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ART THREE 教诲的明朗化(1950
1957年2月,克里希那吉说道:“刻意压抑心中激烈的、矛盾的或哀伤的感受,就是否定存在的深度、美感与荣耀。活在世界上,你必须是个完整的人,你的心不能麻木不仁。‘本来面目’与‘应有面目’总是彼此冲突矛盾。这就是使人深陷痛苦的原因。抑制感官也就是使自己麻木不仁。你也许是在追寻上帝,你的心却因此而迟钝。” 小组讨论探索的是“存在”与“变成”的本质。“想要变成什么的欲望就是使哀伤萌芽的土壤。”心智必须认清自己就是时间的果,才能得到解脱,有了自知之明,真正的探索才能产生。 “每一个当下如果都能安静地探索,心中的烦恼就不会萌芽。自知之明就是认清自己想要变成什么的欲望。修道就是不再变成什么。”傍晚在沃儿利海滩散步时他谈起正确的聆听:“聆听就是不预设、不计算、全神贯注地听。”他又说:“空寂是宇宙的源头。”接着他说了一句还可以再加以探索的话:“有没有一种感觉,其中是没有念头的?你能不能安住于这种感觉之上,既不指挥它,改变它,也不以好坏来论断它?试试看。” 商卡·罗参与了所有的演讲与小组讨论,他内心的冲突与复杂的反应似乎更加强了,因为他无法调和热情与苦行。在孟买,克里希那吉问道:“如果你知道自己马上要死了,你会怎么办?你能不能全然投入这最后的一天,或最后的一小时?如果你能充分地活在这最后的一小时里,你一定会对每一件事都全神贯注。你会欣赏这春日的美景,你会充满着泪水感受大地与一草一木。你心中的爱既没有目标,也没有生灭。在这种全神贯注之中,‘我’就不见了。然后这空寂的心就能使自己焕然一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与谁 谁等谁 谁恋谁 谁忘谁 谁弃谁 谁念谁 谁懂谁 谁是谁的谁 我是你的谁 谁是我的谁
感悟 心语
有一种爱 不能触摸
你不在我身边 却在我心里
十心歌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