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自由呼吸的家庭教育之如何当一年级家长

最近读北京十一中校长(原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里的感触很深,读这样的教育论著,竟能让我热泪盈眶,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很多时候,面对现实的教育体制,一个老师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从几年前自从金琰老师带队来到了潍坊,我们的教育在家庭教育的带动下发展有了一线希望。今天也是想借助大家的教育力量,给我们的教育一个助力,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我们的孩子上小学后,部分家长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家里人人喜爱的孩子,到了学校却有上课坐不住,该学会的学不会,经常违反纪律等问题出现,孩子常常受到批评?家长受不了了,孩子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答案很明显: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教育无处不在,然而家庭教育却是一切教育的根基,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育仅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想把孩子扔给学校,扔给老师,自己当甩手掌柜,那么孩子的教育很另人担忧。我们单从时间上来算算也不难看重,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有多么重要,一天二十四小时,孩子只有六个小时是在学校里的,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家里。今天大家能坐到这里,我相信都是来寻求如何当好一个家长的,这本身就很难能可贵。因自己也是一名小学生家长,跟大家在一起其实是借助这个平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我给自己的这次交流取了一个好听的题目,当然也有点儿剽窃之嫌——《为了自由呼吸的家庭教育之如何当一年级家长》。现在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要上小学了,孩子们不紧张,家长紧张。这其实也是我们今天一些教育失败案例的一些隐患或者说是反映,我们替孩子包办的太多,甚至连紧张这样的事儿都替他们做了!

孩子上一年级了,我们做家长的,到底如何做呢?今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是上学前我们做哪些准备;二是孩子上学后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三是分享几个教育案例,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虽然三个方面,但这几天方面又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所以逻辑性不强,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其实孩子的教育也是琐碎的,但我们将这琐碎的一点点拾了起来,就教育了一个健康的人。

一、作为家长,孩子在上学前我们做哪些准备

    1.学习用品准备。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家长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我要上一年级了,上了一年级就是小学生了,所以更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立的品质。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如:书包:应该准备一个薄的,最好是那种便宜的,一层布的,这样好往课桌里放,那些好几层很厚的那种家长要给孩子换了;铅笔盒准备最好准备那种铅笔袋或者塑料的,最好不要准备带玩具的铅笔盒或铁盒子,这些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掉在地上哐哐响,分散全班孩子的注意力;铅笔盒里每天晚上要准备好三到五支削好的铅笔(要用六棱的或三棱的,hb铅笔网上的那种很好用)及一块儿橡皮;一年级上学期用到的练习本是拼音本,学完拼音后用到拼音田字本,数学上用到田字本,所以家长要在第一个月准备拼音本和田字本,以后根据需要再准备拼音田字本和数学练习本。

晚上做完作业后,让孩子自己收拾好书包每天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红领巾、小黄帽等上学要带的东西全放在一块,这样第二天上学时,拿上准备的东西走,就不容易落下。这个在做时,第一次家长可以先做一个示范并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从第二天开始,要自己做,一开始可以陪伴,提醒,但一定要慢慢放手,避免唠叨。

2.生活习惯养成。生活不要包办,让孩子自己带好一切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服脱衣服,系鞋带。遇到困难时先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再寻求帮助。会用钥匙开门,倒开水等。这样,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太小了,不行,不放心。那多大才算大呢?到了学校孩子自己学习吧,得学着打扫卫生吧,得学着自己解决和小朋友交往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吧?等等这许多的事,就是在让他们自己做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的。我们不怕孩子犯错,他们正是在一次次的错误中修正自己,才能慢慢长大。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心理是很脆弱的,也是极易有心理问题的。所以在很多事上,我们家长只要多引导孩子,多辅导孩子,然后大胆放手,他们就能做得很好,即使这个时候做得不是太好,也不要批评,谁都有第一次,我们的很多第一次也未必就比孩子做得好。

