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笔记|曾令兵、刘文斌、徐钢春、陶忠虎、等专家解读小龙虾营养需求、疾病防控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迅速,供需两旺,养殖、物流、餐饮等各产业环节亮点纷呈,稻渔综合种养将会继续加快速度“跑马圈地”,我们有理由相信稻渔综合种养应该还会继续红下去。对于每一位到场的嘉宾来说,这次的培训会都不虚此行。关于稻渔的各种话题,都有极高含金量的报告呈现。另外,通过邀请企业参会,让稻鱼、稻虾、稻蟹养殖户与企业无缝对接,搭建起了产业与资本的桥梁,促进了一线养殖实践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和落地。现场反应热烈,气氛火爆!

为了让没有到场的朋友也能够共享到这些培训会盛宴,小编特地做了详细的听课笔记(节选),都在下面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曾令兵研究员:小龙虾养殖健康管理与白斑综合征防控技术

曾令兵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他表示,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1200万亩,产量112.8万吨;稻虾养殖面积850万亩;池塘精养200万亩;其他150万亩;养殖产值485亿元;加工200亿元;餐饮2000亿元;全产业链超过2685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520万人。

曾令兵研究员接着介绍了小龙虾常见病害问题,他指出小龙虾疾病种类多,包括白斑综合征、黑鳃病、烂鳃病、出血病、烂肢病、黑壳病、软壳病、烂壳病、烂尾病、水霉病、水肿病、纤毛虫病、微孢子虫病、蜕壳受阻病等。迄今为止,白斑综合征是小龙虾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继而,曾令兵研究员分享了白斑综合征管理和防治方法:

① 水质管理:种植水草是小龙虾健康养殖的主要措施;养殖池水溶氧要求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 值7.0-8.5,透明度30-40厘米左右,氨氮等因子在正常允许范围内。应通过注水换水、泼洒微生态制剂以及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改良水质、底质,使池水保持良好状态,为小龙虾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持水体适当的透明度与培水肥度,维护浮游生物种群稳定,避免青苔滋生。

② 饵料投喂:小龙虾为杂食性,尤喜食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饲料:饵料有豆饼、面粉、菜饼以及水生植物嫩叶、南瓜、西瓜皮等;动物性饲料:小鱼、小虾、螺蚬贝类、屠宰场下脚料以及水生昆虫幼体等;人工配合饲料:商品化的小龙虾养殖饲料,特别是适时投喂加工有免疫促进剂、天然植物药物的饲料最为合适;虾苗虾种放养初期,应多喂些精料,特别是投喂一些粉碎的小鱼小虾或投喂配合饲料;生长季节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促进生长,实施防病措施,增强体质。

③ 预防方法:冬季清塘消毒,彻底杀灭病原菌,消除传染源;种植水草改善养殖环境,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投放不携带病毒病的苗种;控制放养密度,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引起小龙虾应激反应;保持适当水量,防止高温或温度变化,提高小龙虾的抵抗力;科学选择饲料和投喂方式;植物性、动物性以及配合饲料搭配;药饵防病效果显著;饲料中添加免疫促进剂,如酵母多糖、壳聚糖等,可提高小龙虾的抗病毒免疫力;水体、工具、器皿、人员需要消毒处理,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无公害处理死亡小龙虾(深埋、焚烧、集中消毒),可以防止传染。

④ 治疗方法:水体消毒:发病期间,水体采用碘制剂消毒,如聚维酮碘等,每立方水0.3-0.5毫升,连续泼洒2-3次,隔天1次;内服药物:内服天然植物抗病毒复方制剂,每公斤体重0.8-1.0克拌饲料投喂,连服4-5天;投喂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时,最好将药物与饲料同时加工,效果最为理想;疾病发生后,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将药物化水喷洒在饲料上,晾干后投喂即可,连服3-4天。

另外,曾令兵研究员介绍了小龙虾养殖存在的其他问题:

