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
导论
1.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⑴《黄帝内径》­­——《灵枢》、《素问》   ⑵《难经》——补充《内经》的不足   ⑶《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外感病及外邪入体)和《金匮要略》(内伤杂病)*开创辨证论治先河   ⑷《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⑴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⑵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理学和证候学专著   ⑶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3.金元四家(敢于开创新思维):⑴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以火热立论,并对温病学说的形成给以深刻影响   ⑵张从正(张子和)——“攻下派”,力倡“攻邪论”,主张“邪去则正安”,善于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   ⑶李杲(李东垣)——“补土派”,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⑷朱震亨(朱丹溪)——“养阴派”,力主“相火论”
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⑴整体观念:①人是一个有机整体②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⑵辨证论治:①辨证:就是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候②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也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③辨证论治: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出证候,并以证为据,论证、确立其治疗原则和方法,付诸实施的过程④症(症状):是病人患病时主观感觉到的异常现象,或为异常感觉,或为某些病态改变;习惯上,将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⑤证(证候):是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反映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本质的症状和体征⑥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正虚邪凑而导致机体内外环境失调,阴阳失和,气血紊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适应环境能力下降的异常生命过程⑦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不同(相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性质相同(不同)的证,因而可采用同一(不同)方法治疗
第一章  中医学于中国古代哲学
1.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⑴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⑵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固有属性   ⑶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3.阴阳:是指标示事物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畴
4.阴阳的性质: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⑴对立制约:对立是辩证法的范畴,指对立面,亦即矛盾的双方,又指矛盾的斗争性,即对立面的互相排斥和否定   ⑵互根互用:互根,互为根据之谓。互根是互相对立的事物之间互为存在、发展、运动的根源。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的关系   ⑶消长平衡:消长,增减,盛衰之谓。阴阳消长,是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   ⑷相互转化:转化即转换、变化,指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移、变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6.五行的特征:⑴木曰曲直   ⑵火曰炎土   ⑶土爰稼穑   ⑷金曰从革   ⑸水月润下
7. 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木火土金水,相克木土水火金,生我为母我生子,克我我克制化新,有余制己所胜乘,不足反克反侮分
8.根据相生关系确定的常用治疗的方法:⑴滋水涵木法   ⑵益火补土法(无相生、相克关系)   ⑶培土生金法   ⑷金水相生法
9. 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常用治疗的方法:⑴抑木扶土法   ⑵配图之水法   ⑶佐金平木法   ⑷泻南补北法
10.脏腑用药: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
第二章     脏(藏)象
1.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区别
形  态
功   能
特   征
五    脏
藏精气
藏(精)而不泄,(精)满而不实(水谷)
六    腑
中空
传化物
(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
似腑
似脏
藏而不泄
2.君主之官——心(心主血脉华在面,藏神窍舌液为汁,在志为喜膜包络,卫外护心邪不犯)﹡阳中之阳
㈠生理功能:⑴心主血脉:①含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   ②条件(心主血脉的正常发挥依赖于什么?):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是心主血脉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③作用:a.行血 b.生血(化赤)   ⑵心主神志:①含义: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  ②作用:a.任物(神明之心具有接受、处理和反应外界客观事物或信息,从而进行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生理作用) b.(为什么叫君主之官?)主宰全身生命活动
㈡生理特性:⑴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⑵心气与夏气相通应
3.相傅之官——肺(肺的生理气呼吸,宣发肃降外合皮,通调水道志为忧,在液为涕开窍鼻)﹡阳中之阴
