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中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文艺青年?

骨灰级文艺青年的集体肖像

秦俟全


  一个幽灵,一个文艺的幽灵,在中国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一切势力,摩根斯坦利和日本电通、乔布斯和原研哉、文明办公室和闲人马大姐,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青年不被它的敌人骂为文艺青年呢?又有哪一个广告商不拿文艺青年这个虚名去诱惑毫不文艺的小资产阶级呢?


  文艺青年已经被世界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文艺青年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文艺青年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地文艺青年集会于《鲤》,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沪语、山东话、吐火罗语、皮钦语和喵星文公布于世。


1.


  文艺青年依然酷爱纸本阅读。只有伪文艺青年才会在网帖和杂志上花费更多时间。


  文艺青年大概有十年没踏进“书城”大门了。他们讨厌那里超级卖场式的气氛,除了书籍摆放混乱,觅书不易外,周边叫卖“华尔街英语课程”的推销员也让他们大皱眉头。


  对于“人文气息浓郁”的独立书店,文艺青年开始有所戒备。因为他们发现那里正经读书的气氛越来越稀薄,读者往往对骨瓷咖啡杯、Moleskine笔记本、名人讲座更感兴趣。这让文艺青年略感不快,基本上他们反对一切多功能的东西,其中也包括书店。所以,文艺青年更中意残喘于大学周边的学术书店(看店的通常是一对老夫妻,对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所以绝不会烦到读者),专业书店的读者服务部、专营各出版社库存的书店也能入他们的法眼。


  文艺青年早早开始网上购书,而且数量惊人(下单的时候会有一丝歉疚,因为想到了两条街外凄清的小书店)。他们在孔夫子旧书网的账号也很活跃,还时常通过淘宝入手港台图书,一享雪夜闭门的乐趣。真正的文艺青年都被海关传唤过,通常是因为订购境外画册。比如荒木经惟的TOKYO LUCKYHOLE,Helmut Newton的WhiteWomen,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文艺青年会低下高贵的头颅,不惜向海关科员卖萌求情。


  不过总的来说,他们的藏书概念十分稀薄,对书籍也无洁癖,凡是自己买的,就可以大胆折狗耳朵、画波浪线,甚至当成餐桌上的锅垫。当然,过手的图书都被他们逐字读完。在文艺青年看来,藏而不读才是对书的最大冒犯。没有读过的书,在他们眼里只是一堆纸。所以,真正的文青不会谈论书籍的版本差价,任何投资性的购书行为,在他们眼中都可称粗鄙。文艺青年常去公共图书馆,鉴于近年政府下拨的采购预算颇为可观,文艺青年嗜好的冷门书籍也多有馆藏。有的干脆与图书馆比邻而居,顺带把家中书架也送人了。


  文艺青年会订阅两三份杂志(含付费电子杂志)。其中一份是和自己工作相关的专业类杂志(通常是原版的),另一份则是骨灰级发烧友杂志。《考古》、《连线》、《巴黎评论》、《飞行训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总之都难以在街边书报亭买到。作为忠实读者,文艺青年偶尔也会致信编辑部,客气而尖锐地指出技术性错误,编辑照例乖乖刊发在下一期杂志上。他们偶尔会在餐厅浏览《罗拔报告》、BOATING之类的杂志,他们能十分熟练地区分重点专题、补版、企业公关软文,这一点让广告商颇为不爽。文艺青年偶尔会在便利店买上一份《知音》,一样读得津津有味,且有意购买《知音》系股票。


  越来越多的文艺青年置办了KINDLE阅读器,而且常常是口袋型的KINDLETOUCH用于通勤和旅途,9.7英寸的KINDLE DXG搁在床头,只为了方便阅读绝版学术书的扫描文档。在正牌文艺青年的圈子里,KINDLE已然完胜iPad。原因不外以下几点:一、iPad的色彩太过鲜丽,KINDLE则是稳重的伦敦雾色系(亦称洗碗水色);二、KINDLE功能单一,网页浏览效果惨不忍睹,适合文艺青年钟爱的沉浸式阅读。而App应用的各种奇技淫巧,让iPad带上了日益浓厚的庙会色彩;三、最致命的一条,仅仅因为iPad太有名了。当黄牛党、公务员大叔和非主流都盯上iPad时,文艺青年必定收摊走人。


2.