苗种问题:依赖自然繁殖苗种;苗种质量退化严重;普遍携带白斑病毒;人工苗与良种缺乏;留种与换种权宜之计;新育种技术尚未应用。

池塘冬季肥水问题:冬季肥水困难;越冬前小龙虾高水位分批进洞;肥水前清塘消毒;

冬季肥水要有一定水位;使用有机肥、复合肥和生物肥;控制使用矿物质肥;防止浅水光照青苔滋长。

小龙虾养殖池塘的青苔问题:控制方法为冬季清塘消毒,药物杀灭孢子;人工捞出;加大水深,减少光照;肥水降低透明度;肥水选用有机肥、生物肥、复合肥;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10-15克;局部泼洒硫酸铜、硫酸锌药物;草木灰覆盖;碳酸氢铵点杀;杀青苔药物喷洒。

最后,曾令兵研究员介绍了小龙虾水质调控与健康管理问题:保持水位,控制温度,减少干扰;消毒多用生石灰、碘制剂,无公害处理病死虾;保持池塘丰富的浮游生物与充足的溶氧;杂食性,动植物饲料适宜;健康管理以内服免疫促进、代谢改良药物为主;

疾病预防抗病毒中草药为主,粉碎后与饲料加工投喂;尽可能分批养殖,了解池塘中产品数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钢春研究员:稻渔综合种养水质绿色调控技术
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钢春研究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国当前稻渔综合种养现状及趋势,他表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800万亩,前3位的是湖北省502万亩、四川省464万亩、湖南省332万亩,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46.4%。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194.75万吨,前3位的是湖北省51.70万吨、四川省37.78万吨、浙江省28.66万吨,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61%。稻渔综合种养比单种水稻亩均效益增加90.0%以上;采用新模式的亩增产1000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00亿元以上。稻田绿色种养技术是农业农村部主推的健康养殖技术之一。同时指出了稻渔综合种养面临的问题,排放要求,介绍了EM菌水质调控技术。

接着徐钢春研究员讲解了稻渔综合种养的水质管理技术。水质条件要求养殖水源充足,水质以地表水为宜,符合相关要求;透明度35厘米左右,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5-8.5;养殖水体应有适度的肥度和微流水,定期补充有益菌(复合菌)+有益藻(绿藻)+碳钾肥(腐殖酸钾)。水质调控技术要求:底肥肥水,田边开挖“回或田”型环沟,稻田施足100千克/亩EM菌发酵基肥(农家腐熟肥)。清塘培水:放苗前7天,使用生石灰30~50千克/亩对环沟进行消毒培水灭去杂鱼,避免杂鱼生长搅水、吃褪壳虾。水草种植:小龙虾摄食水草的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等,种植面积占环沟1/3-2/3为宜。饲料投喂:人工饲料配合冰鲜鱼投喂,粪便和残饵分解后有助于肥水和水稻生长。水位控制:3月中旬,环沟水位0.5米左右,5~9月份,0.8~1.2米左右,期间轮捕轮放,适当调节水位。当年保种越冬时,水位1.2米为优,结冰时要在沟四周和中央打孔,并用稻草等草类堵塞孔口通气增氧。
徐钢春研究员具体讲解了EM菌扩培工艺流程:①洗桶并晒干:物理方法:倒入适量开水烫桶(杀菌),待水温适宜用干净抹布擦洗桶壁内侧,最后放入太阳光下晒干。化学方法:加满水(自来水或井水),加入适量杀菌剂,搅拌均匀放置半天,倒去水清洗1-2遍,晒干。晒水,②准备材料:自来水或井水:500千克,晒一天,除去自来水中氯;使水温上升,便于菌类发酵,利用紫外线杀菌,为发酵提供无菌条件。准备材料:EM原液1桶(10千克)+优质红糖15千克。③添加材料,密闭发酵:用少量温水先将红糖充分溶解后加入发酵桶中,随后倒入原液并搅拌均匀。桶内一定得留空,防止产气过多爆桶。发酵液放室外遮阳网下25-35℃密闭发酵2-3天,适当光照可促进菌类发酵产气,避免强光紫外线直射影响菌类活性。最后用简易试纸检查发酵液pH,3.3-3.6即为发酵成功(醇香味),建议3-5天用完。
最后徐钢春研究员讲解了EM技术引导的稻虾综合种养,介绍了EM技术相关案例。

