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理8年级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新人教地理8年级上 第4章:达标训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达标训练
基础?巩固?达标  
1.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海南岛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虽然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气温上看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海南岛气候条件适合,但是土地面积小不适合大面积种植。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C
2.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
A.青海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新疆牧区   D.东北平原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我国四大牧区以及相应的牲畜。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答案:A
3.我国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是(  )
A.油菜    B.花生    C.芝麻    D.大豆
解析: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油料作物在我国分布地区上和分布面积上都存在着差异。从分布面积上看,油菜南方和北方地区都有播种,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一类油料作物。
答案:A
4.关于我国南北方种植业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主要为水田,南方主要为旱地
B.北方主要种植水稻,南方主要种植小麦
C.北方的糖料作物为甘蔗,南方的糖料作物为甜菜
D.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南方较短
解析:北方主要为旱地,主要种植甜菜、小麦,南方主要为水田,种植水稻、甘蔗。北方地区因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所以农作物的生长期比南方长。
答案:D
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多       B.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C.天然草场广阔      D.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解析: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答案:D
6.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全部分布在(  )
A.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B.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C.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界线以东   D.季风气候区
解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其他商品粮基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成都平原位于第二阶梯,其他商品粮基地位于第三阶梯。
答案:D
7.下列商品粮基地中,年收获次数最多的是(  )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江淮地区
解析:三江平原可一年一熟,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一年三熟,成都平原和江淮地区可一年二熟。纬度越低的地区,年收获次数越多。
答案:B
8.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必须依靠(  )
A.充足的劳动力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科学技术        D.精耕细作
解析: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应依靠科学技术。
答案:C

综合?应用?创新 
9.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标志是(  )
A.山区发展经济林      B.改造中、低产田
C.兴修水利抗旱灾      D.建立生态农业园
解析:目前,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应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
答案:D
10.从干湿地区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干旱地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区   D.青藏高原区
解析:我国种植业的大致分布是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以降水量400毫米作为划定界限,以西则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东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从作物的习性看,多数作物应该分布在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地区,即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题干中给出的最佳选项为C。
答案:C
11.读图4.4,完成下列各题。
 