3.学习习惯养成。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和作业习惯这是学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延伸:早上起床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都要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他们规定一个时间范围。除了把握作息时间,还应让孩子做作业不拖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边做作业边吃零食、看电视、玩玩具,这种习惯非常有害。(有的家长说: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玩儿玩这个,一会儿玩儿那个,是怎么回事?那请家长想一想,孩子在专心做一件事儿的时候,你是不是一会儿给他端水,一会儿给他送水果吃。当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时,实际上他是在工作,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再端吃的送喝的,不断地打断,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很很难养成)

我们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作业情况,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看清题目,认真书写、计算等。孩子刚学写字时,严格要求,每一个笔画都要按要求写,哪一笔该写在线上,哪一笔长,哪一笔短都要按规定写。这对以后的发展非常有益。如果不在小学低年级就养成认真用功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再去培养,往往是事倍功半。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然我们也要有责任心。一般情况下,孩子小老师都会让家长在家检查孩子的作业,然后再上交,有的家长就觉得老师是干什么的,让家长检查作业,孩子让检查作业他就开始嘟哝,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评论老师让家长检查作业的对与错,单从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我们有没有必要看看孩子哪些东西学会了,哪些东西还没有学会?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个了解?所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家长,每天只负责带着不情愿写他的名字,当然这样的作业上也经常是错误百出?如果我们这样对待孩子的作业,我们的责任心从何谈起?其实教育孩子花的时间并不多,并且教育孩子是一件比上网游戏和看电视、外出喝酒等更有意义的事。如果谁不信,你可以试试。呵呵

孩子做作业时,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即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坐姿、读姿、写姿(三个一),执笔姿势,筷子执笔法,爱护书本。鼓励孩子学儿歌、背经典、听广播、看课外书和新闻节目等,和孩子读书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我在后面会再详细说一下。

    4.家长以身作则。有些家长来接孩子时总不忘要孩子跟老师说再见,或自己与老师打声招呼。事情虽小,但久而久之,这孩子变得很有礼貌,见人就打招呼,很讨喜欢。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家长迟到,孩子也觉得迟到没什么不好;家长有时撒谎,孩子也不会觉得撒谎是一件可耻的事;有的家长爱发脾气,孩子肯定也爱发脾气;家长不认真工作,孩子也经常不认真写作业;家长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家长。反之,今天家长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孩子肯定会主动与家长握手;今天家长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孩子肯定会主动与家长打招呼。比如有一天,家长如果说“这个作业今天不做没什么关系,明天再做”或者“不要做了,明天我向老师说明一下”,以后孩子就学会了不做不交作业,还会找理由;(当然作业这种情况也得看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作业,如果是重复性的作业,又太多对孩子没有用,我们可以不做。写拼音,一晚上一本子;抄试卷,一个周末抄好几遍,我们可以帮孩子分析,学会拒绝)如果哪一天,家长说“这种作文嘛到处有,你去抄一抄好了”,以后孩子就学会了抄作文。所以想让孩子爱学习,多看书,那么作为家长不妨也坐下来,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做学习型家长。如果连我们家长都做不到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那么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5.科学的教育方式。孩子要不要打?我个人认为有些孩子必要时需要打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不能动不动就打,孩子毕竟是孩子,做错了事,问清原因,跟他讲讲道理。实在不行再给他点教训,但次数要少。实践证明,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不仅身心受到伤害,而且还会有暴力倾向和转向攻击行为。就是说,家长在家打骂了孩子,孩子可能会把这种动机转向期负别人,尤其是别的孩子。所以在初中里,有许多孩子打架闹事,我觉得家长应该先从自身找一下原因,是不是在家庭中,自己的一些行为影响到了孩子,导致了孩子日后的种种的违纪。所以我们说教育孩子要蹲下身子,孩子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倾听孩子,不能用大人眼光来看孩子,要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比如有的家长说,孩子做作业怎么就那么慢,写的字怎么就那么难看?作文也不会写。但请您不要忘记了,孩子只是刚刚开始,只要他们尽力去做,认真去做就足够了,我们练了二十几年,三十几年才达到今天这个程度,为什么非要用我们的眼光是衡量孩子呢。耐下心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就是最优秀的。

古人教子“七不责”

①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给孩子以尊严。

②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不要责备孩子了。

③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否则,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④饮食不责:正吃 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即不在饭桌上教育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⑤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⑥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⑦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

