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材价格上涨数百倍原因何在?

由于近两年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给用药企业增加不少生产成本压力,中成药提价成为药企共同的呼声。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几乎所有药企提到涨价原因时都无奈地表示原料成本上涨是主因。”继东阿阿胶、马应龙、云南白药公告产品涨价货,近日佛慈制药也发布公告称,自今年3月1日起,将对浓缩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产品进行全线提价,出厂价均上调17.6%,零售价也将相应进行调整。随着消费升级,优质中药涨价也是大势所趋。

真正牟取暴利者是谁

往往涨高价的药材持续的时间不长,可是,有人总是拿少数高价药材说事,并给戴上炒作的帽子。真正牟取药材暴利的不是药商,而是药店、中医院或千千万万个私人诊所。例如:丹参饮片,在亳州药材市场上多卖价30-35元/公斤,优质货也不过卖价40元左右,而药店则卖出了0.1元/克,猛一看价格不高,但是,仔细一算,划到100元/千克。还有甘草,市场上统货饮片卖价15元/千克,而药店卖到200元/千克;枸杞,市场优质货卖价不过70元/千克,药店则卖价200元/千克。无论是药店、中医院或大小诊所,中药饮片都是以克定价,高出市场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些药材价格已经掉了,他们还在继续高价卖出,为何有人视而不见?

总之,中药材价格上涨,有着多种因素,单单归罪于某些人炒作只能是主观臆断,给买货囤积者蒙上不白之冤。中药材是特殊商品,为应对某些药材突然上涨,用药企业应建立重点品种的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把握原料药材价格变化,提前进行收储,以减轻涨价后生产成本压力。

自然灾害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如: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是可遇不可求的。易受冻害影响的药材重点关注果实类品种,尤其春季开花期,南方易受影响的果实类药材有:草果、大茴香、佛手、覆盆子等。中东部地区易受冻害影响的果实类药材有:连翘、山五味、山茱萸、桃仁,苦杏仁等。一旦有自然灾害发生,生长在其地的药材就会风生水起。

自然灾害对药材产量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历史上几乎每次药材价格上涨都或多或少与自然灾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自然灾害是不可提前预知的。买货“赌”天气,既有风险也有商机。2018年仍会有不少药材借自然灾害题材兴风作浪!自然灾害仍是触动药材涨价的按钮。

劳动工费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工费也水涨船高,如今,雇男工一天150元,女工最少也得80元。有些中药材采收时论斤计算工费,例如:红花采摘费用,1公斤12元,折干率4:1,折干品工费接近50元/公斤。红花单产产量只有十几公斤,每公斤卖100元,去掉采摘费用,一亩地收入500-600元,加上红花籽,亩收入不过1000多元。红花价格能掉到从前的20元吗?还有些野生药材价格上涨,也与劳动工值提高有关。

如果采收野生药材一天挣的钱没有打工挣的多,采药人积极性就不高。例如:采挖粉防己,如果一天采挖的鲜根卖不到100元左右,就没人上山采挖。所以,近几年粉防己鲜货价格一直在30元/公斤上下浮动,干货价格也持续在90元左右震荡。可以说,劳动工费提高,是支撑和推动多数药材涨价的因素之一。

生产成本增加

中药材生产成本包括种子、化肥、租地、管理、采收费用等,随着药材价格上涨,种子价格也同步上扬,例如:白术种子,低价时5元(千克价,下同),高价时卖到360元;三七籽,最高时卖到1000元以上,最低时落到几十元;还有前胡籽,前几年只卖到50元左右,如今价格涨至300元以上。中药材种子价格的飙升,增加不少种植成本。化肥、除草、田间管理也需要不少人工费,采收和初加工也需要费用,尤其不能机械收割和加工的药材,雇工费用更高。例如:金银花采收,需要依靠人工。还有桔梗脱皮,也需要人工,桔梗人工刮皮费1元/公斤,折干品划5元左右。桔梗干品价格还能回落到从前3元价格吗?中药材生产成本的增加也是价格普遍上涨的根本原因。

多年低价

近几年出现了少数价格暴涨的药材,医药大咖就此借题发挥,并把价格上涨视为恶意囤积,炒作行为。事实真想果真如此吗?以吴茱萸(江西产,中花)为例,2013年吴茱萸价格还在35-45元上下徘徊,到2017年9月已高升至410元,2018年1月继续上扬至460元左右。

