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理解与翻译2


7、陈情表

【93原文】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94原文】既无叔伯,终鲜(xiǎn)兄弟。  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

【95原文】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96原文】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97原文】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98原文】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99原文】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00原文】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以下为翻译详解                    

高中文言文专项整合·理解与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 至必修 (五)文言文复习目录(共17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参考译文】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原文】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参考译文】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原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参考译文】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原文】如果没有夫人那人,指秦伯,秦穆公。古今义不同之力不及此。依靠人之力(却)(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所与:同盟者),不(知:通“智”)(用)(替代)整,不(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参考译文】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原文】(若:如果舍郑(∧)(以之为。把……当作)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行李:出使的人,古今义不同)之往来,共gōng(共,通“供”,供给(他们,指代使者)乏困,君亦无所害。 

【参考译文】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原文】夫晋,何满足之有?已经在东边封:动词。以……为边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郑,又欲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quē(使……阙,侵损、削弱。阙秦,使秦国土地减少)秦,将(哪里)取之?阙秦(用来)利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之图:考虑。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参考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5荆轲逐秦王

【原文】太子曰:“樊将军(因为)穷困(古今异义词,这里指“走逃无路”的意思)来归丹,丹不忍(因为)己之自己的(事情,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改变〕虑之!”

【参考译文】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原文】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被)侵犯、欺侮)之耻』()矣。将军(表征询的语气)有意乎?

【参考译文】既是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

【原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的人),皆白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取道。

【参考译文】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原文】恐惧不敢自(陈述),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用盒子,名词活用作状语。)封,燕王拜送于庭,使(派遣,是动词)使〔使者,是名词〕(使……闻)大王。(唯,“希望”的意思)大王命之〔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

【参考译文】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原文】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指尺寸之兵器〕;诸『郎中』〔宫廷的侍卫〕执兵,皆『阵』(排列)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参考译文】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6鸿门宴/鸿门宴

【原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参考译文】明天早上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原文】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浅陋、卑微生『说』我曰:‘『距』(通“拒”,把守)关,毋『内』(通“纳”,接纳,使进入)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参考译文】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

【原文】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参考译文】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原文】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déi)『兄』『事』之。”张良出,『要』(通“邀”,邀请)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籍』(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德也。”

【参考译文】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应该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像对待兄长那样)侍奉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至于)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别的窃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我)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原文】沛公『旦日』『从』(使……跟随)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1ù)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参考译文】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原文】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之∧)『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通“座”),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参考译文】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原文】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参考译文】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

【原文】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参考译文】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原文】军中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为乐,请以剑舞。

【参考译文】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原文】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参考译文】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一样用翅膀掩护刘邦,项庄(终于)没能够刺杀(刘邦)

【原文】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参考译文】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或“与刘邦同生共死”)。

【原文】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参考译文】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起被杀。”)

【原文】“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参考译文】“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原文】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参考译文】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高中语文必修(二)

8兰亭集序

【原文】(本来,当然)知一(把……看作一样)死生为虚诞(虚妄荒诞),齐(把……看作相等)(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未成年而死去的人)为妄作(妄造,没有根据)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参考译文】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同等看待)是虚诞不实的,把长寿与短命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真是可悲啊!

【原文】(过去,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jì)旧迹),犹不能不以(因)(指“向之所欣……”)(发生,引起)怀;况修(长)短随化(自然),终期(至,及)于尽。

【参考译文】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自然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一死)呢!

【原文】(纵使)世殊事异(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所以(……的原因)兴怀(正中下怀),其致(思想情趣)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参考译文】纵然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感念伤怀,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9赤壁赋

【原文】(纵,任)一苇之所如(如,往),凌(凌,越过)万顷之茫然。

【参考译文】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原文】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hè)之。……(使……舞)幽壑(hè)之潜蛟,泣(使……泣)孤舟之嫠(lí)妇(嫠妇,寡妇)

【参考译文】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原文】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参考译文】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原文】况吾与子渔樵(打鱼,砍柴,名词活用作动词)于江渚(zhǔ)之上,侣(侣,以……为侣,名词用作动词)鱼虾而友(以……为友,名词用作动词)糜鹿,驾一叶之扁(扁piān)舟,举匏(páo葫芦樽以相属(zhǔ)通“嘱”,这里有劝人饮酒的意思

【参考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原文】(盖,如果)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连……不)能一瞬(瞬shùn);自(从)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参考译文】原来,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原文】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造物者,原意指天,这里指大自然)之无尽藏(藏zàng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里指“享有”的意思)

【参考译文】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的宝藏,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

                                    

10游褒禅山记

【原文】距其院东五里,所谓 华山洞者,以(以,因为)其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华山之阳(阳,山之南面)  (名,取名)之也。

【参考译文】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原文】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不到)十一(十一,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   已少。

【参考译文】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

【原文】既其(其,助词)出,则或(有人)(责怪)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自己)随之而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

【参考译文】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原文】夫夷(夷,平坦)(而)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珍贵奇特)、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又险又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参考译文】平坦并且路程近的地方,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的去处,到达的人就少。 ④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

【原文】尽吾志也(为实现自己的愿望竭尽全力),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孰能讥之乎?

