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世佐:忆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

这是古琴中国网陪伴你的第三年又357天

黄山云海   




静心 | 音乐 | 承古 | 融今

古琴中国网   


管平湖《离骚》古琴中国 来自古琴中国 10:26

© 点击上方音乐,聆听最美音乐





忆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

程世佐

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美国发射的“航行者”号太空飞船载着一张时长一百二十分钟的唱片飞上了太空。唱片里有三十分钟是介绍地球、生命、人类等信息,余下九十分钟则是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乐曲。其中,代表中国入选的便是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当时规定每首入选乐曲不得超过两分钟,唯独《流水》时长近八分钟,是唱片中最长、也是最早确定入选的乐曲。今年恰逢中国古琴艺术申遗成功十周年,又值家父程宽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生发了我对管平湖先生的无限追思和感怀。

管平湖(一八九七年—一九六七年),生于北京,祖籍苏州,其祖父为苏州商人,生计不甚厚,其父管念慈(字劬安)年轻时只身随同乡北上京师,正值清宫如意馆召画工,管念慈应试膺首选,遂入馆供奉,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骤升“如意馆”馆长,慈禧太后还赏赐宫女给劬安为妻,另赏居所于东华门外。因而,童年时代的管平湖生活尚谓富足,也受到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的熏陶。然而,十三岁那年其父不幸因病辞世,从此家道中落,生活也日趋贫因。然少年的管平湖不畏贫寒,一九一二年参加了著名琴家杨宗稷在北平创立的“九嶷琴社”,继续深造琴艺,同时还师从名画家金绍成习花卉、人物、尤擅长工笔。从存世的画作看,其笔法秀丽、新颖、不为成法所拘,故进入“湖社”便渐成画会骨干成员之一。家父在《管平湖先生传略》中写道:“平湖之琴在京已露头角,画亦出名,侍女、人物、花卉翎毛,皆臻妙境。所画帘内鹦鹉,曾在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获奖,后为琴名所掩,故不传……一九三八年平湖又与北平琴家夏溥老(对夏莲居居士的尊称)在北海团城组织了‘风声琴社’,……终因曲高和寡生源渐少而止,收入低微,生活窘迫。”一九三八年时,管平湖的生活越发窘迫,只好靠画画来糊口,却还是屡屡断炊。有时为了卖一把扇面,管平湖从北城(东直门北小街慧昭寺)一直步行到南城荣宝斋。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打谱和弹琴,且常通宵达旦地研习弹琴。冬天缺少御寒的衣服,有时越弹越冷,就一个人在屋里跑跑跳跳地做运动。弹琴作画之余,他还要自己生火做饭,故而手指缝里也总是残留攥煤球的黑色印记。

一九五〇年前后,又一次,管平湖在电台录播,夏溥老听了之后,很惊异,对家人说:“管平湖有问题。”第二天,夏溥老专程来到电台门口等候管平湖,并且邀请他到自己家中,问道:“子之琴音有异,何也?汝有何问题不能解决可告我。”平湖流涕曰:“欲自杀!”夏曰:“何故?”平湖曰:“经济压迫,穷困逼人,加之家室纠纷。”夏曰:“以子之才,大有前途。辛苦钻研,复兴琴学。国家之宝,男儿当自强,纠缠家务无乃惑之甚者耶!”管平湖听了之后,顿时醒悟开解,于是对夏溥老以师事之。此后,夏溥老又组织琴社,为管平湖介绍学徒,以增加他的薪水收入,解决生计问题,并派人调解其家庭纠纷,使其能安心钻研古琴。对此,家父感叹到:“昔钟子期听伯牙琴而知其志,今夏溥老闻平湖琴而知其心。知音虽难,古今有之。”并作诗《忆平湖》:“平生亲师友,幸公第一流;诗颂夏莲老,琴听管苏州;广陵嵇康撰,幽兰邱公留;闻韶辄忘味,湖公艺无俦。”