成都特普生物科技公司黄永博士:虾稻生态产业实现路径探讨

成都特普生物科技公司黄永博士首先介绍了虾稻生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矛盾,保障粮食安全与小龙虾养殖效益的矛盾,水稻种植病虫危害与化学农药限制/减量的矛盾,小龙虾养殖病害防治与抗生素限用/禁用的矛盾,小龙虾养殖与水环境污染的矛盾。报告中提出了虾稻产业实现路径,分享了“太抗”系列 和“太激”系列产品的应用成果。

南京农业大学刘文斌教授:小龙虾营养需求与饲料应用技术

在刘文斌教授的报告中,他指出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小龙虾的增重率和存活率有影响,蛋白为27%、脂肪为7%时,小龙虾生长最快。适宜赖氨酸需求量为1.66%,占饲料蛋白的5.87%。适宜精氨酸需求量为2.04%,占饲料蛋白的7.28%。对饲料蛋氨酸的需求量为0.94%,占饲料蛋白质的3.36%。建议饲料钙含量为1.30-1.35%,磷含量为1.80-1.84%。棱柱形饲料的摄食率和相对生长率均最好,而圆球形最差。他表示配合饲料使用养殖成本下降,配合饲料系数1.0左右。其他药物使用量减少。产出与投入比例提升。

他认为应该根据季节、天气、水质、虾的生理状况而调整,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4-10%,6-9月水温适宜,是虾体生长旺期,一般每天投喂2-3次,时间在上午9-10时和日落前后或夜间,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8%;其余季节每日可投喂1次,于日落前后进行,或根据摄食情况于次日上午补喂一次,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1%-3%。

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陶忠虎高级工程师:虾稻共作标准化养殖技术

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陶忠虎表示虾稻共作可亩产小龙虾400斤,亩平纯收入5000元左右。2018年底,“虾稻共作”模式已在潜江市推广75万亩、湖北省推广721万亩、全国推广1261万亩。随后分享了虾稻共作生产流程。

同时分享了怎样建设虾稻共作基地?首先要规划设计: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统一标准:40亩为一单元,长宽比为2:1,挖宽4米、深1.5米的围沟。排灌分离,高灌低排,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建成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电成网、树成行、产销功能齐全的现代农业基地。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刘胥:低迷的稻虾行情下如何转型成稻蟹共作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刘胥认为在低迷的稻虾行情下可以转型成稻蟹共作模式,他介绍了光合技术模式,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以国审河蟹新品种“光合1号”为核心,按照稻田扣蟹养殖技术规程和成蟹养殖技术要求进行扣蟹、成蟹养殖。扣蟹养殖模式采取稻田暂养、五期仔蟹开始分苗、定量投放稻田、全程投喂配合饵料方式。成蟹养殖选择优质越冬扣蟹,进行春季暂养后将大规格幼蟹转入稻田养殖,管理上以无公害技术、生态化管理为技术特点。

企业精彩花絮





历经13个报告,2019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高级培训会顺利落下帷幕,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大咖纷纷倾囊相授,现场嘉宾受益匪浅。一天的会议虽然结束了,但小编依然难以回神。这次的听课笔记先整理到这,让我们期待下一届如期相聚。

原创声明

作者:科学养鱼杂志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掌握好了以下这三点小龙虾养殖技术,轻轻松松让你的产量翻倍!
“稻虾共作”与小龙虾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
何工聊虾之如何实现小龙虾一年3批以上养殖以及如何规避养殖风险
实战派 | 今年想再登荣耀榜?第一季早虾苗,不仅要会养,你一定还要会卖!
小龙虾养殖亩产1000斤模式调查
“淡水小龙虾稻田养殖”交流会火热开播 错过不要紧,这里有很多干货等你来拿!<span>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