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精神中把握到自己

时胜勋

2020年,人类遭遇空前的挑战,各国的应对都不同,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一样。从哲学来说,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每个人所处的社会位置,社会关系不一,遭遇的挑战也不一,应对也不一。并没有一本书可以解决所有人的问题。生死离别,生老病死,都需要个人去体会感悟超越。

在古代,宗教试图解决一切人的苦难;哲学家希望给世界建立新的世界图景;实践家希望用实际行动改天换地建设新世界。但多数的人都没有这样的境界,或者说没有这样的意识,大部分的人都希望生活在桃花源般的世界当中。

在历史上,遭遇战争疾病外敌入侵天灾人祸,举不胜举,但人仍然需要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别人而活,为自己而活,都有不同的意义。人生是一种牵挂,一种不舍。没有一种单独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他总是牵挂着这个牵挂着那个,不忍离去,活着的意义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想让他人伤心。

人类所要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生死存亡。不排除偶然性的存在,使死亡突然降临。但这根本上无法改变生存的普遍性困境,即所有人面临的不是突然的死亡,而是生活当中的无意义,是行尸走肉。

每个人面临的偶然性的死亡,总是少于我们的必然性的死亡。因此,死亡的意义不是偶然性,而是一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使得我们去思考生存的意义。

可是,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偶然性的死亡给我们的打击太大,而实际上,我们会面临很多很多的偶然性的死亡,但未必就一定是偶然性的死亡,偶然性不会普遍性地光顾我们,让我们天天命悬一线。然而,我们总是会担心,可能会死于某场车祸,死于某场雷击,死于某场瘟疫,面对偶然性的死亡,我们充满恐惧以及莫名的无常之感,但是其背后的必然性的死亡,我们却习焉不察,很少去关注。

必然性的死亡意味着我们终究会死去,无论以各种方式,但是死去的方式并不是主要的,而是我们走向死亡的必然性的意义寻求,而这一点恰恰是人们经常忽视的。

所以古人才认为死很容易,但是活着很难,这需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忍耐力、想象力,去实现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就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充分地实现人的价值,而不是等到最后连机会都没有,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点。

由于人本身所受到的现实、历史、文化、经济等等的诸多限制,其实很难在哲学层次上实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不过,对普通人而言,最根本最切近的一条就是自觉性。

所谓自觉性,就是首先需要同自己的自然的生命活动加以区分,即将自己客观化。人们总是习惯以自然的态度看待自我和世界,而缺乏必要的自觉性。自觉性就是反思性,就是对主体的自我观照。反思肯定是与主体相关的反思,你不能去反思别人。那不叫反思,而是一般性的思考。反思,就是返回到自身的思考。

人在遇到偶然性的时候,除了无常之恐惧之外,还有一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侥幸心态——幸好那不是我。然后又沉浸在日常的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存在主义那里有很多的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我们的存在往往是不自觉的,不仅不能自觉到物质,也不能自觉到意识。

今年并不比往年更糟糕,如果就其必然性而言,并无任何的差别。但为何人们却以为2020年是很糟糕的一年呢?这主要因为偶然性的程度增大了,范围更广。这是从偶然性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并无不可。但如果过了2020,到了20212022,这样的偶然性的冲击就会淡化,而实际上的必然性却并未因此凸显。

在历史上,如2020这样的事件并不鲜见,但对我们而言都很隔膜。因为历史的偶然性不会与我们发生关联。黑死病不会偶然性地发生在我们身上,但这导致的结果是必然性也随之消失了。人们只是庆幸没有活在那个时代,而没有意识到,即便没活在那个时代,你也是要死的。普天之下莫非死亡,率土之滨莫非死亡,死亡无可逃脱,只是现在你活着而已。因此,真正的反思性,你无论遭遇什么变故,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必死性,因而无惧任何偶然性的打击。

2020这样的年度,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但活着的目的在于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危险和危机的无处不在,从而增加自己的敏感性、警觉性,以更稳健的姿态投入现实生活之中,无论是与亲人相伴,还是珍惜生活,或者创造生活,而不是简单地期待灾难早早过去。灾难会过去,但生死的问题不会过去。

精神中把握到自己,不是什么宗教的神秘、哲学的玄乎,而是很朴素的经验和道理——既然我们已经经历过必然性的洗礼无怨无悔,又何必在意命运的偶然安排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纪谜题不算啥,这些人类困境几乎代表着无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试题(A卷)
偶然性、风险社会与全球伦理意识
《逻辑哲学论》中的“世界”观是什么
夏莹|如何理解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必然性”?
成长中淡去的几种情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