知新买的口哨都没有吊好哨带,我们领到口哨时,离运动会开始只差半个小时了,急得我们团团转。我赶紧跑到雯的房间,问她有没有绳带之类的东西。雯找了一阵没找到她就连忙跑到一里多路外的中心小学,寻来几根小红绳给我们几位裁判员。雯将我那只口哨穿系好红绳,亲自替我挂在脖子上,并替我整理好衣领。其他裁判员见雯对我这么好,一个个露出非常羡慕的神色,而且都来开我和雯的玩笑。我也自然有几分感激和得意,使我潜在的虚荣心着着实实地满足了一回。

雯与我虽然关系密切,但我和她从没一起去看过电影。那时候山区文化设施简陋,小镇上虽有一个可容千人的影院,却没有可坐的凳子,观众都站立着看电影。每次得知雯去看电影,我不知为什么,总是要在人群中寻见她,然后悄悄站立在她身后三四米远的地方,暗中充当她的保卫者。当电影快要结束或发现她要中途退场时,我就赶紧从人缝中溜走。由于观众多且密,雯竟然一次也没有发现过我,我为此很是得意。

毕竟是青年男女之间,单独在一起的日子长了,还是难以完全抵挡住爱的诱惑。尽管我想考验一下自己的意志是否够得上坚强,我对雯的好感仍然在不断加深,虽不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两三日不见便鬼使神差地要去找她,好像得了梦游症。我购有一部《红楼梦》,我对书中的故事情节可说是滚瓜烂熟,对《红楼梦》中的很多诗词几乎可以一字不拉地背下来。杨老师妻子帮我吹嘘,说是我能将全书背出来。这话虽然是很夸张,但也反映出我对此书的熟悉程度。《红楼梦》一书我读过三四遍,还读了不少研究该书的文集,大约十来部吧。我在《红楼梦》一书中写下了许多眉批和注释,将这四册一套的古典名著翻得伤痕累累,划得稀里糊涂。雯知道《红楼梦》一书是国粹,自然少不得将我这套书借去,我写的那些眉批和注解也帮了她不少的忙。我们一起进行过研讨,有时还发生一些小小的争论。一天晚上,我在雯房间的书桌上发现放着一套崭新的《红楼梦》,翻开扉页,上面赫然写着我所熟悉的一位青年的大名。不知怎么的,我顿时像吞下了一只绿苍蝇,一种从未有过的酸涩涌上我的喉咙和鼻孔中。几分钟后,雯从外面进来。我故意指着这套新《红楼梦》问她:“这套书你是从哪里借来的?”雯如实回答后又对我说:“你看他这书保管得多好,干干净净的。”我听了她这话,顿时将原先强作的镇定抛到爪哇国里去了,用我从未用过的刻薄口吻嘲讽说:“是啊,不但他的书干干净净,他这个人长得比这套书的纸张还更白白净净呢!”听了我的抢白,雯气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也不吭声。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但当时我的情绪很激动,不愿当场认错。我和雯相对而坐,沉默了好一阵,才缓和了口气谈别的话题去了。我离开雯时,雯说:我明天就将书还给他。第二天,雯果真将这套书还给了那位小伙子。她知道伤了我的自尊心。这是我和她之间第一次闹了点小别扭。其实,我早就知道那位小伙子总在借故接近雯。比如他故意每天早晚来中学篮球场上练球呀,找雯打乒乓球呀,拉二胡呀等等。在写钢笔字和拉二胡上,我的确比不过他。不过我想:一套书这么净,说明你根本就没看过!你想谈恋爱就谈嘛,何必耍小聪明!我就看不惯这种人。后来我一想,天啊,我为什么要为借书的事与雯呕气?我这不是爱上她了吗?!

