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氏家训》的教子观

教育自己的晚辈成才,这是任何家长也逃脱不了的永久话题和使命。我国有不少历史名人都有这方面的专门论述流传至今,其中最早的就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留下的《颜氏家训》了。宋代藏书家陈振孙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更有古人认为它“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名训”。

但可惜的是,如今的我们,似乎把颜之推老先生的“家训”,尤其是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都几乎忘光了。现在我们常见的是:两代老人把儿孙捧在手心里奉为至宝。孩子上学后,满街的家长在校园外面向里张望,看孩子做早操、上体育课;孩子还没有放学,满街的家长都开着轿车来接孩子,甚至孩子上了中学都如此。这种情况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是绝无仅有的,

是社会进步了呢?还是对孩子的关爱出现偏差了呢?我们看一下《颜氏家训》里面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探讨其中的道理是否成立。在开篇“教子”章中,颜之推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孔子的言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二是俗话说的“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少年时期形成的品行,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习惯一样自然的行为准则了。而民俗所说教育自家的媳妇,就应该从她进入家门开始,把规矩和行事方法都告诉她,使之能逐步熟练而自然地按照自家的规矩操持家务、对应关系,这样才会容易与家人沟通,融入这个家庭。同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应该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把做人的规矩、行事的道德标准反复灌输给他,规范他照此行事。使其逐渐熟稔,长大之后自然遇事有章法可循,不至于头脑犯晕走错了路。

因此,颜之推主张要加强幼儿的早期教育,并认为这是一个孩子能否将来成才的首要条件。他说:上古时期君王就有胎教之法,王后怀孕三个月之后,就要搬移到其他宫殿单独居住,为的是“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普通老百姓做不到这些,也应该在自己的孩子刚懂得看人脸色、辨认人的喜怒的时候,就开始用言传身教来教育他,“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让他做什么,他就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让他做什么,他就不会去做什么。这样长大一些后,就会免去许多动用鞭子去强硬训导他的做法)”。

另外,父母应该既有威严的一面,又有慈爱的一面。这样子女就会行事规矩而谨慎,内心自然生出对父母的孝道和顺从。但“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而当。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我看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以教诲,一味溺爱,常常做不到这一点。父母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过于迁就,任其为所欲为,一些本来应该训诫的,反而加以奖励;应该呵责的,反而一笑了之。等孩子长大一些,就认为理法应是如此,等已经养成了骄横的习性,这时才去管教他们,即使将他们捶挞至死,父母也难以树立威信。其结果是,父母越来越忿怒,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终将要败德破家)”。

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得如此深刻而细致准确,现在的教育类书籍当中,还没有能超过颜老夫子这番议论的呢!由于科技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很容易在两代人之间形成“代沟”,更何况爷爷这一辈人呢。在这种情况下,长辈很容易借此放手,把教育问题都推给学校,自己仅仅记住了:现在生活好了,应该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别苦了孩子这一条自己的“责任”。

问题是:社会变了、发展了,但人伦关系和道德标准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天理”是永恒的、祖先到什么时候也是需要尊重的。“欺师灭祖”对什么社会来说,也是不能够容忍和原谅的。所以,人来到世间首先必须学会的东西、必须具备的优良品德,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仍然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没有这样过硬的优良品德,你在世间就不会有立足之地,就不会成就自己的事业,就不会对人类和社会有所贡献。纵观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没有一个大科学家、大学者,在作出出类拔萃的的贡献时,能够不具备一身正气、能够所作所为不被后人尊为“堪称师表”的。

进一步说,为人父、为人师的长辈,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就应该秉承礼法、传承规矩,不因子女、学生的无知而放弃道德理念的传承,不因晚辈的脸面有光而任其胡行枉为。

著名的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曾经讲过他所遇到的一件事情: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到医院来看望我,他拿一张字让我看,问写得好不好。我说“不好”。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是因为要说好,他就会特别骄傲,所以我就给他泼冷水。这是成全他,因为他还要继续努力。他挺不服气地说:“某某老先生都说自愧不如呢!”我说:“我看这位老先生是在恭维你呢,他在说反话呢,你明白不?他都不如你写的好,这不是挖苦你吗?你连人家说反话都听不出来,你还问什么叫好坏呢”。这个人走后,同病房的人说我:“哪有你这样说话的?”我说:“我们教书的人,职业病,对学生就得负责。你恭维他,对他没好处”(见:《启功给你讲书法》第十三章)。

这才是大师教育学子的典范。不能“照顾”他的脸面而恭维他,不能顺着他的欲望而纵容他。否则,就不是你教育他,而变成他“教育”你了。这样的话,知识还怎么传承?理念还怎么继续?多少代人的文化形成的优良品德和民族精神还能流传和继承下去吗?

育人的道理与学书法一样,一个学生,不可能天生下来拿起笔就写得一手好字。总要对着前人的法帖一笔一画地临写数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而这种成就不论辉煌到什么地步,它的骨子里都有前人的风韵在里面,都有前人的骨架在支撑和引导着这新一代的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走向今天的成功。所以,我们老一辈的人,当老师和父母的,千万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任其放纵自己的品行。千万不能把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美好愿望取代了必须树立和规范他们的道德理念、行为标准。如果那样的话,就等于你不给孩子和学生提供临摹的字帖,而要求他能够成为一代大书法家一样,其结果没有不失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氏家训》经典8句,句句好家风,教子大智慧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跟孩子“讲道理”
解读颜氏家训之七 多子多孙时:平等对待,不可偏爱
《颜氏家训》精选20句,句句好家风!
【学习时报】《颜氏家训》中的修身齐家思想
读《颜氏家训》,学古人教子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