【参考译文】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吗?

【原文】余于(对于)仆碑,又有悲(感叹)夫  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miù弄错,使……错)其传  莫能名(动词,识其本名)者,何可  道也哉!

【参考译文】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原文】此所以(……的缘故)学者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参考译文】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高中语文必修(三)

8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有的人)(走)百步而后止,或(走)五十步而后止。以(凭着)(走)五十步笑(走)百步,则何如?(怎么样?)(梁惠王)曰:“不可,直(通“只”,只是,不过)(走)百步耳(罢了),是(这样)亦走也。”(采分点)

 【参考译文】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原文】狗彘食人食吃人的食物不知检制止,约束,涂(同“途”,道路。)有饿殍(piǎo)饿死的人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参考译文】(有钱人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人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原文】(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庠(xiáng)序(庠、序,都是学校)之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之以孝(尊敬父母)悌(tì)敬爱兄长之义(道理),颁白(颁,同“斑”。头发花白)者不负(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于道路矣。

【参考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原文】王无罪岁(“罪”是名词作动词,归罪,责备。岁,年成),斯(则,那么)天下之民至(归顺)焉。

【参考译文】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9劝 学 (《荀子》)

【原文】(即使)(有,通“又”)(枯)(晒干),不复挺(直)者,輮使之然这样也。

【参考译文】(以后)即使又把它晒干,也不会再挺直了,这是因为人工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

【原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可是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清楚)

【参考译文】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更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原文】(借助,利用)(车)马者,非利足(脚步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借助舟楫者,非能水(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于物(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也。

【参考译文】能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原文】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即“利之爪牙”),筋骨之强,上(在上面)食埃土,下饮黄泉,用(用,以,因为)心一也。

【参考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10过秦论

【原文】君臣固牢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像卷席子那样卷天下,【包】像用布包一样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参考译文】(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地据守来(窥探)周王朝,(像卷席子那样卷起,像用布包一样)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吞并天下的雄心。)

【原文】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在国内立/法度,务致力于/耕织,修修造/守战之具,外对外连衡/而【斗】使……相斗诸侯。

【参考译文】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

【原文】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使……弱,削弱秦,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 /缔交,相与援助(结交)/为一。

【参考译文】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想方法削弱秦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志士能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交)结为一个整体。

【原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亡(亡,逃亡的军队)逐北(北,溃败的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使……漂)(橹,盾牌)】;【因趁着利/乘便(互文见义)】,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参考译文】秦国有充足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队(互文见义),使无数尸体横卧,流淌的血可以使盾牌漂浮起来;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

【原文】斩木为兵,揭(举)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云、响],像……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赢】(担负)粮而【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殽山以东(指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参考译文】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样集合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声而起,(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那样紧紧跟着。殽山以东(指东方诸国)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行动起来就把秦朝的统治推翻了。

【原文】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之势,【序(排列座次/招致/使动用法)八州而朝(使……朝)同列(指诸侯六国)】,百有余年矣。

【参考译文】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

 

11师说

【原文】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的凭借。受,通“授”,传授。业,学业。惑,名词,疑难问题。“……者,……也”,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原文】师道也,师道,以道为师,意即学习道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夫,语首助词。庸,岂,哪。庸知,哪管。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参考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管他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原文】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因此。无,无论,不分,不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之,助词。所存,“所”字结构,可译为“存在的地方”。

【参考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原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指古时从师的风尚,即后文所说的“古道”。也,语气助词,表停顿。以下三个“也”字同此。

【参考译文】从事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原文】是故圣益圣,愚愚。益,更加。圣、愚,前为名词,后为形容词。⊙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其,助词,此表测度语气,“大概”的意思。“此”,代词,指从师与否。

【参考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原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句读”,“惑”分别是“不知”,“不解”的宾语。或,无指代词,有的人。“师”作动词“从师”。不,同“否”。“或师”对应“句读之不知”;“或不”对应“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小学”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小学”,而是“小的方面学习了”。遗,弃,丢掉。“小学”,对应“或师”;“大遗”,对应“或不”。 ⊙吾未见其也。明,高明,通达事理

【参考译文】不通晓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不理解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原文】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君子,指士大夫之族。齿,列。不齿,不屑同列,看不起。○流露出韩愈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指君子。智,见识。乃,副词,竟。及,及(之),赶上(他们)。 其可怪也欤!其,语首助词,表感叹。欤,语末助词,此表感叹。

【参考译文】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原文】不拘于时, 不受时俗之限。于,介词,此表被动。时,指耻于从师的时俗、世风。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行,奉行,继承。古道,指古人从师的风尚。,作《师说》以贻(yí)之。贻,赠。

【参考译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权书》项籍(原文及译文)
高一语文必修1《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 字词句翻译基础习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课件
[上下五千年]鸿门宴
《楚汉之争》之子婴退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