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观雕塑创意 ,总有一款让你走火入魔!


景观雕塑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并起着特殊而积极的作用。在视觉文化盛行的今天,人们对艺术的接受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景观雕塑设计也愈发新奇,其往往成为视觉焦点,以独有的空间语言和造型方式,为场地注入更多生机。

景观雕塑类型有很多,大的小的,抽象的,人物类的,动物类的.......今天小编不是简单给大家推送意向图,而是深度学习国内外优秀景观雕塑案例,相信总有一款让你走火入魔~O(∩_∩)O哈哈~

中国重庆 · 凤鸣山公园雕塑


这是来自玛莎施瓦茨设计事务所的一个很著名的项目——重庆凤鸣山公园。想必本案中那一个个橙红色的装置一定让你印象深刻:漂亮的色彩搭配,创意的设计造型,还有镂空的制作工艺,无论在白天或是夜晚,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学习一下吧~

凤鸣山公园位于重庆市沙坪坝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公园南部是旧住宅小区,北面是华誉城项目,西边是上桥路,东侧是枫溪路(即公园主入口及最高点所在地)。 

凤鸣山公园于2013年春天向公众开放,游客可以依次观赏到标志性的山形雕塑、广场、绿化景观、水景等,最后到达万科金色城市发展销售中心。

雕塑灵感提取:


绵延的山峰、四川盆地的山谷、水稻梯田、蜿蜒的长江和重庆灰白薄雾弥漫的神秘天际在公园周围形成了巨幅的自然背景,建立了强烈的视觉联系。

设计师从这些元素中汲取灵感设计了亭阁、“Z”形小道、公园地形,及与天空色对比的鲜艳色调。

从枫溪路到达公园,入口处排列的舞动的红色和橘色雕塑将游客引向广场停车场。每个亭阁都沿着“Z”形小道精心布置,将人行步道引向下方的“山峦”,最终到达万科销售中心区域。

白天,亭阁洒下阴凉;

雕塑夜景:

夜间,被灯光点亮的亭阁则变身为绚烂的“灯笼”。


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前的拥抱雕塑


MUHC(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是全世界一流的学术健康中心之一。这家新医院2015年4月将在Glen场地开业。它是一个再开发项目,将会制造三处场地里最先进的设备。

Havre于2014年11月完工,是分布于新MUHC医院建筑群的11个公共艺术委任项目中最大的一个,也是魁北克政府融合艺术于建筑1%政策实行到现在得以实现的最大委任项目。

建筑场地位于入口地面,设计目标包括对于路上交通和附近火车上的通勤者而言位置显眼,吸引人们进入这片有许多公共花园的景观优美的区域,并使其成为医院的一个代表性象征。

一方面Havre被规划进这片广阔区域,但它又保留了一种更为个人化的体验。外形像“雕塑的怀抱”,它欢迎病人、参观者、员工和行人通过三道“门”进入这件艺术品内,提供了一种个性化体验。

白天,自然光线透过这件艺术品,投映出阴影的图案,这些图案随不同时刻、日期和季节发生着变化。

夜间,每三十分钟,三道连续光线以微弱的蓝/蓝绿色调持久洒向艺术品,这些颜色让人联想起空气(天空)和水,这些都是生命的基本元素。

蒙特利尔叶脉广场 


Joseph-Venne广场位于安大略街,与香烟工厂JTI-MacDonald Corp仅一路之隔,其东侧的Centre Gédéon-Ouimet成人学校前身为工厂职工小学。

作为工厂防爆缓冲带的一部分,广场上不能出现任何建筑物,而这也为重新在空间和视觉上连接工厂和学校打下了基础。

这片曾经的私人停车场被巧妙地改造为一个活跃的室外公共空间,成功地激活了Ste-Marie社区的空间氛围。

▽ 广场及其后的成人学校

巨大的树叶图案转化为像素点阵,成为铺地覆盖了整个广场。在广场中央,其中一片“树叶”转化为一个立体的穿孔不锈钢背光喷泉,成为了这片室外空间的视觉焦点所在。

而在其东西两侧,则各有一个种满了大大小小乡土树木草本的雨水花园,在地收集、过滤、净化雨水。喷泉的相关设备被收纳在一侧的长凳下,而蓄水池则完全隐藏在了这个如雕塑般的多面体之内,外部空间显得整洁而干净。

