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季养生一(气候篇)

2012-4-21 15:20:47 上传
下载附件 (65.32 KB)


     春季末了,炎热的夏季就扑面而来了,火热的季节来临了,养生也就热火起来了。

    夏季是火热之极的季节,因此说起夏季的养生,首先要了解气候的特点。


    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的气温和地温在不断上升,气温变得温热进而炎暑,在这样的炎暑之日,自然界的生物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枝繁叶茂的征象,古人用“蕃秀”形容这种征象,这种征象表现出植物的精华显露于外,尽情的挥洒和释放自己,生命的势头是向外向上的,菁华露于外,尽显其姿容。这种外显的特征既是地温和气温升高的结果,更是地球与太阳位置转移到一定位置时这一根本变化所使然。古人讲天人合一,植物是这样,人也是一样,这种所谓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植物和动物的身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主宰生物身体的内在的一种精华与地球和太阳的一种和谐统一,或者说是一种本质的也是原始的天然的一种适应,或者说是所有生物在自然界这一指挥棒的调教下的一种自然表现。


    四季之中,夏季是温热之极,作为灵性最高的人,夏季养生自然要和气候相适应,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中经文说的很透脱,这就是“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意甚为明了,又因为心气和夏季之气化相通应,心气主神明,又是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养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夏季养生应适应而不悖逆自然气候是养生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尤其是在这气候偏极的时节。


    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形象而确切的描述和记录了气候的特点和足迹,而养生也是依据节气的变换来调节身心,以很好的适应自然从而使生命达到最佳的状态。


    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过后,气温继续攀升,地温也明显提高,植物开始发芽吐绿,麦子拔节,百花始发,生机跃跃。谷雨节过后十五天就是立夏了,当此之际,人的气化之机经过了春季的“生”,而进入夏季“长”的季节了,尤其是脉的功能活跃起来了,脉笼络着真气向外凸现,真气布散于外。


    古人认为夏季主“长”,所谓的“长”于植物就是生长地面以上的枝干,与人就是浅表的百脉开通,血气流布,具体表现就是皮肤调柔润泽,汗孔疏通,健康者皮肤扪之不是很热甚至还有点发凉,这是因为汗液蒸发时带走体表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在冬季皮肤干爽易形成皴裂的情况在夏季绝少有,这就是夏季真气在外的表现,,这里说的真气绝不是一种热气,人的真阳之气并不是热气更不是火气,可以理解为这种真气是一种自然界赋予生命的一种灵秀之物,这种灵秀与太阳地球是通应的,这种灵秀之气动植物皆有之,到了夏季这种真气向外生发于自然的相互感应所形成的这种证像,就叫做长,这种长是由心气所主使,因此中医认为心气通于夏气。这种生发是天然的,自然而然的发生,不要人为的去遏制,也不要人为的去助长,这就是法其自然。


    立夏以后,尤其是孟夏之际,天气主要是温热,此温热比之燥热难耐的暑热而不及,比之柔和绵软的春温而有过之,这正是天气与地气交合形成的君火当令之时,也正是夏季的本气,温而不燥,热而不炎,这样的时节,正是夏收植物完谷实粒种子成熟和秋收植物下种的好时节,因此小满芒种节气就在这时节。


   此时节,人们的养生就要遵循古人说的“春夏养阳”的教条,这里说的养阳,不是猛吃温补的药物,而是要谨小慎微的护佑人身的阳气不受损伤,保护脉络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好能采纳自然界的阳气以为己用,同时不冷水沐浴不久坐卧寒凉之处以防心阳之气受损,不食冰冷的饮食以防止脾胃阳气被遏制而影响生发,保持心态淡然心情欢畅血脉流通舒爽的心态,只有做好夏季的阳气的通泰和护顾好阳气,才是秋季收敛的基础,也是冬令闭藏的根本。


    夏至节,正是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次日之后,太阳南移,夏至前后正是气温达到顶峰时期,但是大地的温度还没有到达峰值,就是说天气很热了,但是地温还在升高中。古人讲的“夏至一十八,冬至当日回”,说的就是冬至日人们当天就觉得太阳北移了,但是夏至日,太阳毕竟直射点在北半球,对于北半球的人来说十八天后才觉得太阳南移了。古人又说了“夏至一阴生”,就是说夏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天气就开始下降了,阴气从这一天就开始滋始了,这就是一阴生,但实际上温度还在上升,这是因为大地温度还没到达峰值,所以夏至后一阴生并不凸现,实际是天气更加燥热进入暑天,因此夏至后的节气是小暑和大暑。