  文艺青年对服装的兴趣有限。尤其是男青年,有意与都市美型男(Metrosexual)划清界限,爱表现出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名仕态度。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服饰暗合美国新娘在婚礼上的穿戴礼仪:“Something Blue,Something Old, Something Borrow。”但是变调为一条深蓝色的百搭牛仔裤,一块父亲或者爷爷用过的瑞士表,一次聚会泥醉后朋友落下的外套。正如Forrest Gump的老妈所言,“看鞋可以识人。”文艺青年相对重视的是鞋子。虽然款式古板保守,但皮革和缝制堪称上乘。他们相信相比起衣裤,一双好鞋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小确幸”。


  虽然MUJI被誉为“最文艺的服装品牌”,但正牌的文艺青年大多对其保持警惕。一个真实的段子是:某年某月某周末,在北京鼓楼的某酒吧,文艺男邂逅文艺女。几杯Cutty Sark下肚后,移步男青年家加深了解。女青年透过一双含情醉眼,赫然发现屋里从床垫到香薰机到内裤,清一色无印良品。登时酒也醒了大半,留下一句“只迷MUJI的男人很无趣”,便出门消失在春风沉醉的夜晚。言下之意是,全身无印的男人太过良品。危险度为“0”的男性,女文青是不屑于推倒的。


  文艺青年也对爱马仕、川久保玲感兴趣。不过,这种兴趣同GQ、干爹并无关系。青年们因为嗜读向田邦子的散文,知道有种人“平时穿得简单,但看到款式中意的爱马仕衬衣,每种颜色都会买上一件”。优良的质地和裁剪,外加并不显眼的标识,乃是他们的心头好。至于对川久保玲的热情,则多半源自文艺教父村上春树的夸奖:“在东京的时候,几乎不买衣服。只是每年两次,到川久保玲成批购买。一是因为立体剪裁非常合身,还有就是设计出乎意料地不让人感到腻烦。另外,不时常准备些西装和外套的话,一旦需要正装的场合,就没衣服穿了,所以,我努力一年两次去川久保玲。” 具有中国特色的是,文艺青年会跟着左小祖咒,把它叫成“川久保龄球”。


  在此,还有必要澄清文艺青年对“正式场合”的定义,晚宴、歌剧院、面试、婚礼(包括好友及本人的)均不在此列。相对而言,老翻译家的茶会、古琴同仁雅集、老牌书店落幕、胶州路献花……才堪称正式。也就是说,正装仅作捧场致意之用,穿着者本人的形象倒在其次。


3.


  文艺青年热爱运动,但他们不怎么喜欢健身房,还爱嘲讽私人健身顾问、卡路里计算腕表、各种锻炼日程管理软件。他们抵触带有“工业流水线”色彩的锻炼方式,英剧《黑镜子》中的“健身车”显示出这一恐惧的来源。他们还讨厌带有液晶屏幕的跑步机,因为让人联想到《1984》以及《迷墙》专辑的MV。文艺青年(当然包括女性)更喜欢太极拳、合气道、泰拳、空手道等较古朴的运动,而且往往研习多年,够得上半职业水准。


  不过,文艺青年都是坚定的非暴力主义者,顺带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在他们看来,战争狂人都患有恋爱缺失症,对性的理解也仅限于活塞运动。文艺青年们喜欢搏击运动,只是为了抵消持续脑力劳动带来的负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加温柔。他们还相信,滚铁环、踢毽子、康乐球(中式斯诺克,用硕大的象棋子代替台球)和耍空竹有助于世界和平。


  青年们更喜欢真正的户外运动,比如野外攀岩、户外冬泳、冲浪(身体冲浪更佳)、在山地骑自行车(请注意和骑山地自行车的区别)。青年们到了海滨浴场,必定游到最靠外的防鲨网,嘀咕抱怨泳场太小。所以他们更喜欢在未开发的无人海滩、山区水库、林中湖泊等地方野游。因为下水通常是临时起意,并无泳装可换,文艺女青年至少会上空出场。因为身着T恤或胸罩下水,在她们看来实在太猥琐了。相形之下,室内攀岩、温水泳池、在城市里骑“山地”自行车的文艺指数就低去一截。


  文艺青年惯用的运动品牌,都显得比较土气。比如MIZUNO WaveIdaten,比如YONEX和Speedo。他们瞧不起“时尚混搭运动”的说法,认为那和领导干部下基层劳动是一个思路。


4.


  文艺青年大多没有汽车。他们觉得在大城市里,地铁、自行车、出租车才是理性且道德的出行方式。他们看不起那些抱怨北京空气不好的有车族们,除非对方驾驶的是丰田普锐斯。他们普遍讨厌SUV和越野车,除了高油耗外,在二环柏油路上煞有介事地“越野”,只能是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所幸国内文艺青年没有西欧同类那样激进,还不会朝悍马H2泼红色油漆。


  少数文艺青年会有买车计划,他们或是从小对机械抱有兴趣,或是着迷于工业设计史,总之购车动机和“品味”、“时尚”毫不沾边。他们会优先考虑二手车,一来比较便宜,二来符合“尚古”的文艺训条。他们看中的净是些从未在中文广告中出现过的车型,在4S店里更是不可能见到。比如GMC Sonoma、Fiat Panda Elettra、VOLVO 920 Turbo、Mini Mk VI、TOYOTA AE86等等。