㈠生理功能:⑴肺主气:①肺主呼吸之气:Ⅰ.含义: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气体交换的功能  Ⅱ.作用:a.促进了人体气的生成 b.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c.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均有赖于肺呼吸运动的均匀和调   ②肺主一身之气:Ⅰ.含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  Ⅱ.生理作用:参与宗气的生成 ,调节全身气机   ⑵肺朝百脉:①含义:是指肺与百脉相通,全身的血液通过这些血脉流注、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后,将富含清气的血液不断输送至全身的作用   ②生理作用:助心行血   ⑶肺主宣肃:①宣发的生理作用:a.排出浊气 b.输布精微和津液(肌凑皮毛) c.宣发卫气   ②肃降的生理作用:a.吸入清气 b.输布精微和津液 c.清肃异物   ⑷肺主行气(肺为水之上源)——①肺气的宣发:少量持久的水液向上向外布散到全身以冲养;通过呼气以水汽、皮肤汗孔以蒸发和排汗的形式排出体外  ②肺气的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布以冲养;生成尿液排出体外   ⑸肺主治节:①肺司呼吸 ②调节气机 ③助心行血 ④调节水液代谢
㈡生理特征:⑴肺为华盖:肺为脏之长  ⑵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⑶肺气与秋气相通应
4.仓廪之官——脾(脾的生理运化升,统血益气至思清,肌肉四肢开窍口,恶湿涎液华唇丰)
㈠生理功能:⑴脾主运化:①运化水谷:在脾气的升清的作用下,一方面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至心肺再至全身;另一方面“散精”至全身 ②运化水谷(脾、肺、肾、三焦、膀胱):“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⑵脾主生血统血:①脾主生血: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组织基础  ②脾主统血:脾具有统摄血液,控制其在脉内运行而防止逸于脉外作用(实际上是气对血的统摄作用)   ③脾主升清:⑴作用:脾气主升和胃气主降既对立又统一  ⑵维持腹腔内脏位置的恒定而防止其下降(脾气下陷)
㈡生理特性:⑴脾宜生则健  ⑵脾喜燥恶湿(湿困脾土)  ⑶脾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5.将军之官——肝(肝位胁下主疏泄,藏血条达性刚烈,志怒主筋华在爪,开窍于目泪为液)
㈠生理功能:⑴肝主疏泄(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①调节精神情志  ②促进消化吸收(肝、脾、胃):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分泌排泄胆汁  ③维持气血运行(脾、肺、心)  ④调节水液代谢(肺、脾、肾、三焦)  ⑤调节生殖功能:调节冲任及精室    ⑵肝藏血:①含义: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②生理作用: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防止出血又可以调节血量
㈡生理特征:①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②肝为刚脏  ③肝体阴而用阳  ④肝气与春气相通应
6.作强之官——肾(肾主藏精纳气水,主骨生髓发华美,在志为恐液为唾,开窍二阴上在耳)
㈠生理功能:⑴肾藏精(先天之精~先天养后天,后天养先天):①促进生长发育  ②主生殖繁衍(天癸:发育到青春期,随着肾精的不断充盈,体内便产生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作用的精微物质)  ③化生血液  ④抵御外邪  ⑵肾主水液   ⑶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㈡生理特性:⑴肾主闭藏:精,气,月经,胎儿,二便   ⑵肾主一身阴阳   ⑶肾气与冬气相通应
7.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上口为贲门,胃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为阑门,肛门为魄门
8.中精之俯——胆(胆附于肝藏精汗,中精之府肝气余,注于肠中助消气,发黄口苦胆外溢,决断勇怯关情志,胆虚惊悸梦多奇)~肝
㈠生理功能:⑴贮藏和排泄胆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  ②主决断
㈡生理特征:⑴胆气主升  ⑵性喜宁谧
9.水谷之海——胃(胃主受纳与腐熟,后天之本同脾土,喜润恶燥将为顺,胃气为根存亡主)~脾
㈠生理功能:⑴胃主受纳水谷  ⑵胃主腐熟水谷  (受纳与腐熟均与与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
㈡生理特性:⑴胃主通降: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和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  ⑵喜润恶燥
10.小肠(小肠幽阑二门间,泌别清浊受盛官,化物精微传糟粕,主液膀胱大肠先)~心
㈠生理功能:⑴主受盛化物  ⑵主泌别清浊
㈡生理特性:⑴升清降浊(实际上是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
11.传导之官——大肠(大肠上端阑门分,传导糟粕吸水精,传导变化糟粕出,泻痢闭结寒热因)~肺
㈠生理功能:⑴主传化糟粕  ⑵大肠主津
㈡生理特性:通降下行(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尤以大肠为最)
12.膀胱(膀胱位于下腹量,川都之官津液藏,气化能出排尿液,闭癃频遗尿失常)~肾
㈠生理功能:⑴贮存尿液(小肠、肾)  ⑵排泄尿液
㈡生理特性:司开合(受控于肾)
13.三焦(三焦孤府膜络称,主持诸气气机灵,上中下焦雾沤渎,决渎之官水道行)
㈠生理功能:⑴通行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  ⑵疏通水道
㈡生理特性⑴上焦如雾  ⑵中焦如沤  ⑶下焦如渎
14.元神之府——脑(脑为髓海神府称,精神思维运动灵,脑与五脏主神志,嗅视听觉通言行)
㈠生理功能:⑴主宰生命活动  ⑵主藏元神  ⑶主感觉运动(心也具备且占主导地位)
15.髓
㈠生理功能:⑴养脑  ⑵充骨  ⑶生血
16.女子胞
㈠生理功能:⑴主持月经  ⑵孕育胎儿
17.精室
㈠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液,主司生育繁衍
18.舌(灵根、心窍)
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根;舌之中部称为舌中;舌之尖部称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之肌肉脉络组织称为舌体、舌质;舌分上下两面,上面称为舌背、舌面,舌的下面称为舌底、舌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整理版)
中医基础——实用中医学 基础理论2(献给喜欢中医并且刚刚入门)
<黄帝内经1000问>(2)
中医学基础(白话文)
中医名词解释锦集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5.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