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你说我狂?大唐狂人榜我仅排老七


关于狂

这世界上说起狂,一定绕不过两个人。

一个是杨过。他曾经对黄药师说:“师徒不许结为夫妻,却是谁定下的规矩?我偏要她既做我师父,又做我妻子。”为了小龙女做到这一步,真是狂得性感极了。因此在华山论剑的时候,被称为“东狂”人人都道太确切了。

 

另一个当然是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连皇帝都不理,你说这是不是狂?但是你说李白是最狂的人,他一定大摇其头:“无知啊无知,你不能因为我名声最大,就说我就最狂。”确实,大唐狂人层出不穷,李白真不能居第一。

 

狂,kuáng形声。字从犬从王,王亦声。本义:争夺王位、向现有王者挑战。


杜审言

杜审言生了个儿子叫杜闲,杜闲的儿子名叫杜甫。就是说,杜审言是我们的诗圣杜甫的爷爷。

杜审言确实很有才气,他与苏味道、崔融和李嶠并称“文章四友”,后人多认为他的五律诗是初唐作得最好的。胡应麟评价他:“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昌。”

 

跟他的才气比起来,杜审言的狂放名声要大得多。

 

当时苏味道做天官侍郎——后改为吏部侍郎,是考核官员升迁的。有一次从考场出来,杜审言对别人说:“苏味道这次死定了。”别人很吃惊地问他:“苏大人活得好好的,你怎么这么说?”他说:“他现在活得好好的,一会看了我的判词就会死了。我这么有才,他会羞死的。”嗯,对了,苏味道第十代孙叫苏轼。

 

杜审言怎么评价自己呢,他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总体来说,他觉得自己的文章比屈原,宋玉强太多了,书法连王羲之都比不上。

 

杜审言病重的时候,宋之问、武平一等一班好友去探望他。宋之问问他:“你今天感觉咋样?”杜审言长长叹了一口气。大家都以为他不好了,哪知道他叹一口气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我的才华名声远远大于你们,这么多年来,有我在,你们都没个出头之日,心里苦吧?这么一想,我心里挺安慰的。但是我死了,谁来替代我呢,想想真让人死不瞑目啊。”


切!


杨炯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和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叫《从军行》,他在里面说:“宁做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唐才子传”是这么记载他的:

 

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


麒麟是一种吉祥物,唐朝人经常把驴子装饰成麒麟,到各种场合表演杂耍,被称为“麒麟楦”。杨炯在朝廷做官的时候,看不惯有些当官的矫揉造作,弄虚作假,就说朝廷上他的同僚,个个装模作样,就是个“麒麟楦”。他还反问人家:“你就算画个麒麟的样子放在驴身上就觉得自己是麒麟了吗?你把皮去掉,还不是个驴子!”对自己的同事苛刻到这个地步,平时得狂到什么程度?


杨炯后来被人称为“初唐四杰”,一再声称排名不公平,他说:“我为自己排名在王勃之后,深以为耻。”奇怪的是,并没有人责备他,还有人捧场,说他说得对。


陈子昂

前不见故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公元697年,一个38岁的汉子站在幽州台上,吟出了这首诗,那时候他一定不知道,这首诗会成为千古绝唱。天地无穷,人生有限,他站在幽州台上,好像天地间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诗里因孤独之感散发出的狂傲之气经久不息。


这人就是陈子昂。

 

《太平广记》记载,陈子昂本来就是一狂人。

 

陈子昂出生于四川一个富有家庭,年轻的时候喜欢舞刀弄枪,21岁才弃武从文,因此第一次去京城的时候,寂寂无名。陈子昂就想:不出名不行啊,考进士考官会根据民间的声誉打分的,出名得趁早啊!