图4.4
(1)写出图中商品粮基地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上面的商品粮基地中,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有      (填序号),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有
        (填序号),既种粮食又种花的有      (填序号)。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区。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会读图,从图中读出主要的作物分布区。
答案:(1)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平原 太湖平原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2)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⑨  ⑧
12.图4.5为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4.5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和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3)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区的地形主要以    为主。
(4)我国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
(5)我国的农业生产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有很大差异,该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其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解析:此题是针对种植业发展条件设计的一道综合题。从降水上看,种植业应该多分布在降水量多,适宜作物生长的地方;从干湿状况上看,这里应该是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应该分布在平坦开阔的地区,所以应该是以平原的地形为主的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应该属于经济发达的地区。种植业的种类在南方和北方的分布也不相同,在北方地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
答案:(1)400 
(2)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3)平原、盆地 
(4)人口密集
(5)小麦 
文章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思路解析: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狭义的农业是指从事农作物栽培的生产事业,广义的农业还包括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答案:A
2.我国东部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说说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
人文条件:
思路解析:自然要素上可以结合对中国地形和气候的内容进行分析。地形:东部地区地形上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耕作。西部地区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不利于发展耕作;气候:东部地区临海,降水多,大部分地区地处温带,气温适宜作物生长。人文要素上:东部地区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同时在这里发展种植业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种植业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答案: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人文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缓解对土地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历史悠久。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海南岛
思路解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虽然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少于800毫米,从气温上看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海南岛气候条件适合,但是土地面积小,不适合大面积种植。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C
2.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
A.青海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新疆牧区             D.东北平原
思路解析: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 000—4 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的细毛羊都是当地牧区的代表。
答案:A
3.我国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是(    )
A.油菜                B.花生            C.芝麻                 D.大豆
思路解析: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油料作物在我国分布地区上和分布面积上都存在着差异。从分布面积上看,油菜在南方和北方地区都有播种,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一类油料作物。
答案:A
4.在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原因是(    )
A.该地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      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C.该地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            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种植牧草
思路解析: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这里降水量少,地形崎岖,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都使得这里在发展种植业的时候有很大的阻碍,如果一味地继续发展种植业,只会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环境继续恶化。
答案:C
5.下面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的是(    )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思路解析:三江平原是在东北地区,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位于长江上游,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附近。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答案:B
6.有关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说法错误的是(    )
A. 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重要农作物
B.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 我国棉花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D. 甜菜喜温好光,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中生长
思路解析: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重要农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棉花的分布主要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等地,产量居世界首位。甜菜喜凉耐盐碱,所以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因此错误的选项是D。
答案:D
7.列表比较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种植业上的区别。
表4-2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思路解析:此题是通过对比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在种植上的差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划分大致界限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是我国冬季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正因为这样的差异,导致这里的耕地类型在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上也有差异:北方地区因为冬季气温低,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南方地区因为冬季温和,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因为自然环境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作物上的不同:北方作物以耐凉、耐旱为主;南方则以耐水、耐热为主。
答案: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淮河以南:一年两熟
海南岛:一年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快乐时光
一年两季
    格桑家里开了个小店,有时格桑放学回家,也帮着照应一下。一天课堂上,地理老师问他:“一年有几季?分别是什么名字?”学生格桑说说:“两季,淡季和旺季。”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 我国农业生产在“确保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于(    )
A.土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
B.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C.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
D.国家建设和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思路解析: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应当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类型。
答案:B
2.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
A.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B.努力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
C.大量进口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
思路解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要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一定要从农业入手。扩大粮食产量是解决13亿人口温饱问题的主要方法。提高粮食产量有很多方法: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劳动力数量、科学种田等都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行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最优选择。
答案:D
3.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是(    )
A.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采用集体经营的模式
B.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
C.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地区仍以传统的农业方式为主
D.农业的发展还没有依靠科学技术
思路解析: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很多地方依然是以传统的农业方式为主,农作物的单位产量还比较低。
答案:C
4.适宜建立“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的地方是(    )
A.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B.科技人才密集、科研基础良好、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
C.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
D.乡村人口稠密的地区
思路解析: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是近些年在一些地区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类型。由于科技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建立“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的地区都是科技人才密集、科研基础良好的地区。此外,由于发展的是农业,农业的类型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还应该选择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来发展。
答案:B
5.从干湿地区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区           D.青藏高原区
思路解析:从干湿状况上可以把我国分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青藏高原区。我国种植业的大致分布是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以降水量400毫米作为划定界限,以西则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东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从作物的习性看,多数作物应该分布在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地区,即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题干中给出的最佳选项为C。
答案:C
6.读图4-2“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4-2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和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___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3)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区的地形主要以____________为主。
(4)我国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
(5)我国的农业生产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有很大差异,该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其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思路解析:从降水上看,种植业应该多分布在降水量多,适宜作物生长的地方;从干湿状况上看,这里应该是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应该分布在平坦开阔的地区,所以应该是以平原地形为主的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应该属于经济发达的地区。种植业的种类在南方和北方的分布也不相同,在北方地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
答案:(1)400
(2)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3)平原、盆地
(4)人口密集
(5)小麦
7.读图4-3、图4-4基塘生产的相关图示,分析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与生态的关系。
           
