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应该说这是非常高妙的办法,对个人、对国家都有非常大的好处,真让人赞不绝口。黄老,指的是黄帝和老子,指的是道家。

 

儒家与道家的关系,在我的书里说了不少了。表面上二者似乎有矛盾,但实质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非要挖根的话,那道家更接近形而上道,比儒家高明些。但如果离开了儒家的基础,道家就失去其神髓而流于形式了。所以内用黄老,就是以道家的清净淡泊为宗旨,外示儒术,就是以仁义道德为号召。表面上看有点内外分离有点不一致,其实这二者本来就不是矛盾的,本来就不可分离的。

对儒、道等诸家的点评,史迁(司马迁)的评论颇为公允: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不能改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兴舍。故曰“圣人不巧,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之。

       由此观之,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俱。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史记·太史公自序》)

       所以离开了道家之本而求治术,那就是儒家的舍本逐末,劳而少功。有了道家之本,配以儒法因应,那就是本立而道生,到其极处就是垂拱而治。什么是道家的精髓?勉强来说就是“淡”字。这个淡字,要是引申开来,恐怕有说不完的话题,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而言,淡是很容易明白的,但如果对儒、道二家没有深度介入的人,则必然有偏颇的认识,这几乎是注定的。借用佛家的说法,就是一落言诠,即非究竟。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种深度的探讨,没有深度的介入,恐怕不易体会其中的意味。当然,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是过去的规律,如今我们只要取其精髓要义即可,在形式上也不必完全拘泥于此。在我看来,现代社会以佛家为中坚,以儒道为辅翼,则是更理想的一种状态。换句话说,以因果、善恶、轮回为基础,以道家的清净淡泊为根本,以儒家的自立立人为目标,最终整体趋向佛家的形而上道,这就是一种既非常完备、又非常完美的整体框架了。“骨架”搭成后,其他政治、经济、文教、科学等等领域的“肉”就有了安立之处,整个文明就成功建立了。

       上述的探讨,是我对未来中国文明建设的构想,但现实的中国则是儒也黯淡,道也不光,佛也不振,而且时局的演变也许会有出人意料者,所以我的这些深度的设想还无法达到具体落实的阶段。但为开启未来新文明的机运,该说的又不能不说。当今之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抵制、清除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则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要全力去做的,所以我才呼吁提倡三家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初“黄老之术”因何兴起?为何又败给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书摘:汉朝为何独尊儒术?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
为什么说“治世道(道家),乱世佛(佛家),由治到乱是儒家”
儒道佛三家功法比较
儒家行,道家骨,佛家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