    大暑节气是地温峰值之时,大地白天吸收太阳热量,晚上释放出来,因此大暑时节炎暑横行,流金铄石。天阳和地阴的变化不是同步调的,这就像男人和女人的情爱,当男人磅礴而出的时候,女人却姗姗来迟,天地阴阳迟速缓慢不一样却有自然之妙。求同乃人心之私,有异乃自然之趣。


    在夏至到立秋这段时间,气温下降不明显,又由于大地的放热盛行起来,大地晚上放出热量,因此昼夜燥热难耐,暑热横行,又因为大地在辐射热量的同时又夹杂着水蒸气,所以暑气尝尝伴随着湿气,此时人气在外则浅表之极,络脉开张,一旦护佑不周,暑湿之外邪浸入络脉,浸淫肌肤,或深入奏里甚至于进入脏腑肆越为患,将为祸不浅。而且这种情况感受邪气大多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导邪气入身的,一旦发病还不知道何时来得的。


    同时在夏季有伏阴一说,所谓伏阴,就是说夏季人的真阳之气在外,在内的阳气相对不足,温暖脏腑的真气少一些,这就是伏阴。这就像地下的水,夏季是凉爽的,到了冬季反而不是很冰凉,人和自然也有相同的一面。因此炎暑之日最忌讳的是饮食冰冷,受凉太过,冰冷的饮食进入体内需要人体的热量温暖它,这就加重了内在之伏阴,因而伤及脏腑气化功能。但是夏季人体水分耗散大一些,需要水分,最好是热水内服,这是养生之妙处。夏季食冰饮凉,爽于口咽,伤于脏腑。至于身体确实强壮或内有实热者,另当别论。


    在《黄帝内经》上关于夏季养生的经文如是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咳哕,冬至重病。”这段经文完尽的说出了夏季养生的妙诀。


    所谓“蕃秀”说的就是夏季自然界的物像特征;“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说的就是夏季之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公公的信息和能量是最多的时间段,天气炎暑,地气温热,天下万物尽情发挥彰显自己以应和这种天地自然的交合,这指的是自然界;而对于人来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当然就是起居养生了,早睡早起,夜里安睡,昼日不要厌恶太阳的温热,更不要厌恶夏季白昼的漫长;“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在此的“志”字,指的是心志,就是心所主宰的神明,和志气,志向的意义迥乎不同,就是说夏季使神明不受压抑,而且顺乎自然的外显与天地之气相通应,完成心气主时之令;“使气得泄”这种外泄绝不是漫天的张扬而不能收摄,更不是一去而不能复返,恰恰是真气经历了冬季的闭藏,春季的生发,到了夏季该是生长的季节了,这里的“长”指的是一种生物的征象,一种天人相应的自然规律,这种规律仅仅是四季中生物的一种表现之一罢了。


    “若所爱在外”,这个“爱”字正是点睛的字眼,古人形象的把这种真气外显的气化规律比喻为就像人的仁爱之心一样向外表露,“爱”是仁慈的,向善的,敦厚的,淳朴的,当然也是自然的,平和的,规律的,有原则的,符合天地自然之道的,也是符合养生的。“逆之则伤心,秋为咳哕,冬至重病”,这段文字说的是违背了夏季“长”的这种规律,那么就伤了夏季的气化规律,此处的“心”绝不是胸中的红鸽子心脏,而是心气所主使的气化,这种气化一旦受损,到了秋季收敛的季节,就形成了无物可收敛或收敛不了局面,就要伤及肺的当令之气了,这就会出现咳嗽,哕等一系列疾病,肺气伤了,到了冬季就不好闭藏或闭藏不了,这时就会闹出大病来了,尤其到了冬至之日,一阳生的时候,莫以名状的疾病就光临了,所以古人警告说重病而不是给出具体病名,就是已经很复杂了,气化彻底打乱了,至于出现什么境况难以预料,所以养生不可不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8年五运六气--传统中医养生
时化之常:六气正纪十二变之第一变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二)----马有煜
方药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15
郑钦安先生学术思想 | 同有三和中医
古今医家论咳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