 

6.优秀品质的培养:如责任心:对于老师布置的一些事情,家长不要对此不屑一顾,因为老师们布置一些事情都是有一定的目的。例如要打扫卫生了,老师要求带抹布、小桶等,如果你说:咱家没有,你老师怎么那么多事。那好,你的孩子不但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劳动机会,而且也许从那时开始,他对这个老师对这个集体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安全感,也或许他的责任心从那一刹那开始就不会形成了。在这个物质不再缺乏的年代,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是在一点点儿缺失责任感的培养意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孩子在学校破坏了公物,现在很少有学校有老师让孩子赔偿,因为学校不缺,坏了再去领一个。所以在我们班,只要是损坏了东西,不管是谁的,我都要跟家长交流好,然后让家长买了,让学生带来赔偿。不是缺这个东西,就是想让孩子知道,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再比如,两个孩子打架了,老师一问,哪个孩子一张嘴主语一定是“他”而不是“我”,说的都是对方“他”的不是。所以在处理时,我总会跟他们说要用“我”在陈述这个事实,完了你们就知道自己哪儿出了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

另外学会感恩,比如学校在一些节日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等布置的一些实践性作业,实际上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爱别人。我们的孩子现在只会接受爱,不会付出爱,没有爱心。爱心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以前我们的家长教育我们的时候,有好东西都是先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再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最后才是自己。我觉得除去当时因为物质的溃乏,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而现在我们的一些年轻家长包括我个人在内,这种感恩教育意识很谈泊。

二、孩子上学后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1.拼音难的问题。

不管是否是在幼儿园学过拼音,一年级的拼音枯燥难学,与生活联系不大,所以是一个难点,而这个难点又放在了上小学的开始。所以我个人认为,有些孩子对语文不感兴趣,就是因为拼音使他们失去了信心,所以在学习拼音的时候,我们家长要以鼓励为主,并适时地给孩子一些帮助,不要急于求成,因为熟练地拼读需要用整个一年级来慢慢地焐熟。很多时候,也许在放学的路上,也许在放学的路上,你貌似无意地拼读,就能慢慢培养了孩子的语感,有时候,你再故意拼错一个,他就会立刻给你指出来,你这一示弱不要紧,孩子的信心有了,能给你当老师了,他学习的劲头也就更大了。如果家长觉得孩子接受得慢,可以找有经验的老师提前给预习一下,但是预习时间不宜太长,且最好不要学完,主要是找准难点:拼读。

韵母表(24 个)a o e i u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四声)

声母表(23 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整体认读音节表(16 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音节:韵母自成音节、整体认读音节、两拼音节、三拼音节

  á   e    ái                    bá        huá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畅。(删去或略讲)

2.识字难的问题。

语文学习困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低年级识字难。有人可能会说,急什么,孩子六年级毕业,还不都识字一样多,话是这么说,事实看起来好像也是这样。但是这六年的学习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只有孩子知道,如果在识字一开始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识字过程中有了自信心,那么这六年的学习是快乐的,收获是大的,也是成功的,反之则是痛苦的学习。

识字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实事求是地说,即使课堂上老师变着法,又是游戏又是活动地和孩子们在一起识字,更多地是教给一种方法,如果孩子在课余时间不去读书,不在生活中识字,那么孩子的识字量肯定上不去,识字效果也不会很理想。但凡识字快的孩子,实际上是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这些字。所以识字最好跟生活联系在一起,跟读书联系在一起。比如和孩子逛街,逛超市,可以指着门头匾上的字,商品商标上的字,有意识地问问孩子,这些写的什么呀?激发兴趣的同时,也容易记住这些字。比如读书,我们的常用汉字就是三千,孩子们读书,实际上是与这几千字反复见面,就跟见人是一样,见得多了就认识了,就熟悉了。

3.读书难的问题。

 

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不爱读书,给他买了好多书,直接不读。”有时我会问家长:“你读吗?”经常会问的对方面红耳赤。以后跟家长熟了,我就会说,你都不读还让孩子读,别为难孩子了。

