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相当大一部分传统文化已消逝殆尽,所以近年来突兀兴起的“保护传统文化”开始膨胀发热,各地争创活动此起彼伏。这样的活动从长远来说意义深远,是对五千年文明古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给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实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譬如说吧,端午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是对传统文化的褒扬与传承,是符合当代核心价值观的。

事情的发展总是存在两面性,关于保护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申遗问题,最近有点白热化,即“为了利益而文化”,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譬如说吧,一些地方为了提高政绩,抢占先机,只要和名人挂钩的,都会变成相关的景点,什么孙悟空的故乡等,体现了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不协调。

这里所称的核心价值观即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在全社会实现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产物,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展传统文化是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核心价值应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

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是汲取养分,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营养丰富,当代核心价值也仍然需要从中汲取养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曾经说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中华民族人伦道德的基石,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世瑰宝。”所以个人觉得之于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极具代表性。

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孝意识、孝文化之于我国,可谓久矣。亘古就有舜孝感动天之说,而后凡尽善尽孝之事亦不计其数,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门人子路“百里负米”,汉文帝刘恒“为母亲尝汤药”,宋代朱寿昌“弃官寻母”,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元帅亲为其母洗尿裤,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田世国——

 

捐肾救母,无不演绎着中华文明之优良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弥足珍贵之财富。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人的要求十分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认为只有个人的品德修养好了,家和万事兴,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顺,家庭和睦,才能担当“治国平天下”之重任。这些都是每个时代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相当充足的养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核心价值观向更高层次发展,但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失衡。在一些地区,一些老人无家可归,一些老人因为赡养问题把子女告上了法庭,一些老人被“送”进了猪棚、车库,这是对“孝”的亵渎,这是对“孝”的挑战,更引起我们对“孝”的深思。在《孝经》上也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也就是说,你不爱自己的父母,去爱其它的人,这和个人的德、行是相违背的;你不尊敬自己的父母,去尊敬别人,这也是和礼相违背的。又比如说,上班族每天奔波于生计,而忽略了年迈的父母,等到“空时”再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恐怕为时已晚。很多人都会说,“我爸妈说让我好好干,不用担心家里。”其实,有时候你不妨突然回家一趟,父母的喜悦之情是否溢于言表?岁月无情,父母已经为我们奉献了大半辈子,而今,我们应该学会关心、照顾他们。每个星期抽空回家陪陪父母,这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情。莫等人去楼空茶凉,方醒悟,空悲切!

所以单就“孝”而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其中也有不值得提倡的部分,所以我们学习其中的精华部分,摒弃糟粕,我们一方面要挖掘、继承、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社会的特性和需求。

传统文化的日趋形式主义与核心价值观不符 

拿到这次主题是3月初,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且是一年当中节日最闹猛的一个月,3月3日——爱耳日,3月5日学雷锋,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3月22日——世界水日等一系列节日,各地也举办各种活动欢度节日的到来。

行走于街头,每日都有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上演,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延续,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如果你观察仔细,你也许会发现这些活动有些人群涌动热闹非凡,有些却“门前冷落鞍马稀”。这其中包含了一对深层的社会矛盾,即传统文化的日趋形式主义与核心价值观不符。

譬如说,3·5学雷锋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学雷锋之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但现在民间有句戏语:“雷锋5号来,6号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国家设定学雷锋日的初衷一定不是这个吧!我们不妨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实事。中国的节日那么多,你每一个都弄,只是拍了照片,留个纪念而已吗?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弘扬传统文化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而中国的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应该加以弘扬的,但我们应该“张弛有度”,把握好一个度,把传统节日做好了,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虑,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少做或者不做一些劳命伤财,无益于老百姓的事,这才是中华文明传统之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学雷锋经过几代领导人的认可,也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好的榜样,我们年轻人必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多做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领导干部要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多了解一些民情,真正阐释雷锋精神的真谛!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是形式主义的延续,形式主义日益扩张,各企业、单位、机关等都会受到“形式主义之风”的影响。比如说一些项目、活动、检查只是走走形式,然后冠冕堂皇的落地生根,这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不相符的。

如何做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协调发展 

2011年,为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唱红歌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红红火火。红歌即红色歌曲,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唤起了人们的红色记忆,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尤其对于老一辈,红歌对于他们意义深远,许多老革命、老战士、老同志,激情满怀地唱起了红歌,缅怀过去。的确红歌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了一剂青春活力,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各地也掀起了非常闹猛的红歌歌咏比赛,群众报名踊跃,气势恢弘。红歌活动意义深远,对弘扬正气,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而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下级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而把唱红歌,树正气的最基本目的放在次要的位置。譬如说,每个单位都要拿出节目,统一服装,人员补贴,耗资不是一个小数目,还要安排时间排练,人力资源投入也较大,这个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味的“一刀切”。

红歌之所以经久不衰是有其历史原因,每一首歌后面都有故事,能够流传下来的都是经典之作。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政府部门的任务应该是顺应群众的意愿,加以组织和引导,让红歌唱响中华大地,而不是“阵风效应”,做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和谐发展。

陆地认为,核心价值观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社会而言都至关重要,一个社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做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协调统一。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胡景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文化与价值观作了重要批示,我们街道、社区、村领导都非常重视,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带领群众唱红歌,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传统乡贤文化不能一概继承
于漪:今天我们的语文该教给孩子什么基因?
寻找安详、核心价值观跟传统文化
当今传统文化热的静思
传统文化到底有没有糟粕?哪些是糟粕?
传统文化的糟粕之一:五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