五根水柱准确的落入了这个叶状体量末端的进水口中,在狂风大作的日子里,喷泉将会关闭,以防止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夜晚,灯光亮起,光线透过小孔映照在地面上,这个喷泉如同一盏小小的灯笼,温暖着来往的路人。

▽ 平面图,树叶图案的铺地和长满植被的雨水花园

▽ 树叶状的喷泉雕塑

▽ 模型,隐藏在内的蓄水池

▽ 喷泉、雨水花园和长凳

▽ 剖面图

▽ 手绘意向图

▽ 施工图

中国重庆·屋顶的精灵,装置艺术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

“鹿”总是以高贵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宫崎骏的笔下,它是守护着一方森林的不死之神;它是充满灵气的动物;也是摄影师画镜里跳跃的精灵。

在重庆南滨路长嘉汇老街,我们用一组鹿的装置艺术来喜迎宾客。它们不是以常规的方式在地上奔跑,我们希望它们能成为此段长江沿线一道靓丽的、醒目的风景。

他们飞到了天上,飞上屋顶,伴着月光,就像“ 精灵”一样神秘;又或许在不同的时段,比如圣诞节,它们又像圣诞老人的麋鹿,能带给环境童话般的色彩。

这些精灵是商业空间最重要的记忆,也是环境强烈的指引,它们贯穿了这条有百年文化的老街,用当代的方式与过去对话,意境深远,引人遐想。

▽ 静静的守护着重庆的夜晚,温暖每一颗心

▽ 概念设计

▽ 效果图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你停下来欣赏一处风景,我们忙着和客户会谈,忙着计划行程,忙着低头玩手机。

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挤在人满为患的地铁上、堵在路上、走在嘈杂的街道上,可能你不经意的抬头看到这组精灵,你不由得会心一笑,或者感到好奇和疑问,此刻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生活从来不缺少重复和麻木,就差发现美的眼睛。

▽ 它给繁华的城市带来神迷的色彩

▽这是一场时空的对话

设计委托:招商置地
设计单位:重庆承迹景观
深化制作单位:上海五天景观艺术工程
项目地址:重庆南滨路长嘉汇老街
摄影:重庆三棱镜建筑空间摄影
设计时间:2015年
建成时间:2016年

悉尼:海德公园Field艺术装置


新西兰的建筑师团队Out of the Dark 将一组八十一根四方镜面立柱,也就是423面镜子,装置在悉尼海德公园的开阔绿地上,作为一座公共艺术项目,名为“Field” ,是艺术家们对视觉本质的一种思考。参观者倘徉其中,也会对真实与幻象产生思索。

中国北京 · “尖刺”装置 


“尖刺”的属于北京举办的2013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建筑双年展的一部分,双年展还包括了由莫森·莫斯塔法维,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以及扎哈·哈迪德设计的装置。

建筑的起源是为人们提供住所和保护。所以屋顶多数是倾斜或水平的,厚重而且不透明。而在特殊条件下,我们能体验到一种更短暂的情况,一种轻盈而且透明的结构,让我们与周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完全不同。

“尖刺”是一个展开的圆锥形金属网篷,悬挂在钢柱上。它激活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个系统可由九到二十五个模块组建在任何地方,创建出一个灵活的艺术姿态。

金属材料来自于邻近的中国东北部地区,而对材料研究让创新性地使用金属网成为可能。从这个典型的经济材料出发,我们研究了切割技法,来控制出一种几何图形设计,让二维的薄片能够展开成为三维的立体形式。它通过形状来发展出空间体验。

通过金属网的光影效果,“尖刺”以独特的方式架构出我们周围的世界。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它能让人同时感受到坚实性和穿透性。这一矛盾能够吸引游客过来探索这个模数化的圆锥屋顶。

“尖刺”是个介乎建筑与艺术之间模糊地带的设计。通过其启发性的形态,“尖刺”重新构想了艺术在公共空间里作为组成部分之一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希望这能够激发游客的思维,反思我们是如何与自己周围的建筑环境互动的。