图4-3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连环图              图4-4  桑基鱼塘图
思路解析:基塘生产是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西江、北江、东江汇集冲积出土地肥沃的珠江三角洲,这里低山丘陵、低洼易涝之地颇多,自古以来人们饱受水害之苦。农民为求生存,逐步摸索出挖深鱼塘、垫高基田的巧妙方法,形成基塘系统。早在15世纪20年代,珠江三角洲农民便开始“凿地蓄鱼”“堆泥成基”,基面“树果木”,而后这种基、塘生产形式逐渐演变成“塘以养鱼、基以植桑”的桑基鱼塘耕作制。其以鱼塘养鱼(主要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塘基种作物,桑叶养蚕、杂粮养猪,蚕沙(蚕粪)、猪粪和作物残茎回塘养鱼,塘泥又培基种作物,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桑茂蚕壮猪肥鱼大,塘肥基好茧多丝优”。这就是珠江三角洲人民在长期与水涝灾害斗争中创造出的经济效益高、物质循环利用好的人工生态系统。
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利用洼地,挖塘筑基,塘中养鱼,基堤植桑、育蔗、栽种果树,复用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又以蚕粪、蚕蛹、蔗渣为鱼饵,如此塘基互养形成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使用,是一种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海,地势低洼,容易被水淹浸的地方,筑堤挡水,以防止外边的水侵入稻田。明清时期,圩田更由长江下游向长江中游发展,在鄱阳湖和洞庭湖都有大片圩田的分布,使这些地区成为新的粮食供应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梯田,就是在山区、丘陵区坡地上,筑坝平土,修成许多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的半月形田块,上下相接,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功效,也有的地方称它为雷鸣田。主要是靠天吃饭,一旦天不下雨,就容易干旱。
你有没有在电视上、报刊上看过与上则材料类似的内容?请谈谈上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路解析:此材料说明了有关围湖造田的相关内容。
围湖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减小,数量减少。
答案:围湖造田改良了土地,保证了农业的生产增产,这也是长江中下游自古以来是产粮大区的原因之一。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对长江洪水的吞吐能力,导致长江排洪不畅;梯田对于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使天然植被受到了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文章
来源莲山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di/83985.htm

第1课农业的分布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  )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2.下列不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的是(  )                     
A.东北林区         B.东南林区
C.西北林区         D.西南林区
3.秦岭——淮河以南的农村生活、生产一般是(  )
A.耕地以旱地为主,一年二到三熟   
B.农作物以小麦、高粱为主
C.捕鱼捞虾、栽培菱藕、采桑养蚕 
D.冬季孩子们喜欢堆雪人、打雪仗、滑冰
4.下列是农业活动的是:①在田地里种植庄稼;②在牧场饲养牲畜;③在海上撒网捕鱼;④在山上开山采矿;⑤在山野里植树造林;⑥把树木加工成家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⑥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等一年一熟的农作物
B.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可以种植棉花、小麦、瓜果等农作物
C.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D.目前,我国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
6.我国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主要来源于                             (  )
A.新疆牧区畜牧业       B.内蒙古牧区畜牧业
C.农耕区畜牧业         D.牧区畜牧业
7.我国的主要产棉区是(  )
A.辽河流域、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D.塔里木河流域
8.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是(  )
A.内陆湖泊    B.北部外海
C.南太平洋    D.东部沿海地区
9.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熟制)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10.下列地区中,适宜种植春小麦和甜菜的是(  )
A.成都平原            B.太湖平原   
C.三江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1.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种植业的差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的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
  B.北方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三熟,南方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北方的棉花种植比南方普遍,南方的水稻种植比北方普遍
  D.南方地区的生长期比北方长
二、读图综合题
12.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6分)
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
草地 38.23%
林地 17.7%
耕地 7.1%
其它 36.97% 


(1)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2分)
(2)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2分)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3)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
数民族,右面邮票所示的少数
民族集中分布在       自治区。(2分)
答案
1、B  2、C  3、C  4、C  5、A  6、C  7、D  8、C  9、C  10、C  11、B
12、(1)半干旱   增加
   (2)草地  A
   (3)宁夏回族 

K J.cOm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以下为油菜、冬小麦、茶叶、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示意图,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
 
