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 谭澍青之湘潭竹枝词

谭澍青之湘潭竹枝词(1)

    清代光绪年间,湘潭举人谭澍青写有《湘潭竹枝词》二十四首。谭澍青讳昭德,又名振楚,字戴夫,一字半农,晚号横塘老渔,湘潭县石潭镇人。数举不第,教授乡里四十年。著有《释耒草》、《横塘渔唱集》等。光绪刊《湘潭县志》之艺文志著录其《横塘渔唱集》四卷,刻本未见传世。其弟谭澐,字心南,对湘潭历史文化颇为留意,著有《湘潭旧城考》。民国三十七年(1948),谭澍青的曾孙谭哲将其著作编成《湘潭谭半农先生诗集》铅印出版,是集附半农先生遗像一帧,手迹若干幅,半农先生年谱,收《释耒草》、《横塘渔唱集》、《集外诗》等,是研究半农先生及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珍贵资料。

    谭半农先生撰有《湘潭竹枝词》二十四首,分两个主题,描写湘潭风俗人情,今日读来,颇有趣味。以湘潭城景为线索的竹枝词十四首:

其一

绿杨城郭附江流,名胜东南第一州。

十里楼台皆傍水,四时弦管不知秋。

湘潭城南濒湘江,城作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稍狭,东南面临江处有文星门(俗称小东门)、正南有观湘门、通济门(为水门),西南有瞻岳门,北有拱极门,西北为熙春门,城周六里,人口十余万,城外为杨柳林所环绕。清初,为切断郑成功其子郑经台湾割据政权与内陆的联系,雍正、康熙朝废泉州、福州等与外国通商的口岸,仅保留广州一口通商,内陆茶、丝、瓷器出口,均沿湘江水道和湖广官道输向广州,湘潭湘江段水道弯环,水深流缓,水道稳定,而长沙水浅,且当北风,时有翻船之虞,所以商船舍长沙而趋湘潭,一时湘潭万商云集,商业大盛,号为“小南京”、“金湘潭”、“东南第一州”、“天下第一壮县”。谭澍青生活的咸、同、光绪年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攻陷太平天国的天京,掠尽江南无数的金珠宝贝,他的部将也大多是湘潭、湘乡人,把大批财物源源不断地用船运到湘潭,湘潭出现了畸形的繁荣。当东南各省州县由于战争缘故,弄得残破凋零的时候,而湘潭却反而出现四时弦歌不休,除城南沿江的半边街外,城西瞻岳门外的九总王爷殿、南岳行宫起,直至上十九总金凤庙,沿江十余里,都建有连绵不断的楼台亭阁,供发大财升大官的湘军将士尽情的享乐和挥霍,成为东南第一州,因元朝元贞元年曾升为湘潭州,到明朝洪武三年才降为湘潭县,所以本地人常叫为湘潭州。这一首竹枝,是其他十三首的总起,写城总的整体印象,可以说是王闿运光绪《湘潭县志》“津柳江梅”、“腻烟媚水”的形象注脚。

其二

陶公山畔瞑烟浮,估客争维日暮舟。

一片灯光迷近远,但惊水上走红虬。

    陶公山,在十八总,俗称石嘴垴,因其形状若壶,又名壶山,上有陶公亭,下临湘江为陶公潭,相传东晋名将陶侃曾任湘州刺史,驻兵于此山故名。陶公山上建有二亭,一亭为望岳亭,可望衡山;一亭为黄叶亭,取唐代诗人韦迢“湘潭一叶黄”诗意命名。山下湘江稍上的回曲之处时称锦湾,中有杨梅洲,洲沙胜雪,傍晚时分,万千鸿雁翩翩飞舞,岸边有建于晋代的石塔寺,暮鼓晨钟与禽音鱼唱相嘠,为湘潭八景之最具特色的“萧寺钟声”、“平沙落雁”,是湘潭人踏青的好去处。锦湾环曲之处,当然也是商船日暮停船的好地方。湘潭街市分河街、正街、后街三重沿江伸展,每到夜晚,十五里街巷灯火辉煌,浮耀在湘江上仿佛红龙走在水上一样。据此,我们不难看出湘潭城总当时的盛况。


谭澍青的湘潭竹枝词(2)

