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磁性玩具不合格,有害物、磁通量超标,儿童伤亡事故频发

注意!不少账号发布的生活知识、妙招是错误的,他们到处抄袭一些伪“知识”发布出来赚取流量,甚至成了“大V”。他们自身并未掌握正确的知识,或者没有能力查找、学习、领会权威知识再传授给公众。大家要注意鉴别,以免给自己带来危害 。


磁性玩具,主要包括磁力泥、磁力珠(也叫巴克球)、磁力棒、磁力片积木等磁性玩具。为了吸引眼球,厂商今后还会推出更多新名字。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21年5月30日报道,磁性玩具不合格,有害物、磁通量超标,近年来因误食磁性玩具导致的儿童伤亡事件频发。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组织开展了磁性玩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磁性玩具产品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一、磁性玩具有哪些安全隐患?
我们结合市场监管总局的本次监测来作介绍。
(一)误吞磁性部件,可能会导致肠阻塞或穿孔。
磁通量表示磁性的强弱,磁通量越高则磁性越强。本次110批次样品中,有27批次磁力珠(也叫巴克球)。经检测,27批次磁力珠的磁通量全部超标,有的甚至超标10倍以上。
110批次样品中,有77批次产品的磁体和磁体部件存在被儿童误吞后磁部件相互吸引,导致肠阻塞或穿孔的风险。
实例1:深圳市儿童医院曾接诊过一名两岁儿童,其误吞了5颗磁力珠,开始是连续呕吐,后来出现了休克。医生拍片检查发现,5个磁力珠分布在体内不同的肠段,磁铁相互吸引,拉扯小肠,造成了肠道两个部位穿孔。医生通过手术先将小磁珠取出,再把穿孔的肠道切除、缝合,手术后又送入ICU进行抗感染治疗。
据医生介绍,磁力珠一旦进入人体的小肠,风险就会变得很大,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实例22021年6月2日晚,宁夏固原市西吉县4岁儿童小乐(化名)突然出现了腹痛、呕吐症状,送本地医院拍片检查发现消化道内有金属异物,赶紧到银川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诊疗。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医生取出了小乐体内的21颗彩色磁力珠。由于磁力珠的作用,小乐共出现6处肠穿孔,只得做了一大段肠切除、肠吻合,有些部位还做了修补。
大家可以网上搜“磁力珠误吞”,有46万9千条信息。
(二)产品含有小零件,存在儿童误吞窒息风险。
本次110批次样品中,49批次产品含有小零件,存在被儿童误吞造成窒息的风险。
家长给儿童买玩具和用品时,一定要选购没有可拆卸小零件的物品,以免儿童误吞造成窒息死亡。
(三)有害可迁移硼元素含量超标,可导致休克、昏迷
现在卖的很火爆,深受广大儿童喜欢的磁力泥玩具,到底是什么?有多大危害?
磁力泥一般由铁粉或磁粉、稀土等成分组成,通过磁铁吸附磁力泥可将其塑形,也可用手将泥揉捏成不同形状。一套商品中由一盒带磁性的泥+1块磁铁+其他道具组成。
为了增加软泥玩具的延展性,国内市面上大多数产品中都会添加硼砂。
监测结果显示:
1、45批次磁力泥,有43批次磁通量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不符合率为95.6%,最高的超过限值20倍以上。
2、近六成磁力泥中有害可迁移硼元素含量超标。可能会导致人体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乃至休克、昏迷等风险。
(四)标识不准确,误导消费者错误购买或错误使用
巴克球是一种成年人解压用品,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玩耍,但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巴克球,却发现在一些母婴专卖店、婴童专营店里面都有巴克球在销售。产品包装上也没有警示标识。
磁力泥也一样,警示标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比例达到了97.8%。
综合上述各种指标,磁性玩具均不合格。
二、采购建议
不管是给成人还是儿童,都不建议购买磁性玩具。因为:
1、可迁移硼元素可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带来危害,特别是当皮肤上有肉眼不可见的微小裂纹时,进入人体量更大。
2、磁铁类物品可能造成手表或其他怕磁物品损坏。买回的磁铁类商品,放置、收藏是件很麻烦的事。
温馨提示:
磁性玩具的危害,央视已多次曝光,但电商和实体店仍然销量火爆,并宣传是儿童益智玩具,请大家睁大眼睛,不要上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曝光:孩子爱玩的磁力泥全部不合格,100%伤害孩子肠道
暑期来了,玩这两样东西安全风险大,慎买!
别买!这种“网红”玩具,抽检19批次,全部不合格
注意!这类“网红”文具存在安全隐患,很多孩子都在用
世界上磁性最强的磁铁,具有什么样的磁力呢?今天表白了!
基础电子学系列17 – 磁学、电磁学和电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