  文艺青年只从后现代小说、电影(华纳兄弟及华谊兄弟的大片除外)、波普漫画中寻找购车灵感。他们压根儿不会考虑MINI Cooper、New Beetle等所谓“复古车”,认为这些假古董是对历史的冒犯。比如大众甲壳虫历来以“穷人车”面貌行世,却在几年前春情勃发,成了小资干女儿车型,于是难免被文艺青年调戏。


  VOLVO 920 Turbo是文艺青年爱戴的经典车型,而且男女通吃(大量文艺女青年驾技不逊须眉,且偏爱手动档车型)。四方的棺材式外观,代表纯正北欧设计血统,也是对二十一世纪流线设计回潮的挑衅。与此同时,考虑到瑞典VOLVO一心专注造车,却不善资本运作,前年含泪售卖给中国“吉利”。在民族觉悟低下的文艺青年看来,此乃黄世仁逼死杨白劳的桥段。920 Turbo成了经济全球化前夜的绝唱,契合了文青们中间偏左的政治观点。


  不用说,旧车修起来颇为麻烦,替换的零件就不好找。不过,文艺青年熟读《禅与摩托车修理技术》(Robert M. Pirsig,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以及《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Crawford,Matthew, The Case for Working with Your Hands, Or, Why Office Work Is Badfor Us and Fixing Things Feels Good),汽修是他们的业余爱好,更是磨练心智的手段,和热瑜伽的道理是相通的。在某些高段位的文艺青年眼中,汽修甚至带有禅宗意味。他们觉得,既然可以一花一世界,可以道在屎溺,那乌黑的化油器中也可以蕴含宇宙运行的究极真理。而维修的反面是快速消费、用过即弃,这些当然不合文艺青年的风格。


  在英国电影《鱼缸》中,男主角就是先有一辆趴窝的920 Turbo,再去废车场拆到一个零件装上。最终带着身心疲惫的女主角去走异地寻异路,如果换做四喜丸子式的别克GL8或虚张声势的丰田HIGHLANDER,很有可能会招致观众笑场。顺带说明,文艺青年的车上很少有车贴,但会有剐蹭的痕迹,通常他们也不去理会。另外,他们的车里绝对没有盒装餐巾纸、长毛绒玩具、镀金转经筒和“汽车high曲”。


  “泯然众人矣”是文艺车型的另一个分支,大神都筑响一告诫人们:“普通就是STYLE!”那些觉得汽车纯属代步工具的文青,就会选择普通到家的超级街车。这方面,德系车比较占优,比如捷达和桑塔纳的基本款。这些名副其实的“大众汽车”会向他们的文艺伙伴传达一个信号:“本人对车毫无兴趣,有选车的闲工夫,不如去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如果还嫌不够挑衅,那就直接开出客货两用的“五菱之光”。这可能是全北京最接地气的一款车,每天拉着大葱、白菜和心里美萝卜,往返于菜市和市郊蔬菜大棚。不妨给它贴上遮光性最好的黑色贴膜,充分利用厢型车的浪漫车震空间。事实上,欧美媒体都已注意到了这一款最炫民族车。《华尔街日报》把它誉为中国的MINI VAN,有了这样的国际舆论,文艺青年就开得更稳当了。


  闲暇较多的文艺青年也会考一张另类的驾驶执照。比如卡车驾驶执照,或者蓝翔职业技术学校的挖掘机驾照。他们对于私人飞机驾照普遍抱有兴趣,一辆现代轿车的价钱正好够去菲律宾学习飞行,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笔很划得来的买卖。所以不要小看在汽车副驾驶座上发呆的文艺青年,此人可能没有汽车驾照,改天却会邀请你去飞行俱乐部,搭乘他/她驾驶的Cirrus SR22。


  如果文艺青年有幸(或不幸?)身为富二代,也可能像明朝张岱和东洋北野武那样,带着玩笑心情开回BentleyContinental GT或Rolls-Royce Phantom Coupé,再来一通无厘头式的改造。比如将整车漆成粉色;或将引擎盖和后备箱刷成红蓝相间的民工蛇皮袋色;把最受公务员欢迎的漆黑Audi A8改成黑白夹花的熊猫。或者干脆走文字路线,喷上屈原的《楚辞·涉江》、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而言之,文青必有“BombSaigon, Bomb Hanoi, Bomb Disneyland, Bomb Everything”的魏晋风度。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让美少女尖叫、让广告人苦笑的娱乐效果。




摘自《鲤·文艺青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VOLVO美丽的车模
VOLVO车模
美丽的VOLVO车模
独家:倪妮孤身抵京闲逛书店 扮文艺女青年
性能 | 纽北十大最速四门房车,哪一辆登顶最强街车?
Kindle与iPad,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