由于吴茱萸多年低价,种植户放松管理,甚至大面积砍伐植株。吴茱萸生产因价低遭到破坏,导致近几年产不足需,而且,生产恢复需要3-5年时间,多年积压的库存也消耗殆尽,这是价格不断高升的真正原因。这便是“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的真正体现。

近两年因多年低价而涨价的药材有:黄芩、白术、丹参、防风、知母、紫菀、木香、水半夏、玫瑰花、白前,金蝉花等。

近两年涨高价的药材还有:重楼,2013年41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格1100元;辽五味,2015年价格在40元上下浮动,2017年最高价涨至170元,目前市场价仍坚挺在140元以上;蔓荆子(江西产),2015年价格17-18元,2016年底涨至130元,2017年10月高升至20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格210元。野菊花(颗粒),2015年价格20-22元,2016年下半年价格已涨至60-70元,到2017年最高价涨至8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格稳定在58元上下。

资源下降的野生药材

我国野生药材资源极为丰富,但乱采滥猎情况十分严重,有些药材经过长期的无序的采挖,在地资源在逐年萎缩,其价格也因产量锐减而不断攀升。如:2005年羚羊角价格30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格已涨至8000元以上;天然牛黄,2004年价格在9万元上下,2012年高升至17元万;冬虫夏草,2005年市场价2.8万元(3500条),目前市场价11万元;重楼,2005年价格还在45元上下浮动,如今价格涨至1100元;冰球子,2006年价格在45元上下运行,目前市场价已涨至600元。

近几年野生药材资源频遭破坏,产量在逐年下降的品种有:水蛭、粉防己、黄精、山慈姑、光慈姑、九香虫、天龙、牛虻虫、地骨皮、茜草、五加皮、石苇、白蔹、野生猫爪草、桑螵蛸、广豆根、石斛、檀香、降香、肉苁蓉、锁阳、白鲜皮、苍术、赤芍,威灵仙等。由于野生药材越挖越少,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试问,这么多野生药材价格上涨,又是谁在炒作?

需求增加

有人说,中药材用量减少了。事实上中药材用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以三七为例,近几年市场用量爆发式增长,三七粉走进了千家万户。喝三七粉,成为一种时尚。据了解,近几年多数药材用量在呈不断增加趋势。如:丹参、板蓝根、黄芪、黄芩、党参、当归、金银花、红花、夏枯球、菊花、百合、何首乌、猫爪草、枸杞、乌梅、野菊花,虫草等等。同时,中药材还用于兽药生产及兽用饲料添加剂。中药材的用量还将随着中成药的大量研发问世,以及保健、化工、饮料,凉茶等领域的开发应用,而日益剧增。中药材新市场需求增加,也是导致一些药材上涨的动力。

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

总之,2018年药市在生产过剩的压力下,多数药材价格仍在下滑途中,不过,受生产成本支撑以及自然灾害影响,有的药材价格仍会逆势上扬。

没有大落就没有大涨,没有烂市行情,就没有大的商机。事物发展总是两面性,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按照药市大周期论断:“涨三年,落三年,不涨不落又三年”。2015-2017年是药市正处不涨不落的盘整中,然而,2016年下半年多数药材提前涨价,打乱了这一周期规律,药农种植热情再次点燃,加大了原本生产过剩的压力,药市重新面临洗盘,多数药材价格二次探底。不过,低迷过后,药市又将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而且多数药材有望超过前几次高价行情,因为大健康时代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药材价格涨了,被视为恶意囤积炒作,而药材价格大跌时,又有谁来保护种植户的利益。有人低价囤积药材待涨也有罪,殊不知,如果没有人低价时囤货,一旦药农大面积减少种植或遭遇自然灾害减产,市场供应货源就会紧张,价格涨幅更大。少数人低价囤货起到“蓄水池”作用,等市场货源少时可以缓解供求矛盾。何错之有?有人炒股、有人炒房,没有谁去说三道四,低价囤积药材,反而成了千古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斤可卖32元,农民返乡拔草种植石菖蒲致富,2个月赚6万
山里人家的菜地里不种菜,种它们价格比蔬菜高还容易卖
开发外国的中草药势在必行!
你见过这些一听起来感觉霸气侧漏的中药材吗
2016年种什么药材好 种植什么药材最赚钱
2020年种植什么药材比较有前景?这六种前景可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