 

当时那京城的大街上有人在卖胡琴,价格昂贵,名流商贾围了一层又一层,但看了都大摇其头:“太贵了,太贵了。”陈子昂却突然分开众人,说:“我买了。”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这个琴我擅长弹。”有人就多嘴问他:“我们能去听听吗?”陈子昂说:“欢迎大家前来听琴。我就住在前面的一个酒店。不但欢迎今天诸位,如果大家能带上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就更荣幸了。”

 

这事传来传去,京城很快无人不知。第二天,有好几百个人集中在陈子昂居住的地方。而且大部分都是风雅之士。陈子昂提供了免费的美酒佳肴,人人大快朵颐。吃完饭,陈子昂却拿起琴说:“我有自己做的文章多篇,在京城这么久,却没人知道。这把琴,不过是手艺粗糙的人做的,拿着有什么用?”说完,竟然举起手中的琴,摔得粉碎,然后把自己的文章分发给了众人阅读。


于是一日之内,陈子昂誉满京都。

——做得一手好广告。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就此一首,王翰就难以让人忘记。何况他还对着整个大唐喊过:“整个宇宙,谁比我有才?”(发言立意,自比王侯)

 

《封氏闻见记》说:

王翰中了进士,去吏部报道的时候,在吏部办公大楼的墙上贴了一张排行榜,这张排行榜,他将当时有名的文人一百多位,分了9个等级。一大清早,几百个人陆续从办公楼门前过,都得过去瞧一瞧。这一看,不管李白高适王昌龄,全部超后排,第一等只有三个人:当朝宰相张说,大名士李邕,新科进士王翰。

 

偌大一个排行榜,除了两个文坛领袖,第一等就只有他自己,很多官员和新科进士看着排行榜,心里都在嘀咕:要不要脸,要不要脸啊……

 

不过王翰的狂妄比起咱们杨过来可差得不是一个档次,杨过对小龙女忠贞不渝,王翰就差太多了:他当官后生活极其放荡,在家里纵酒蓄妓,休掉自己的老婆。被人告发言行有失,贬为道州司马——就是个闲职。



李 白杜甫

李白和杜甫这一对好基友必须放一起说,除了名气一样大之外,还因为我觉得杜甫之狂傲一点都不输李白。


李白有多狂就不用多说了,他写诗的时候能让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捧砚,让杨国忠磨墨,天下除了他还真没几个人做得到。

 

我觉得李白最狂的还不在此,而在他的婚姻。杨过取师傅,李白倒插门,都是一样的不俗。没错,李白两次婚姻都是娶的前宰相的孙女,而且都是倒插门。关键他觉得这没什么啊,他还主动写信告诉别人,沾沾自喜,他做了倒插门女婿!

 

作为杜审言的孙子,杜甫的狂傲很多人是不承认的。他骨子里怎么可能不狂傲呢?看看他自己说的: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我年少的时候,已经可以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我读破了无数卷书,下笔的时候如有神助。我的辞赋可以与扬雄匹敌,诗词与曹植相近。大学士李邕总是寻求机会来与我见面,高傲的王翰追着做我的邻居。

 

这还不叫狂,什么才叫狂。谁都知道杜甫在世诗才并不出名,是去世后被元稹捧红的。那时候就口气这么大——不要脸到极点的王翰都追着他做邻居,是不是真的可难说了。还说不狂?


不过杜甫有一样特别好,也特别与当时人不同——终其一生,他只娶了一个老婆,而且对老婆亲爱有加,生了9个娃。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王之涣了。

王之涣年轻时习武,喜欢打架猎鹰,跟着一群游侠到处玩。后来改变志向读书,名声就一天比一天高。

 

《唐才子传》记载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有一天,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一起到酒店饮酒,有一些唱歌的女孩子先后也来到酒店。王昌龄说:“我们都以擅长诗歌出名,但是却从来没有排个一二三,今天咱们看看这歌女唱歌。谁的诗多,谁就赢。”王之涣喝了一杯酒,志在必得:“你俩必输啊。”王昌龄和高适都不相信。

 

不一会儿,歌女先唱了王昌龄的绝句,另一个又唱了高适的绝句。过了一会儿,一个最美丽的歌女出来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又接着唱两首,都是王之涣的诗,三人相互大笑。王之涣嘲笑两人说:“你们俩没见识啊,我说的还会有错?”