曾经给孩子们讲过一个故事。(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么变成为了好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这个故事给我们大人的启示我无需再说,而对于教育孩子的启示我认为是: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享有的教育资源是一样的,而且时间很有限仅六个小时,然而不同的是在不上学的时间里,我们家长有没有重视孩子教育,有没有引导孩子读书。孩子的差距,更多的是在家长,在课余。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家庭智力生活背景,即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于学龄前,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智力生活的状况。” 现在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会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阅读能力拉开了距离。当然我们的孩子还只是一年级,我们不是要求他现在就读好多书,我们的目的是要他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起他们读书的兴趣。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孩子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最终他一样可以拥有值得骄傲的阅读能力…这些好习惯一旦养成对孩子将终生受益,诚然,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我们可以慢慢来, 从现在开始,督促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

读书,读什么书?

学生读

    (1)经典要背诵的,三百千,《弟子规》等。经典古诗词等。《论语》《大学》等

(2)经典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驴小弟变石头》等(与识字结合相互促进)《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适合家长读,上面的绘本推荐和阅读指导)

(3)经典类文学作品(部分识字快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读,到二年级合适)

(4)休闲杂志等

家长读

(1)亲子共读一本书,比如绘本,经典诵读内容

(2)家教类书

《请跟我来当好一年级家长》薛瑞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伊建莉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

《朗读手册》崔利斯

《0-12岁亲子阅读》邱冠华

学校发《牵手两代》用书等

http://wfsgmll.blog.163.com/blog/static/1713449020128735052982/mailto:学校发《牵手两代》用书等sczxxxb2010@163.com密码sczx1234554321

当当网,卓越网。

    三、和大家分享几个教育案例,不管是以前听过的还是没听过的,我们都来思考一下。

 案例一:《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你的身边有我》194页(处理好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有一位家长向孔屏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她说自己的儿子为一道数学题请教老师,老师连续讲了三遍,孩子一直没有弄懂,老师在同学们面前生气地说了声:“你怎么这么笨呢?猪脑子啊你?”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当时,儿子窘得红了脸,一方面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一方面对老师充满了怨恨。等放学回家后,儿子含泪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气愤,对着儿子说:“做老师的怎么可以这样侮辱学生呢?不行,明天就去找学校领导为你讨回公道,如果讨不回公道,咱就和老师法庭上见!”结果,这位妈妈把事情反映到学校领导那里,那位老师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很严厉的处分。事情本来也就过去了,可是她担心老师从此不能公平地对待儿子,不久后就给儿子办了转学。原以为儿子在新的环境里会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不料儿子先是对老师失去了应有的感情,既而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最后干脆不去上学了!她问孔老师,这件事是不是做家长的从头到尾都做错了?

孔老师给这位家长讲了她身边发生的一件事:

她的一个同事的儿子因为早到校几分钟被值班的老师抓住,所在的班级因此被扣掉一分并失去应得的荣誉。儿子感到内疚,主动向班主任老师认错。当时,班主任因为失去了应得的荣誉正恼火,大声训斥了孩子,最后竟失控地打了孩子一把掌。这一巴掌下去,孩子耳朵立刻流出血来,并发生了听觉障碍。

当孩子妈妈赶到医院见到儿子时,儿子使劲抱着妈妈呜呜地直哭。妈妈紧紧抱着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真到儿子平静下来,妈妈才说:“孩子,学校是不是有规定,不准早到校?”“是。”“那么你早到校意味着什么?”“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你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使班级失去了荣誉,老师该不该批评你?”“该。可老师不该打我。”“妈妈也认为老师不该打你,可老师也是人,老师也会犯错误啊。再说老师实在是气过了头,要知道,失去荣誉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全班同学啊!”“我知道了。”“你能原谅老师吗?”“能。”“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这位妈妈在做好儿子的工作后,背着儿子约见了班主任。她首先向儿子的班主任道歉,说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是自己的失职;同时,为了儿子能够依然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她恳请班主任就打儿子一事能当面给儿子道歉。班主任老师早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况且事后,家长非但没有指责他,还表示最大程度的理解。于是,班主任老师亲自到医院向孩子道歉,并请求孩子的原谅。

这天,等妈妈一踏进病房,儿子激动地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老师今天特地来给我道歉,我没有想到老师还能向学生道歉,我太感动了!”

