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秘夏代文明起源

探秘夏代文明起源

 

2014-08-07 00 兰州日报

齐家文化玉璧
位于洮河边的广河齐家文化遗址
齐家文化礼器陶盉
学者易华

   夏朝,持续400余年,是中国最为久远朝代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后世近四千年世袭王位的先河。其后人以华夏子孙自称,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凡意义的朝代,却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扑朔迷离,难寻真踪。夏朝究竟是传说还是确实存在过的王朝?如果确实存在过,那么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怎样的?哪里是他文明的起源地?长时间,考古、历史学界众说纷纭。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历经十余年研究后认为,夏代早期文明发源于以甘肃为中心的齐家文化分布区域,这一观点在学界引发广泛重视。那么,甘肃这片古老而厚重的黄土地,究竟与夏王朝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近期,易华来到甘肃进行考察,带着好奇,记者采访了易华博士。

 

 

追本溯源

齐家文化或为寻觅已久的夏代早、中期文化

 

   夏代,一直是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研究中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重大课题,夏,是本土起源还是外来传播的结果?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未解的悬案。其中,本土说以何炳棣、夏鼐的观点最为经典,他们指出中国文明是独立起源,而并非外来的。外来说则认为中国诸多文明因素都由西方传入,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不单纯是某一种文化的产物,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然而,关系这个问题解决的夏代的都城及其发展脉络却久久没有寻觅到确凿的踪迹。自禹至桀的漫长岁月里,这个远古显赫的国家起源地在哪里?都城建在何处?一直是未解之谜。司马迁曾指出:“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其功实者常在西北。”著名学者傅斯年在其著作《夷夏东西说》中指出,古代夏文化与西方有关,但西到何处没有明言。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博士在经历数十年的研究后提出,夏代早期的文明发源于以甘肃为中心的齐家文化地区,这一论断引发了探源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学者的广泛重视。

   易华说:“有关夏朝的记载,多见于周代文献却没有找到甲骨文的实证,确凿无疑的夏代都城也还没有发现。于是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夏史是从商史中分离出来的,认为夏史大部为周人依据东西神话辗转演述而成。西方学者则普遍不相信夏王朝的存在,认为商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根据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历史及考古学界普遍将夏人活动的大体范围界定在河南和山西西南部。“夏商周断代工程”重新测定了二头里文化的年代,比原来宣称的晚了约两百年。因此二头里文化如果是夏文化,也只能是夏晚期或末期文化。那么,夏代早期的文化遗址在哪儿?他是怎样产生的?与二里头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我认为,以甘青宁为地域范围的齐家文化就是夏早期或中期的文化,二里头文化是夏晚期文化,可能由于迁都而到达。我们可以从冶金考古学、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来证明齐家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同质性: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均进入了青铜时代,物质生活相同且技术水平相当。两者均用牛、羊肩胛骨占卜决策,还使用同样的礼器:陶盉、石磬、玉璧、大玉刀,可能还有璋,说明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或精神生活。齐家文化是国际考古学界已公认中国最早的青铜文化。中原,特别是夏商统治的中心地区缺铅少锡,铜锭亦来自周边。二里头,二里岗和殷墟都只是青铜的铸造中心。在齐家文化主要存在的公元前2100至前1700年,出现大量的青铜与牛、羊等动物骨骼,这与公元前2000年以后,西亚、中亚、东亚之间存在的西东文化交流的青铜之路是相吻合的,不止传播了青铜技术和青铜器,而且包括众多的物资和观念如牛、马、羊及相关技术等。在这里,齐家文化则充当了青铜文化由西北向西南、东北、中原传播的中继站。”

 

   “齐家文化兴起之前,东亚以定居农业文化为特色,可以概称为夷文化。西方之夷禹可以娶东方之夷女为妻,说明东夷西夷密不可分。夏朝建立之后,夷夏不仅有东西之分,而且有先后之别。如果我们将创造了东亚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东亚土著成为夷,那么,夏人西来,传播了青铜时代的游牧文化。汉族的历史就是夷夏结合的历史。汉人汉语汉文化均是夷夏混合的结果。定居农业文化是卵子,青铜游牧文化是精子,两者结合形成的齐家文化是华夏文明诞生的标志。华夏文明并非单纯的定居农业文明,也不是纯粹的游牧文明,是一种复合文明。深入系统研究齐家文化可以阐明华夏文明形成的历程。”

 

 

难掩光华

甘肃境内至今仍存众多齐家文化遗存

 

 