其三

微寒薄暖近清明,裁就新衣称体轻。

千点桃花万杨柳,雨湖堤上踏青行。

湘潭曾经富饶过,也曾经美丽过。你想啊,前凭湘江,背瞰丘山,城中错落着燮家湖、白马湖、雨湖以及举不胜举的寒塘,有桃花千树,杨柳万千,玉户朱槛都掩映在绿荫之中,多有灵性。特别到了清明前后,冷暖空气交锋,出现时寒时暖,寒暖突变的气候,春霭似烟如雾,从山树水木间袅娜而起,真正如郭秉慧(郭汪灿之孙女)所吟“一种芳姿难画处,半含残日半含烟”。

而初春之美,雨湖为最。雨湖在瞻岳门外,广约六百亩,周围有轩辕殿、护国寺、增福堂、龙王庙、挟康庙、南岳行宫、王爷庙、关圣庙、凤竹庵、太清宫、雷祖殿、老郎庙、斗姆宫、雨花别业、临丰宾馆和七星桥、八仙桥诸形胜,湖前临江堤,北面背靠二糊涂岭(今凤竹庵后教师进修学院、中心医院一带是葱茏的低丘,称二糊涂岭),湖的周围种植着桃花杨柳,北岸湖堤西起马家嘴(今一大桥桥头),东至鳌鱼池(八仙桥头),这一段杨柳更盛,湘潭人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名字——烟柳堤。笔者拙笔难以达意,引汪灿的儿子郭如翰(字南屏,进士)曾写过的一首《雨湖》诗,给读者一个直观的感受:“天与诗人境,春风湖上亭。盈盈一水阔,无数柳条青。古寺落青磬,远山开画屏。坐看明月夜,瑶瑟鼓湘灵。”——诗人坐在湖亭(斗姆宫)上,春风轻拂,抬眼望去,无数杨柳环绕着盈盈雨湖,北向的凤竹庵木鱼禅磬声在宁静中那样悠扬,而二糊涂岭树木葱茏,如同展开为雨湖祛风劫寒的画屏。这样的风景有些醉人,不知不觉,春日西下,月亮上来,此时凤竹庵的禅磬,更仿佛是鼓瑟的湘灵。此境只宜天上有,是天赐予诗人之境!读了这首诗,雨湖昔日之美,读者应该有外大概。(雨湖公园正门所对的桥称七星桥,桥正对的红月亮电影院后为凤竹庵,庵址犹在,凤竹庵紧邻习家园,园址在今口腔医院处。习家园本是明进士习经的家业,习经晚号寻乐翁,有《寻乐文集》存世,后习家园及其左近成为了高档妓所,湘潭人俗称这一带为“快活岭”。谭澍青另作有《雨湖妓馆竹枝词》:“侬家门对雨湖开,门外桃花侬手栽。桃花开后望郎到,落尽桃花郎不来。”汪灿也有《雨湖词》:“烟雨湖边柳万条,条条斜拂小红桥(即七星桥)。郎过湖桥休折柳,柳腰消瘦似侬腰。”描写的正是快活岭。)

雨湖堤上的踏青,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万历时期。其时分封在长沙的藩王叫吉定王,他聚了个湘潭徐姓姑娘做才人。一次,吉定王陪徐才人回湘潭,踏青游湖,途中遇雨,见雨滴残荷,万千珠跳,因命湖名为雨湖。打这以后,清明烟柳堤踏青,成了湘潭节会的习惯,尽管这一天天气仍然薄暖微寒,士女们迫不及待要脱去冬衣,换上罗绮,到烟柳堤上游赏一番。我们无法目睹当年的倩影,但不少诗文留给我们美的追忆。如郭步韫(号独吟),其《清明楼望》诗:“高楼尽日寂无哗,帘卷春光入望赊。几处村姑插杨柳,谁家燕子啄桃花。云山暗淡儿千里,风雨飘零天一涯。伤别不堪频极目,夕阳深树哺慈鸦。”如秋瑾《踏青记事》:“曲径珊珊芳草茸,相携同过小桥东。一湾流水无情甚,不送愁情送落红。”这些诗有些凄婉,不算踏青游乐的一路,但都因踏青引发出来,更能表现湘潭女儿的情怀,算是曾经的美丽吧。

今日,高楼大厦红男绿女,脱去美丽,遗下躯壳,真正是“阿谁一掬伤心泪,染得江堤荒草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江仙·咏湘江(湘潭谭清文)
晚清湘潭诗人谭半农和他的诗词
雨湖
中华名胜对联·湖南(4)湘潭
钩沉雅俚︱雨湖的石坊
我爱这座城 | 快来!打卡湘潭城市地标!哪个是你的最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