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看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是顶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

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

春季捂对4个位置,不但养生效果事半功倍,

“一年无病”的效果分分钟达到哦!

春季气候多变,冷热不定,

是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

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

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达到保养的效果!

春捂:7天15度,就能严防5种严重后果!

医学气象学显示: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

比如感冒、消化不良、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

“最近医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很多,

冷空气刺激是主因,尤其是老年人,

适应能力差,因为血管硬化更为严重,

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状动脉梗塞”。

春捂时机:7天

从时间上来讲,一是要把握时机,

做到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

减得过快有可能减出病来。

总的来说,春捂要捂到清明时节方可告止。

春捂温度:15度

把握好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

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

就可以不捂了。

5个部位捂住了!保证一年的健康!

春捂不是穿棉袄,

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

捂的位置有重点:

早春时节,手腕、腰眼、

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01

春捂第一个关键

手腕:守全身血脉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

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

能够强化脏腑。

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位置

神门穴在腕横纹上,

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主治病症

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

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

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

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

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02

春捂第二个关键

腰眼:肾好一切都会好

(▲ 为了图示清晰,只有一侧,在中点两指宽对称的另侧还有一穴,刺激时需容易按压、热敷。)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

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

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

按摩腰部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位置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

左右二指宽处。

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该穴,可温暖肾阳。

方法

除了点按以外,可两手握拳,

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

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

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3

春捂第三个关键

小腿:聚阳气、一年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

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

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

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

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位置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

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

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

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4

春捂第四个关键

肚脐:启动胎息能延寿!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

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

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

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神阙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揉中法

  1.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聚气法

  1. 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意守法

  1. 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阙,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春捂秋冻

四个字凝聚着中国5000年的中医智慧以及百姓的期望。

来源于万病不求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捂4处,一年无病!
关于春捂,你做对了吗?
春天把4个部位照顾好了, 一年少生多种杂病!
春捂四处,一年无病!
春捂秋冻就是穿厚衣服不脱吗?
春捂秋冻,不生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