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userphoto

2022.11.03 湖北

关注

魏晋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东汉末年,中国陷入了长期封建割据和混战的局面,朝廷的统治名存实亡,天下分崩

离析。这样,实行察举和征辟的基本依据——乡举里选便无法正常进行。曹操在统一北方

和掌握东汉政柄(216年他被晋升为魏王)以后也感到,辟除制度使朝廷公卿和地方郡守以

上官吏与他们的属吏形成了又一种君臣关系,严重地削弱着曹魏的中央集权。于是,采取

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强调只要有懂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不论其出身、品行、道德如

何,均可重用。从而招揽了许多英雄豪杰,大力提拔和重用出身微贱而又有治国用兵之术

的干才,使自己的力量迅速强大起来。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继嗣魏

王,制定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广为推行。该法的主要内容是:由各郡长官推

举在京任官之德才兼备的本籍人兼任中正,并由司徒任命。中正之下,设有清定、访问。

中正及其属员根据下列标准对本州郡的士人进行考察和鉴定:一是簿世(本人的家世);

二是状(本人忠、孝、友、义、学、谦等方面的评语);三是品与辈目。中正根据士人的

簿世和行状,先将其列入“辈目”(相当于层次),再给其乡品,分别定为上上、上中、上

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郡的中正官在评定本郡士人的乡品

以后,再送至州的大中正,大中正送至中央司徒府。吏部在任用官员时,必须以各州郡中

正官所评定的品级为依据。每三年要重新考核一次。

九品官人之法推行初期,中正官由中央政权任命,在考察州郡士人时还较注意人才优

劣和舆论的褒贬,使朝廷掌握了一定的选官之权。但是,该法注重家世和门第,而作为某

一地区评选人品负责人的中正官多是由本地豪强地主的代表担任,这就使得西汉以来日趋

发展的豪强地主、门阀世族窃取了选官权力。这样,九品中正制也就成了他们操纵政柄、

垄断官场的政治工具,无怪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民谣了。

九品中正制自曹魏时确立,经两晋,直至南北朝时,一些统治者看到门阀制度所带来

的危害性,试图进行一些改革。如南朝梁武帝奖掖寒门子弟入仕,并用策试选拔官吏。但

因各种原因,旧的选官制度始终未能破除。

豪强地主、门阀世族在东晋掌握了朝廷大权和选官权力后,一方面排斥、打击社会上

真正的贤良之才,重用无德无才的膏粱子弟,使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另一方面则日益消极

腐朽。他们安于逸乐,沉湎于酒色,且尚空谈,自命清高,实则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简

文帝司马昱连水稻都不认识,竟问臣下是何种草。有一个世家大族子弟任骑兵参军,有人

问他官居何职?他回答说自己也不知道,只是看到有人将马牵进衙门,因此好像是管马的

马曹。又问他管多少匹马,他竟说连马都不认识,怎么能知道马匹的数目呢?再问他马近

来死了多少匹,他更是语无伦次地说,不知其生,怎么能知道其死呢?他们还大肆贪污盗

窃,甚至连国库存粮也毫不顾忌。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北魏末年相继爆发的六镇、河北等地各族人民

起义,集中地打击了豪强地主、世家大族。他们的没落,终于使九品中正制因失去了存在

的阶级基础而至隋朝时被废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官制:第十八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评议】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曹操抑制豪门,曹丕却颁布九品中正制开门阀政治先声,是何缘故?
历史上选官制度的演变(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为何被科举取代丨20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