  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茶叶     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
  C.①茶叶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     D.①茶叶③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2.以下我国商品粮基地中,均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
  A.三江平原、成都平原       B.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鄱阳湖平原
  3.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    )
  A.都处在高寒地区           B.都处在干旱地区
  C.降水都比较少             D.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4.以下有关各地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B.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充足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
  C.闽、粤沿海滩涂广阔,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
  D.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所有的山区都应发展林业
  5.以下有关“基塘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塘农业”仅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地势低洼地区
  B.针对地势低洼易涝的状况,趋利避害开发了“基塘农业”
  C.为了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开发了“基塘农业”
  D.“基塘农业”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阅读下列资料:中国的地形复杂,各类地形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山地约为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占10%。这就造成全国144亿亩土地总面积中,实际可用于农、林、牧、渔业的面积只有66.8亿亩,仅占46%。其余54%的土地面积大部分是目前还不能利用的沙漠、荒山、沼泽等。我国按人口平均占有土地的面积与许多国家相比是很小的,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仅占世界人均数的30%,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数的27%,为美国的12%。据此,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量多、人均少  
  B.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总量少、但人均较多  
  D.总量多,人均占有量也多
  7.读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图,我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          B.秦岭-淮河以北
  C.秦岭-淮河以南       D.西南地区
 
  8.读我国棉花生产分布图,我国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
  A.秦岭-淮河以北                    
  B.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区
  C.华北平原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   
  D.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
 
  9.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它主要分布在(    )
  A.东南沿海    B.华北平原
  C.长江流域    D.内蒙古高原东部
 
  10.阅读下列资料:
  中国科学院在河南封丘、山东禹城以及河北南皮三个中、低产试验区,贯彻正确的农业政策,适当投入资金、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粮食每公顷产量从1964年以前的750-1500千克提高到近年来的6000-10500千克。据此,为了保持农林牧及水产各业的稳步增长,必须:(     )
  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B.增加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C.开垦草原,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D.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
  答案:
  1.D  2.C  3.CD  4.AC  5.BD    6.A   7.B   8.C   9.C   10.D
非选择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填空题:
  1.人们把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_________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它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源,而且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以说,农业是支撑___________建设与发展的___________。
  2.我国西部地区___________广布,以___________业为主,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牧区、___________牧区、___________牧区和___________牧区。
  3.___________业、___________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___________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如粮食作物呈“___________”的格局;糖料作物呈明显的“___________”分布特点;油料生产形成了___________带和___________区两大生产区;棉花的生产则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棉区。
  5.利用当地___________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___________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___________”的重要内容之一。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农产品供销由___________到总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性转变。但也面临着_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_不断减少以及___________、自然灾害、___________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二、综合题:
  1.读“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
  (1)将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名称,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处: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
  (2)将图中字母序号代表的我国主要牧区名称,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处: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3)试比较①③⑧三大商品粮基地的耕作熟制的差异:
  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其原因是:
  2.读我国粮食、水产品产量增长表,回答以下问题:
年份 1952 1998
粮食  16560.6 51229.5
水产品 166.7 3906.5
  (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出我国粮食、水产品产量增长折线图。
 
  (2)1998年比1952年粮食增加了________万吨,大约增长了_______倍;水产品增加了_______万吨,大约增长了___________倍。
  (3)水产品大幅度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动物  植物  人工培育  原料  消费市场  国民经济  基础产业  
  2.天然草原  畜牧  内蒙古  青海  西藏  新疆  
  3.种植  林  长江中下游  
  4.“南稻北麦”“南甘北甜”  长江油菜  黄淮花生  新疆南部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5.自然条件  布局  因地制宜  
  6.长期短缺  基本平衡  丰年有余  人口  耕地  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二、
  1.(1)①三江平原  ②松嫩平原  ③江汉平原  ④洞庭湖平原  ⑤鄱阳湖平原  ⑥江淮地区 ⑦太湖平原  ⑧珠江三角洲  ⑨成都平原  (2)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3)①一年一熟  ③一年两熟  ⑧一年三熟从  ①→③→⑧纬度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
  2.(1)图略  (2)34668.9  2  3739.8  22.4 (3)随着科技的进步,远洋捕捞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建立起大批海洋、淡水养殖基地,扩大了水产品的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课时 农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中国的农业》
中考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简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备考复习知识点速记(023)—中国农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