客户: 2013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建筑双年展

建筑设计: SO–IL, Florian Idenburg (Principal), Jing Liu (Principal), IliasPapageorgiou (Associate Principal)
地点:中国北京
功能: 展馆
面积:100m² /1076sf
状态:2013年十月建成
工作人员: A. ZAHNER CO. ,SlaichBergermann,Partner LP (施工与工程顾问)
摄影版权: SO–IL提供
团队:Florian Idenburg, Jing Liu, IliasPapgeorgiou, IannisKandyliaris, Nile Greenberg, Tianci Han, Dichen Ding

蜂巢-米兰世博会英国展馆


2015年米兰世博会英国馆最引人注目,荣获多项大奖的建筑雕塑结构“蜂巢The Hive”于日前落户伦敦皇家植物园。

 建筑反映了蜜蜂种群数量的不断下降的趋势,以及授粉过程对于人类食物链的重要性,以呼应世博会“滋养地球,润育生命”的主题。

在过去的6个月中,“The Hive”送往迎来,接待了超过3百万的参观者,也一跃成为了2015年度全球范围内英资十大最受欢迎景点之一。

而建筑师可拆卸重组的设计理念,也让其成为了第一个得以在参展过后回到英国本土,并对公众开放的世博展馆。

“The Hive”由艺术家Wolfgang Buttress,结构工程事务所Simmonds Studio,以及来自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物理学家Martin Bencsik博士联合设计,由Stage One在英国制造完成。

BDP建筑事务所则与Wolfgang Buttress合作,环绕建筑创造了一片繁茂生长的野花草地,给循着道路前往探访的游客带来了恍如郊游般的愉悦感。

建筑是自然界中蜂巢的抽象化模拟表达。绕轴心微微扭转的建筑结构带来了动感,如同盘旋于空中的蜂群一般。

14米高的方形体块由数根柱子支撑起来,如同悬浮于草地之上。

游人可通过一侧的通道,进入体块内的球形空间之中。而透明的玻璃地板,则让在其下穿行的游客,亦可一窥室内空间。

与LED照明设施相连接的振动传感器在监控着植物园内蜜蜂种群的活动状况,并实时将数据反馈在点缀着建筑内部的10000盏明灯上。

通过一定的运算法则,蜂种的活动状况也会通过LED灯效如实反映出来,再配上提前录制的蜂群活动的音效,共谱出一曲自然界的协奏曲。

通过艺术、科学、音效和景观结合打造出的“The Hive”不仅有着丰富而多层次的体验过程,也表现了蜜蜂和人类内在的紧密联系。

▽ 平面

▽ 立面

▽ 剖面

By Rytis Daukantas & Sacha Sosno

建筑师和艺术家合作的建筑雕塑 


这是建筑师Rytis Daukantas 和艺术家 Sacha Sosno的一次合作,将艺术家 Sacha Sosno的一件雕塑作品转化成了建筑,这真是一个不寻常的建筑和艺术空间。

生于1937年的艺术家 Sacha Sosno一直有着“居住雕塑”的理念,他是法国新现实主义运动艺术家,是尼斯学院传说之一,他的作品无论体现出“空”或者“满”,都吸引观众进行想象,让观众参与实现对象的完整。

80年代中期,在他的“居住雕塑”理念下,他和另外一名建筑师合作了26米高的雕塑建筑“Tete carree”,现在该建筑已经成为法国尼斯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SOSNO美术馆高22米,共600平方米,6层并带有地下室。具有独特的展示空间,会议厅,纪念品商店和多媒体室。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这样的形体下保证尽可能多的可用空间。

高22米的横向斜钢骨架有四层空间,可以抵御住来自地中海的风。6楼有观景小阳台。表皮覆盖着玻璃和木制百叶窗。阳光可以进入建筑,游客们可以饱览周围山脉和海洋的胜景。

2楼有45人座52平米办公室。一楼有41平米纪念品商店。铝雕塑的内部是结实的钢结构。同时设计考虑无障碍设计,有残疾人车位和轮椅坡道。同时建筑配置了电梯和舒适的休息室。

一鸣惊人。艺术建筑的新征途。

 

 

注:本文转自生生景观。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家如何“玩”古典艺术?
那些惊艳的景观装置艺术
全球最美的商业景观设计都在这里
幽灵建筑师,用细细的金属丝,创造浮生若梦的世界
隐于自然,乡村田野上的艺术装置
上头了!满脑子都是玻璃的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