   齐家文化,因1924年在我省广河齐家坪首先发现而得名。分布区是以甘肃为中心,东至陕西、宁夏和内蒙古,西至青海湟水流域,北至河西走廊,南至四川盆地,发现遗址有数千处;全国著名的有十余处,其中半数在甘肃,包括世界闻名的广河齐家坪遗址,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家文化居民普遍饲养猪、羊、狗与大牲畜牛,亦开始养马;制陶业欠发达,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和镂孔豆等为典型器物。已出现冶铜业,有铜刀、锥、镜、指环等一类小型红铜器或青铜器,这表明齐家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氏族公共墓地常位于居住区附近,流行长方形土坑墓,有单人葬,也有合葬,以陶器与猪下颌骨等为随葬品。出现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其葬式是男性仰身直肢,女性侧身屈肢面向男子。这表明当时男子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女子降至从属境地。反映出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婚姻形态为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在我省除了齐家坪遗址之外,较著名的有永靖大河庄遗址、泰魏家遗址、武威的皇娘娘台等。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最早发现于古河州的太子寺,是公元前300年左右大夏人活动的中心。据史载广河县在东晋十六国时设置大夏县,经历北魏、周、隋、唐,县址在今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广河县东有洮河水环绕,西有大夏河、广通河,南接茂密的太子山森林。此外,附近与“夏”有关的地名,如夏墟、夏县、临夏、夏河,及有关大禹的历史传说等等。都无不显示着当地古代文化与古老夏王朝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了更加详尽地了解甘肃及其附近齐家文化的文化留存状况,最近几年我们每年都会到西北考察。”易华说,“今年,我们到甘肃可谓不虚此行,收获颇丰。更加坚定了我们认为齐家文化就是早中期夏文化的信心。我们所到之处基本上是齐家文化分布区,在与当地的文博研究人员沟通交流中,我们有很多相契合的观点,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史记·六国年表》曾记载:‘禹兴于西羌。’《水经注》河水二中有解释说,禹长于陇西大夏县在武威。《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武威当地不仅有著名的皇娘娘台遗址,亦是元昊夏国时期的“大夏辅郡”,“畜牧甲天下”。张掖高台县有大禹治水的传说;黑水河据考证极可能就是大禹治水里的弱水。在当地,一直传承着关于大禹的祭祀活动。临夏,广泛流传着很多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文化遗迹,风俗和相关的祭祀活动。如禹王石、大禹斩蛟崖、骆驼石、天下第一石崖。临夏县的北塬三角有大禹庙、禹王庄,积石山有大禹庙等等。积石山应该是大禹传说的坐标原点。还有积石峡,那里有大禹庙和相传是大禹治水遗留下来的遗迹。在临夏,我们参观了世界知名的广河齐家坪文化遗址和大夏河边一些尚末正式发掘的无名齐家文化遗址,体会了临夏齐家文化的深厚和广泛。

 

    临夏马志勇和易华一见如故,不约而同地认为历史上五个大夏政权藕断丝连数千年近万里,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分别发表过论文,进行过不同角度的论证。他们分别是夏王朝、葱岭以西的大夏国、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党项人元昊建立的夏政权史称西夏、明末农民起义军领秀明玉珍建立的夏政权。夏王朝的“夏”字,很可能就是从“大夏”和“夏水”引去的。故先有“大夏”,后有夏朝。元昊的西夏、赫连勃勃的大夏,均自认为是夏朝的继承者,追认大禹轩辕为祖先。三者地区大体重合,且正好是齐家文化分布区,绝非偶然。

   那么,如此重要的齐家文化为何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呢?易华认为,那是因为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光辉灿烂遮蔽了处于初期的青铜文化。他说:“齐家文化是处于农耕与游牧融合变革时期的文化,具有一定的萌芽色彩,他不如定居农业文化达到顶峰的马家窑文化那样光华照人,也不比后期商代青铜的璀璨夺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忽视了。其次,这也与现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精力主要放在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而忽视了对西北地区的考古成果及史前文化源流考证有关。齐家文化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小天鹅误入鸭群就成了’丑小鸭’。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确十分精彩,但仍然只是新石器时代地方文化。齐家文化并不光彩夺目,却默默地开启了中国的青铜时代。齐家文化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亦是东亚最早的世界性文化;从此中国或东亚进入了青铜时代世界体系。”

 

 

保护与展望

需加强现存遗址的保护、展示与研究

 

 

   “鉴于本次考察新发现的很多新情况,我将和其他考察队员合作磋商,吸收爱好齐家文化的很多民间的智慧,研究并出版最新研究成果,内容可能会涉猎更广,更为深入。”采访临近结束时,易华向记者透露他后期的研究打算。同时,他也指出,这次去考察时看到了非常令人痛心的情况。易华说:“建国后三十年甘肃正式发掘了三处重要齐家文化遗址,作为唯一留存下来保存较为完好的齐家文化遗址(秦魏家遗址和大何庄遗址已被刘家峡水库永久淹没),皇娘娘台遗址已被建筑垃圾包围和部分掩盖,没有看到任何齐家文化遗迹和文物保护标志。很显然,他在当地也被严重忽视了。我们公开呼吁‘救救皇娘娘台遗址’,并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据悉他们已经决定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皇娘娘台遗址是甘肃近四十年前正式发掘的三大齐家文化遗址之一,出土了30件铜器,有锥、刀、凿,是中国成批出土年代最早铜器。红铜和青铜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表明中国没有红铜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成批铜器的出土表明中国西北地区率先进入青铜时代。因此,皇娘娘台遗址不仅是甘肃最重要的齐家文化遗址,而且是全国青铜时代独特的代表性遗址。其出土玉器上百件,主要是璧和璜。金声玉振,象征着东亚本地起源的定居玉器文化与外来青铜游牧文化在此交汇融合。齐家文化核心区在甘肃,目前齐家文化遗址只有齐家坪是国保单位。皇娘娘台遗址经过四次正式发掘,规模和内容比齐家坪遗址要丰富得多。做为甘肃三大齐家文化遗址唯一幸存者,具有无可比拟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建议皇娘娘台遗址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皇娘娘台遗址公园。武威的历史并非始于汉代,早在四千年前就率先进入了青铜时代,是上古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皇娘娘台遗址公园可展示凉州近四千年的历史,成为武威历史文化新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彩陶的历史4_ 齐家文化
韩建业:齐家文化的发展演变—文化互动与欧亚背景
【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源流浅议
中国青铜器的起源
「考古发现」青铜工艺是由西亚传入中国的?不排除这种可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