“遇知音”故事发生后,还有一件事使我记忆犹新。当时管先生有家不能回,无奈不得不找到家父帮助,暂住我家。那时候,家父以工资养活八口之家(月工资约六十余元),尽管生活并不宽松,开支也常捉襟见肘,但为朋友解难,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即刻腾出两间小西屋,专供管先生居住。就此解决了管先生食宿的燃眉之急,还时常接济他一些零用钱。是年隆冬的一天,寒风冽冽,我放学回家,好奇地顺着琴声到小西屋去听管大爷弹琴,我悄悄地掀开棉门帘进到小里屋。只见他身上仅穿着一件带补钉的灰布长袍,却丝毫没有瑟瑟之状,神情安然、心无旁骛地弹拨着琴弦,勾挑、吟揉,刚强沉稳,娴熟流畅,琴声时如金石般高亢悠扬,时如月光流水般清沏激荡,实则他的清刚超拔已入物我两忘、琴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煤球炉炉盘上一个搪瓷把儿缸里已烤熟的玉米糊糊漂散出一丝丝的清香……

这就是我懵懂儿时亲历、亲见、亲闻的一幕,是大师给我的心灵深处深深地烙上了一个“清”字,使我终生难忘。管平湖的一生从清贫、清苦到清彻、清进直至清刚超拔,又怎一个“清”字了得!

管平湖画作


一九五三年,管先生应聘中央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后,生活逐渐宽裕起来,但他绝不会忘记关心老朋友,看到我家有困难,便常以几十元直至上百元的接济,他还常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由此为琴界传为一段佳话。

琴人之间有知音者,以琴相授则是另一种大爱。当以夏溥老净“猿啸青萝”琴赠予管先生的传奇故事为著。

一九一〇年,夏溥老曾跟王露研习古琴,未及研至《幽兰》、《广陵散》,王露就去世了。多年后他将心愿托付给管平湖,承诺若将二曲打谱成功,将以“猿啸青萝”琴相赠。“猿啸青萝”琴为晋制,通身髹黑漆,漆面呈大蛇腹断纹,琴身嵌十三螺钿徽,配有象牙琴轸,青玉雁足。龙池上题“猿啸青萝”行书四字,池下铭文为行书:“事余欢弄,龙舞凤翔。诸色俗累,一时消忘。横琴山庐藏。”再下是五厘米见方满汉合璧“唐凯”大印。琴腹内有“太康二年于冲”浅墨楷书一行。此琴被古琴界评为“九德俱全”,声音之美无与伦比。夏溥老曾记:“平生阅唐宋名琴可百数,以此例之,皆薪材耳。”二十年后,管平湖终将此二谱打出。夏溥老将琴赠予管平湖,并为此作诗云:“怀宝良难得赏音,王孙掷去抵千金。携回卅载今相授,珍重成连海上心。”家父对夏、管二老授受“猿啸青萝”事也颇为感佩,并以诗文贺之:

立雪程门近廿年,忠诚二字是薪传;言行要与琴心合,愿与琴人共勉旃。

灵猿犹不忘酬恩,枯木千年道义存;万里携归脱手授,问君何以答师门?

自顾庸庸无片长,寸衷亦自有宫商;归期屡展缘何事?奔走为琴忘故乡。

除夕登车午渡河,一年好景客中过;青萝当日为猿啸,我把情怀托好歌。

管平湖画作


二〇一〇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为一张古琴举行了专场演奏会,管派弟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风为听众弹奏了《流水》等著名曲目,犹如天籁的琴声征服了在场所有人,这张琴正是当年夏、管二老授受珍藏的晋太康二年“猿啸青萝”琴。两天后,“猿啸青萝”以一九〇四万元成交。从千元到千万元,想必早已驾鹤西去的夏、管二老当年得琴时并没有这样的期待,因为他们毕生真爱的是古琴,看重的是中国悠久的古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终为伯乐相马、知音相濡罢了!