这位老师在办公室里谈起这件事时,几乎泣不成声,她说儿子被打成那样,她真是心疼啊,一连几天都吃不下饭。可是她不能因为心疼儿子就摧毁老师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那样对儿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呀!

请大家不要误会,在这里引用这个案例,并不是想淡化这两位老师的错误,相反,我个人觉得这两位老师犯的错误,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是片面的,我们成人对老师的看法是比较全面的,但是我们要把对待老师的最好的态度展现在孩子面前,你对老师有好的评价和看法,孩子对老师就有好的评价和印象,“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孩子喜欢这个老师,就愿意学老师所教的这一科;反之,如果你整天对老师这也不满,那儿也不满,甚至对老师天天骂骂咧咧,那孩子对待老师,对待别人会有一个好的态度吗,他能好好的跟着老师学习吗?他又怎么会对别人友善呢?

比较上面两位家长的做法,我们应该能够权衡出利弊轻重,毕竟在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家长应该妥善处理解决好孩子与老师的冲突,不能让老师一时的失误再加上家长一时的冲动毁了孩子的一生的成长。

案例二:罗森塔尔效应(我们应给孩子什么样的期望值)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期待效应”,它又分为积极期待和消极期待。罗森塔尔教授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更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从小白鼠的实验得到启发,这种效应能不能发生在人身上呢?罗森塔尔教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威望,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所以我们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家长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

与之相反,心理暗示的作用: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说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网球名星,叫吉姆.吉尔伯特。这个女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意外,就是她跟着她的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一般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妈妈没有检查出来有这种隐忧,所以孩子蹦蹦跳跳地去了,以为跟妈妈一会儿回家了,结果她就面临了她生命中令人惊詑的一幕,她看见她的妈妈就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这孩子的心中被放大到多大?也许她没有去经历心理医生的调整,也许她这一辈子没有想过怎么去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所以她牙疼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直至她成为了著名的名星,她已经拥有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她疼痛的牙齿折磨得实在受不了了,家人都安慰她,说牙医请到家来,咱们不去诊所,在家还有你的私人律师,有你的私人医生,有所有亲人陪着你,咱们就把牙治了不行吗?结果就在她海滨豪华的寓所,牙医在旁边整理手术器械的时候,一回头,看到这个人死了。还没有开始,这个人就莫名其妙地死了。所以当时记载这件事情的报纸,伦敦的报纸用了这样一句评价,说她是被自己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这个念头有多重呢?这就是一个人心里面暗示的力量,这就是她生命中一个至极的遗憾,这个遗憾以令人惊诧的方式放大,能够结束一个人的生命。

其实我们不见得会面临这种极端的例子,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生命的缺憾。那么这个缺憾有的时候会变成我们自己的一种暗示。

重述这个理论的目的是想让咱们都来反思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细节:有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讲一些“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太让我失望了!”“你怎么就不如人家谁谁呢!”……有没有在孩子在场的时候同别人谈论孩子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问题?“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夸张了些,但这种积极的期待对孩子的成长的正面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当然这种夸奖要讲求一个度,不能不管对错一味的对孩子表扬,这样就失去了表扬的真正意义。

当然,这个期望值的高低因人而异。《中等生》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二十三号”。她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二十三。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二十三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上印着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  可她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输着液体,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瘦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二十三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手段,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二十三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  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写出你来最欣赏的班里面的一位同学,并说出理由。很多理由是: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

我开玩笑的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的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毛衣,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的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儿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了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案例三:(如何激发孩子的部学习动力)

故事:一群淘气的孩子总往一个花园里扔砖头,主人很无奈。有一天,他找到这群孩子说:“我看你们扔得很高兴,不如进行一个比赛,谁扔得最远可以得到10块钱。”孩子们一听来了劲,奋力地扔,优胜者果然得到了钱。第二天,主人又来了,说今天第一名只能得5块钱。孩子们仍很兴奋,5块钱也不少呀。第三天,奖金降到了一块钱,有一些人嫌钱少就走了,仍有人继续玩。第四天,主人说今天胜利者只能得到一毛钱。孩子们听了很不屑:“就1毛钱,谁给你扔啊!走!”孩子们走了,再也没有来过。

