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环境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文化的子文化。它是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构成的潜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主要指以静态的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景观文化,是隐藏在学校物质表象中的精神内核,是通过校园的物质层面呈现出的文化和教育要素。具体地说,它是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等各方面设施综合而成的文化的要素,是看得见、摸得到的显性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主要指学校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非景观文化,是学校教育理想、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的集中体现。具体地说,它是包括学校的教风学风、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所蕴含的文化内质,是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隐性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总之,学校环境文化既有硬环境文化,又有软环境文化;既有视角文化,又有感觉文化;既有显性文化,又有隐性文化。但无论是哪一类文化形态,从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角度衡量,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承载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想追求,内涵是十分深厚的。

学校环境文化相对其他文化而言,有其独特的功能。

一是育人功能。育人有多种途径,如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等,而环境具备文化因素后,就自然产生出育人功能,即环境育人。具体地说,一所学校如果具备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纯正的校风学风、浓郁的古韵今风、醉人的翰墨书香、浓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定会对师生产生熏陶、感染和互相激励作用。因此,良好的学校环境会寓精神激励于潜移默化之中,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应。

二是融合功能。学校环境形成一种文化形态后,多少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特别是人文环境,总蕴藏着许多潜在的“和合”因素,蕴含着一种学校精神和共同价值观。这不但对师生产生约束、调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师生产生一种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促使师生结成命运共同体。

   三是怡情功能。学校环境赋予“文”的因素后,就会形成高品位的境界,显示出艺术的魅力。特别是自然景观,无论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能带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如果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景,师生置身其中,便会忘乎一切疲劳和烦恼,心情十分舒畅,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古人云: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读《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有感
学校物质文化的构成和功能
学校文化建设应注重内涵
「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魂在哪里?
怎样切中校园文化建设“主动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