管平湖先生爱琴更胜于自己的生命。他曾有唐琴名曰“清英”,“以为平生所见上百张琴中第一”。有一次,他应电台邀请演奏后乘人力车回家,途径西长安街路口时,被迎面驶来的一辆车撞倒,在翻车的一瞬间,他想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而是紧紧地把“清英”抱在怀里,全力保护自己的爱琴。他被从车上甩出两米多远,再地上连翻了几个滚儿,膝部、肘部多部受伤,但琴却安然无恙。晚年时,管先生将这张毕生珍爱的“清英”琴赠给了得意弟子王迪先生。对古琴艺术的大爱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这难道不是管先生精神境界的又一次升华吗?

管平湖不仅善于弹琴、教琴,而且精于制琴和修琴。现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琴“大圣遗音”、明琴“龙门风雨”都是管先生负责修复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家父与洋买办抢购“飞泉”琴到手后,请管先生修整。国民党军统之中会琴者得知后,强逼管先生交出“飞泉”,管先生情急智生,谎称“琴已取走”,并告以自家尚有好琴“崇昭王妃”琴,机智地将人支走。第二天早晨,管先生立即送“飞泉”琴到沈幼家,很好地保护了友人之琴。

管先生有盎然的生活趣味,擅种花草,擅作书画,喜爱民间音乐,甚至玩鸣虫也是一流高手。王世襄先生在《冬虫篇》一文中提及管先生养虫的趣事:

古琴国手管平湖先生博艺多能,鸣虫粘药,冠艺当时,至今仍为人乐道。麻杨罐中喜出大翅油壶鲁,其翅之宽与长数十年不一见。初售得善价,旋因翅动而不出声被退还。平湖先生闻讯至,探以兔髭,两翅颤动如拱揖状。先生曰:“得之矣!”遂市之而归。不数日茶馆叫虫,忽有异音如串铃沉雄,忽隆隆自先生葫芦中出,四座惊起,争问何处得此佳虫?先生曰:“此麻杨的‘倒拔子’耳!”(售出之虫,因不佳而退还曰“倒拨子”)众更惊异,竞求回天之术。先生出示大翅,一珠盖药竞点在近翅尖处,此为养虫家以为绝对不许可者。先生进而解答曰:“观虫两翅虽能立起,但中有空隙,各不相涉安能出音!点药翅尖,取俗谓‘千斤压梢’之意,压盖膀而低之,使两翅贴着摩擦,自然有声矣。”众皆叹服。先生畜虫,巧法奇招出人意想者尚多,此其一耳。

管平湖先生勤谨于艺术,而散漫于生活。他非常喜欢喝酒,常以酒代饭,久而成癖。一九六四年秋,管平湖病倒了,家父与王迪及平湖之小女云涛昼夜轮流服侍汤药,十几天过去,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请求组织送积水潭医院诊治。医生诊断为酒精中毒,肝已大于常人五指。该院以管先生为古琴专家,是国家财富,即邀集协和、人民、友谊三大医院专家会诊,住院四十五日而痊愈。出院时医生叮嘱:“须忌酒,若再犯,即不复能治矣。”然而管先生仍然每日必饮酒。为了避免其饮酒过度,大家常把酒藏起来,然管先生则不管你如何巧匿,总会寻出,照饮不误。旁人也无可奈何。一九七六年春,姐姐世芬在京遇管先生于医院,管先生嘱其转告家父:“伊未能戒酒,病恐不起。”没多久,一代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便与世长辞了。

王迪先生这样概括管先生的琴艺渊源:“管先生对古琴艺术研究极深,得九嶷派杨宗稷、武夷派悟澄老人及川派秦鹤鸣等名琴家之真传,他能博取三家之长,并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不断创新,自成一家,形成近代中国琴坛上有重要地位的“管派”。如今,以管平湖先生为代表的一代琴人,虽早已驾鹤而去,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文章摘自《紫禁城》杂志

友 情 赞 赏

随喜赞赏 感恩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谷金声唐“飞泉”千年古琴献国家.doc
溥雪斋先生画作及琴曲【梅花三弄】欣赏
琴中一幅画,画中一曲琴
茶乐 |《良宵引》清风入弦,绝去尘嚣
【文字】游武汉古琴台
【武汉三镇游】古琴台(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