据说王之涣当年名气非常之大,可惜后来因为大火,把他的诗都烧了个精光,流传下的仅有6首,每一首堪称绝唱。



贺知章

人人都知道李白狂,却不知李白最佩服的狂人是贺知章。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金龟换酒,说的就是这段话。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序》回忆:“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当时贺知章是太子宾客,对李白非常佩服。李白刚到长安的时候,贺知章请了一大批人到酒店吃饭祝贺。酒足饭饱,贺知章一摸身上,却发现没带钱袋——这绝对不是故意不带钱的,李白作证。


众人争先恐后付钱,贺知章却大手一挥说:“我说请了我就请。”解下了腰间的金龟配饰去换酒。李白阻止他:“使不得,这可是御赐的,会出事。”贺知章却大手一挥说:“不碍事。”

 

那时候,贺知章已经快70岁了,皇帝的东西他都不放在眼里。


过了80岁,他就更加放诞不羁了,他称自己'四明狂客'。


他梦见自己去了天上,参观了神仙居住的地方,就上旨要求回老家当道士,皇帝准了。


回家之后,要求把皇帝赐给自己的房子改成道观,皇帝准了。


又说自己想过农夫的生活,皇帝把镜湖的一段给了他,让他没事去砍柴打猎。


一切准备就绪,他跟皇帝说:“我要走了。”于是皇帝和太子带领文武百官相送。


——这皇帝真好。这皇帝就是让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唐玄宗。



李贺

盛唐经过安史之乱,民生涂炭,狂人不再。

 

只有早夭的“诗鬼”李贺,稍微有点狂人气息。他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据说7岁就能做文章,惊动了当时的名人韩愈和皇甫湜,两人说:“是真是假?如果是过往的人就算了;我们同一个时代的人,我们竟然不认识,不是太奇怪了。”于是两人亲自上门查看。李贺一点不畏惧,扎着两个羊角辫就出来了,当着他们的面还做了诗。韩愈大为惊讶,亲自给他重新扎了头发。

 

好,正题来了。这事之后,李贺名声大振。

《唐语林》接着记载了另一件事:当时书生元稹刚刚考上进士,想来结交李贺,但是李贺讽刺他:“你是因为对经文熟考上的进士,又不是作诗好,你来看我干啥?”不接名帖更加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元稹记恨在心,后来做了吏部阆中,就陷害李贺。他说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晋”与“进士”的“进”是同音字,所以李贺要避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这事真假莫辨,但是这一顶大帽子压下来,李贺一生再没有机会参加科举,27岁郁郁而终。

一顿江湖有多重啊,李贺知道了吧。




“狂人”内核

绝不是任何时代都狂人辈出的。

 

安史之乱前,大唐是世上乐土,物质极大丰富,政治极其清明,言论无比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精神是无拘束的,因此奇葩迭出,狂人遍地。

 

因此狂人所以狂,绝不仅仅来自对才华的强大自信,还来自于美好的社会环境。

 

你看李白杜甫天天批评朝政,却没有一个人说去推翻唐朝,说明他们对当政者总体上是肯定的。

 

安史之乱后,进入中堂,几乎再无狂人,李贺已经算不得狂了,狂一下就被掐灭了。

 

试想一下,李贺的事如果发生在唐朝,会咋样?元稹这个极品一定会被唾沫星子吐死。


杜审言:“这绝对是赤裸裸的嫉妒啊,鄙视你。”

李白:”避讳?这俩字咋写啊?”

王翰:“告他去!高他去!”

 

但愿狂人遍地,杨过辈出。



END

推荐一个好友的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翻开唐诗,看那抹掩映在背后的自信与狂傲
如果把《唐诗三百首》的所有诗人拉一个群,他们会聊什么?
大唐诗人讲演录(11-20)
诗词: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不得不读的唐代边塞诗
《唐诗》品读名著精髓、提高人文素养
风吹过三万里长安,诗在,大唐就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