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古代的藏书情况】作业帮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两干多年前.从周朝的王室文库到秦汉时期的石室、金匮、石渠阁、天禄阁、兰台、东观等等,都足国家级的藏书楼.历代统泊者和学者都非常重视书辅的收藏、研究和整理,版本目录、校勘集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到了清朝此项事业引非常发达,清政府拥有七大藏书楼,皆以文字为首,第二个字为水字旁,象征着中华文化源流流长,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溯阁、文谰阁.\搜集了当时几乎全部的书籍.随着封建文化的繁荣,在官府藏书之外,从南北朝时代起,出现了私人藏书家建造藏书楼的现象.到唐代,私人藏书家开始为藏书楼命名.到了宋代书院大兴,又出现了书院藏书的现象.在当时最著名的四人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里均有大量的藏书.
但是不论上述哪—.类藏书机构都足以藏为主,书只供皇帝、王公大臣享用,只供士大夫阶层著书立说而用,一般儒生和老百姓是很难看到的.而且所藏的书籍因受到中国传统学术门类结构的制约,读经、解经的书籍占了压倒多数,自然科学、工艺技术方面的书籍很少.
由于文化信息传播的渠道和范围受到限制,占代藏;t5楼的图;t5利用律极低,社会教育功能缺失.
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打破传统藏书楼的格局,创办带有社会教育功能的公共图书馆,足近百年的事.是二十世纪文化史上的 个创举,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之一.而在实现由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进程中,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这就是西方传教士所办图书馆的示范作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作用.

西方传教士早在明末清初之时就有过在中国创办图书馆的尝试,最著名的是北堂图;书馆,康熙十九年(1700年)所建的北京西什库北天主教堂所属图书馆.据1938年国民政府整理该馆时的统计,北堂图书馆存有西文图书5.000册,中文书籍Q000册,其中有很多稀世珍本.但由于清政府在康、乾、雍、嘉等前几代闭关锁国,实行严厉的禁教政策,致使早期来华的传教士无法开展活动,孕育中的近代图书馆萌芽也被扼杀,延缓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化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紧锁的国门,西方传教士们伴随着侵略者的步伐和西方文化纷纷来华,并在中国一些城市的教堂和教会学校建起厂.座座新式图书馆.从新开启了中国藏书楼走向近代图书馆的进程.其中最著名的有1847年耶稣会教士在上海建立的“徐家汇天主教堂藏书楼”.共藏图书资料20余万册(西方图书8万册,中文图书12万册).此外还有1849年西侨会社在—[海创办的“丁部局图书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院藏书:古代藏书楼中的务实派 夫子书话
名人与图书馆
世界读书日丨从收藏到开放,细说我国“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转载]古代图书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浅析古代书院藏书制度
藏书楼系列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