 我对雯的饮食起居都很关心,以一个兄长的身份爱护她。有一天雯对我说:“你对人很体贴,细心,善解人意,将来谁跟了你准很幸运。”我不知道她是否在向我暗示,我当时怎么回答她的,如今一点也记不起来了。还有一次,雯对我说:“今天傍晚我们老师都在中学校园后面菜地里除草时,易老师打趣我:'你跟苏苏的喜糖要提前吃了吧?’弄得我不好怎么回答。”我知道易老师是认为我和雯已有了那种关系,才这么说的。我雯说:“别管人家怎么说,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如果硬要说我有恋爱关系的话,也只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己。”雯沉默不语,她又何曾不知道我们之间仍然只是异性好朋友的关系?雯和我经常在一起,可以说是密友了,可是我们连手都没有拉过间一次。我不敢拉她的手。我害怕“触电”,我怕一“触电”我的精神防线就会全面崩溃,我怕我要离开她的初衷受到动摇。我知道雯将我与她的这种关系向她姑妈谈过,而且谈了有一整夜。但是雯不肯告诉我她们具体谈了些什么,她姑妈是怎么看的。

本来,我和雯发展成为恋爱关系是很有可能的,也是非常自然的,但是在我的心灵深处却有着种种矛盾:一是我觉得雯在我心中很完美,很纯洁,我不配娶她,否则她太亏了;二是《红楼梦》一书对我影响太深,使我产生过独身主义思想;三是我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在处理他与丽达的感情方面所表现出的坚强性格很佩服,很想模仿他,考验考验自己;四是我父亲的历史错案长期没有得到纠正,我不忍心雯因此受到牵连。我深深地悟出一个道理: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爱才是真爱。我暗暗发誓:为了她,必须离开她。因此,我在处理与雯的关系时,企图暂时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为了防止我最终离开她的初衷受到动摇,我曾提出与她结成兄妹,想用这种“伦理关系”来阻止我对她的感情深化。

后来,雯搬到街道边一所公房的楼上去住了。这是一栋土瓦结构的旧房,连上楼的木板梯都没有扶手栏杆。此时,我己经由两三天见她一次逐渐演变为半个月见她一次了。只有逐渐疏远,才能减轻我和雯在心理上的失落感。既然不打算将我们的感情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那么我就没有理由浪费她的青春年华,我早已将疏远她的计划和步骤告诉了她。一天晚上,我到雯的住所看望她,离开她时,她送我到木板梯口。由于板梯间没有装电灯,只能借着从雯房间照过来的微弱灯光,一点也看不清楚,只能是跟着感觉走。雯于是返回房间去拿手电筒给我,但被我制止。她开玩笑说:“板梯投栏杆,千万要小心,摔下去死了我可不负责”我也回敬了她一通:“没有这么便宜的事。万一我摔伤了你得付医药费,摔死了可怜你就要为我狂担一世的虚名,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说罢,我和她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当年我作出疏远雯的决定后,便独自大哭了一场,事实证明了我并没有保尔那样坚强。我没有理由不离开她。那时候我想:今生对我最理解的人只有她,不会再有人这么待我,离开雯,我将失去一位最亲密的知心朋友,也许我从此不再拥有年轻的心情,不再拥有年轻的岁月。我唯一拥有的,是无穷无尽美丽而忧伤的回忆。“历史的结论怎会虚诳”,是我自己写的,我不能反悔。是的,我只能毅然决然地离开她,疏远她。离开她,才是我爱她最最真实的感情、最合理的行为,当然也是我人生中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如果这一段珍贵的感情是一个水晶十字架,我将带着它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终点。请允许我用我当年的一首小诗为这篇故事作结吧:

“如果,你人生的轨迹/是平面座标系上的X轴线/那我,就是一道/并不复杂的函数方程/当我在这座标系里/游上一回 立刻就/清晰地呈现出/那属于我自己的图形/原来,我的轨迹/不过是一条抛物线/这抛物线上的中轴点/与你 曾靠得/很近 很近/可是呵,可是/我那天生弯曲的足迹/将永远永远 无法/与你平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年相逢不觉迟
姑妈说:“女孩上到初中就可以了”,父亲答:“砸锅卖铁我也供”
生活记录--台湾纪老师推荐的书
朱嘉雯老师讲《红楼梦》
大观园里的青春年少
红楼旧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