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尼?狄德罗所受的家庭教育
德尼?狄德罗,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生于郎格里,170年前,在法国朗格尔天主教耶酥会中学,有一个学生常常以出色的回答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他以优异的成绩使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期望。和所有天下的父母亲一样,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有一天,这个中学生忽然对他父亲说,他不想上学了。父亲没有责备儿子,只是看了儿子一眼,平静地说:“那好,到工场去吧,以后就当个制刀匠。”此后这个中学生离开了校园,到父亲的工场里成为一名工人。可是他接连5天为制作一把柳叶刀忙得团团转,还是毫无结果。父亲一声不吭。中学生糟蹋了材料,损坏了工具。但是父亲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第5天快过去了,父亲同样心平气和地问道:“怎么,干不了吧?”这个中学生一言不发。第二天清早他收拾好自己的课本,急冲冲地上学校去了。
后来这个中学生成为法国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唯物论和文艺理论方面大大超过了他同时代的思想家。他就是狄德罗。他主编的《百科全书》引领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
狄德罗的父亲是明智的,他没有强迫儿子到学校去,而是尊重儿子的选择,让事实使狄德罗明白了其实学习才是他最恰当的选择。让每个人通过教育获得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中完成自己最适宜最喜欢也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工作,也许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作为家长,对子女总是有很多期待,希望他学习成绩好,希望他在学校里出类拔萃,这既可以使子女有好的前途,同时自己脸上也有光彩。于是人们常常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在子女身上,特别是当子女的状态与自己的期待发生错位的时候,往往要求子女服从,而没有考虑子女的想法和实际,轻易地教训子女:“你不对。”或者说:“你距离我们的目标太远。”
不是说要让每个家长都像狄德罗的父亲,当子女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就让他去打工,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具备这个条件。重要的是,当狄德罗不想读书的时候,父亲并没有强行要儿子按照自己的希望去做,而是采取了平和的方式。这种处理子女关系的思维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也许是家教渊源的影响,当狄德罗成为父亲之后,他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十分注意寻找教育孩子的合适方法。
狄德罗有过几个孩子,但是都夭折了,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她就是昂热丽克。狄德罗让他的女友索菲或妹妹勒让德尔夫人来教育孩子,他还请了一位家教,教育女儿历史、地理,余下的时间教她钢琴。
而母亲则反对父亲对女儿进行教育,她要亲自教育。一直到了1762年秋,她才在教育女儿上稍作让步。狄德罗对此真是高兴极了,他要根据自己所珍视的原则去教育女儿,排除任何迷信,只听从理性,向她灌输对真、善、美的热爱,而不必迷信于宗教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让她明白,善会由于行善的欢乐以及它所激起的博爱而得到双倍的报偿。
女儿在成长,她有些使人意想不到的高雅见解,小小年纪就已经能够谈论伦理了。
一个星期天,狄德罗发现女儿过分成熟,觉得应该严肃地和女儿谈谈,于是向女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男女之间在道德上存在差别吗?”