故事中,这位主人一开始成功地将孩子们的内在动机变为外在动机,即把对玩的兴趣变成对奖励的兴趣。但当奖励降低到不值得为之奋斗的时候,活动便停止了。其实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在很多时候就是用这种方法消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画画、弹琴的兴趣。比如我们的孩子对弹琴很感兴趣,这时是对弹琴本身感兴趣,所以自己很愿意练习。但突然有一天,她心情不怎么好,不想练了,这时,我们家长就说了:“你今天好好练,练完了我给你买你喜欢的什么什么东西!”好了,孩子开始练习完果然得到期她想要的东西,但是以后有很多次都这样,并且往后的很多次中,我们给他们提供的物质奖励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的时候,他们便不再弹琴了,这时不但不要你给她的东西也不弹,而且是已经对弹琴本身已经不感兴趣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明白了:物质奖励不是万能的,要慎用。如果用不好,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还会把原来学生对这件事情的兴趣消磨光了。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心中本来有自发动机,比如学习,画画,弹琴等等,可是我们往往不承认,我们认定孩子必须由我们来推、来拉、来软硬兼施,否则他们就不会前进一步。于是有各种各样的评比、排队、奖罚措施,把孩子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外部了,而他们内心的自发动机就渐渐关闭了。

案例四:《一位家长与家长会》(做一个有爱的家长,不放弃)

第一次开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五十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四十九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二十一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了,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儿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法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读了这个故事,我只想说一句话:作为家长,不要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家爱,哪怕是所有的人都对他放弃。

案例五:《二美金的价值》

这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他发现七岁的儿子正靠在门旁等着他。

儿子:“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爸爸:“什么问题?”

儿子:“爸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爸爸:“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爸爸觉得很诧异,奇怪孩子怎么会想到问这样一个问题,又觉得有些生气,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刚才数学老师还打来电话,让家长好好管管孩子的学习。这个孩子,考试没考好,还想要钱买东西,爸爸怎么能不生气!

儿子:“我只是想知道,你一小时赚多少钱?”

儿子的眼神哀求地看着爸爸,爸爸却早已不耐烦。

爸爸:“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6元钱。”

儿子:“哦,”儿子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爸,可以借我2元钱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赶紧回到你自己的房间。你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你不仅不体谅大人,还把学习弄得一塌糊涂。”

儿子沮丧地低着头,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并关上了门。

爸爸坐下来还在生气。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爸爸走进儿子的房间,问道:“你睡了吗,孩子?”

“爸爸,还没,我马上就睡。”孩子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今天很累,所以脾气不太好。给你吧——这是你要的2元钱。”

“爸爸,谢谢你。”儿子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爸爸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爸,我现在有6元钱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这是我在讲《爸爸,请多陪陪我》这一课时做讲过的一个故事,我告诉孩子们说明天下午咱们开家长会,这次家长会,无论如何让你们的爸爸来开,结果当时我们班四十九个孩子,除一个家长请假,其余的全来了,但只有三个是男家长,而且这三个男家长里面还有一个爷爷。当我讲了这个故事后,在场的家长全哭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教育孩子不光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同样也要关心孩子,因为孩子需要父爱。所以说教育孩子过程中,母亲代替不了父亲,父亲也代替不了母亲,只有两者都有了对孩子来讲才是完整的爱。

 

以上交流不成系统,只是我的教育生活感悟的一些拼凑,零零碎碎,仅供大家参考,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试试,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也期待与您交流,希望这些肤浅的做法和想法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谨记一点:教有法,但无定法。孔子他老人家都提倡“因材施教”,今天的我们也应当学习,不一样的孩子用不一样的方法,不一样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有成就感,才会让我们的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我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
被误解的“放养教育”,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爸爸为女儿搭建迷你演播厅,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
哥哥辅导妹妹写作业崩溃:做到这几点,比吼一百遍都有用
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你自己偷懒,却指望孩子有自制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