女儿张口结舌,一时答不上来。于是他又说:“你知道男人向女人说那些风流话意味着什么吗?它意味着:小姐,为了对我表示好感,你可愿意自毁名誉,失去身份,使自己被摒弃于社会之外,被关到修道院去,让你的父母痛苦地死去吗?”他的教育,使女儿懂得了一个女孩子该做什么以及如何与男孩子交往。在女儿16岁那年,有位青年来求婚。狄德罗事后对朋友说:“我没有同他谈及财产,这不是我看重的。虽然我没有同他谈及财产,但我最重视的是理性、道德、正直的职业和身体的健康情况,我相信他具有大部分这些优点,但还要征求她母亲的意见,另外,女儿也有绝对的自主权。”
狄德罗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成长,他始终抱着一个宽容的心,一种理性的态度,与孩子平等交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身高、体重,有他的志趣、爱好,有他的长处、短处,他的道路主要应该由他自己来决定和选择。当然,由于孩子知识经验的不足,看问题的不全面,家长给予应有的指导和帮助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家长采取何种方式与子女交流。
德尼?狄德罗,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生于郎格里,170年前,在法国朗格尔天主教耶酥会中学,有一个学生常常以出色的回答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他以优异的成绩使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期望。和所有天下的父母亲一样,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有一天,这个中学生忽然对他父亲说,他不想上学了。父亲没有责备儿子,只是看了儿子一眼,平静地说:“那好,到工场去吧,以后就当个制刀匠。”此后这个中学生离开了校园,到父亲的工场里成为一名工人。可是他接连5天为制作一把柳叶刀忙得团团转,还是毫无结果。父亲一声不吭。中学生糟蹋了材料,损坏了工具。但是父亲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第5天快过去了,父亲同样心平气和地问道:“怎么,干不了吧?”这个中学生一言不发。第二天清早他收拾好自己的课本,急冲冲地上学校去了。
后来这个中学生成为法国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唯物论和文艺理论方面大大超过了他同时代的思想家。他就是狄德罗。他主编的《百科全书》引领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
狄德罗的父亲是明智的,他没有强迫儿子到学校去,而是尊重儿子的选择,让事实使狄德罗明白了其实学习才是他最恰当的选择。让每个人通过教育获得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中完成自己最适宜最喜欢也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工作,也许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作为家长,对子女总是有很多期待,希望他学习成绩好,希望他在学校里出类拔萃,这既可以使子女有好的前途,同时自己脸上也有光彩。于是人们常常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在子女身上,特别是当子女的状态与自己的期待发生错位的时候,往往要求子女服从,而没有考虑子女的想法和实际,轻易地教训子女:“你不对。”或者说:“你距离我们的目标太远。”
不是说要让每个家长都像狄德罗的父亲,当子女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就让他去打工,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具备这个条件。重要的是,当狄德罗不想读书的时候,父亲并没有强行要儿子按照自己的希望去做,而是采取了平和的方式。这种处理子女关系的思维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也许是家教渊源的影响,当狄德罗成为父亲之后,他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十分注意寻找教育孩子的合适方法。
狄德罗有过几个孩子,但是都夭折了,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她就是昂热丽克。狄德罗让他的女友索菲或妹妹勒让德尔夫人来教育孩子,他还请了一位家教,教育女儿历史、地理,余下的时间教她钢琴。
而母亲则反对父亲对女儿进行教育,她要亲自教育。一直到了1762年秋,她才在教育女儿上稍作让步。狄德罗对此真是高兴极了,他要根据自己所珍视的原则去教育女儿,排除任何迷信,只听从理性,向她灌输对真、善、美的热爱,而不必迷信于宗教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让她明白,善会由于行善的欢乐以及它所激起的博爱而得到双倍的报偿。
女儿在成长,她有些使人意想不到的高雅见解,小小年纪就已经能够谈论伦理了。
一个星期天,狄德罗发现女儿过分成熟,觉得应该严肃地和女儿谈谈,于是向女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男女之间在道德上存在差别吗?”
女儿张口结舌,一时答不上来。于是他又说:“你知道男人向女人说那些风流话意味着什么吗?它意味着:小姐,为了对我表示好感,你可愿意自毁名誉,失去身份,使自己被摒弃于社会之外,被关到修道院去,让你的父母痛苦地死去吗?”他的教育,使女儿懂得了一个女孩子该做什么以及如何与男孩子交往。在女儿16岁那年,有位青年来求婚。狄德罗事后对朋友说:“我没有同他谈及财产,这不是我看重的。虽然我没有同他谈及财产,但我最重视的是理性、道德、正直的职业和身体的健康情况,我相信他具有大部分这些优点,但还要征求她母亲的意见,另外,女儿也有绝对的自主权。”
狄德罗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成长,他始终抱着一个宽容的心,一种理性的态度,与孩子平等交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身高、体重,有他的志趣、爱好,有他的长处、短处,他的道路主要应该由他自己来决定和选择。当然,由于孩子知识经验的不足,看问题的不全面,家长给予应有的指导和帮助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家长采取何种方式与子女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亲节来了,曾国藩作为父亲他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刘枫讲法硕】卢梭与其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
狄德罗语录: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名人教子艺术
家长必读: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