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蕾丝·凯利居然骗了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在拍《电话谋杀案》时曾说,他那时就像一块没有电的电池。打那以后,他就离开了华纳兄弟公司,转而与派拉蒙签约,很快春风得意,不光由此在经济上获得极大好处,连体重都减了150多磅,从历史最高峰的340磅降到189磅,获得雅号「最苗条的悬念大师」。难怪他后来对特吕弗说:「我感觉创造力回来了,电池又充满了电。」



希区柯克(左二)


《后窗》这个故事原本是Cornell Woolrich发表在通俗侦探杂志上的小说,后来版权辗转落入「好莱坞教父」——王牌经纪人Lew Wasserman手中,是他卖给了当时仍在华纳公司的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在此前的工作中,极为依赖妻子Alma Reville替他修改剧本。Alma后来患病住院,停止了日复一日的编剧工作,不得已,希区柯克才开始信任其他编剧。



《后窗》(1954)


Woolrich的原始剧本仅是一个简单的谋杀故事,希区柯克想到了自己1944年拍的那部不算成功的影片《救生艇》(Lifeboat),他将《后窗》的情境修改为类似《救生艇》的狭小封闭空间,想以此涵盖人生万象。正如希区柯克后来对特吕弗所说,《后窗》吸引他的是拍出一部完全「电影化的电影」(cinematic film)。



《救生艇》(1944)


希区柯克明确指出角色是为詹姆斯·史都华和格蕾丝·凯利而专门设计的,这两人都与希区柯克合作过。凯利极为欣赏希区柯克,也挺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导演在拍《电话谋杀案》期间就不停地给她讲下一部电影将如何如何神奇,为此她拒绝了同马龙·白兰度搭档主演《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的机会。


所有人都相信,史都华和凯利的角色完全取自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与英格丽·褒曼的那段绯闻。




希区柯克还从两个真实的谋杀案件中得到灵感,其一是凶手杀了一个女孩,将她分尸,其二是一个男人杀死妻子,并声称妻子出了远门。希区柯克将两个案件揉进剧本,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推销员杀妻分尸的故事。


剧本完成后受到《海斯法典》的百般刁难,审查官批评故事中的一些元素不妥:Torso小姐穿得过于性感了,Stella的黄色笑话低俗下流,一对新婚夫妻间无休止的亲昵举止,主人公Jeff和Lisa之间频繁的性关系暗示⋯⋯


这一闹,华纳公司开始嫌烦,想终止这个拍摄项目。这个时候,派拉蒙趁虚而入,答允给予希区柯克更大的权力和更少的限制,金钱回报上也丰厚许多,很容易地就将他挖走。希区柯克从此迎来他在美国电影生涯的高峰。




另一方面,华纳公司的大老板杰克·华纳开始对演员变得非常吝啬,不愿意给加里·格兰特或者詹姆斯·史都华这样的明星最高的酬金,而且明星特权越来越少。很多演员意见不小,派拉蒙表示愿意负担最高水准的片酬,让希区柯克继续使用这二位爱将。史都华甚至经常参股投资,拿很低的片酬,最后从利润里面提成。


希区柯克踌躇满志地开始工作,他原打算到纽约的格林威治村(也就是西村)实地进行,但最后还是决定在派拉蒙的摄影棚内造一个住宅小区出来。为了接近格林威治村的风貌,他派出四个摄影师到纽约,用各种角度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拍出那里的风景以作参考。




派拉蒙花了近10万美元,用两个月时间造出当时最大的内景,有38英尺宽,185英尺长,40英尺高。史都华的房间在电影中位于第二层,实际上就在地面。整个场景包括31间公寓,其中重要的12间经过完全细致的装饰,也就是出现在史都华照镜头视野正中的那几家。


这样浩大的搭景在当时是罕见的,电影还在拍摄,剧照已经在报刊杂志上流传,还有人专门前往参观。片场用了大量的照明设备,具体来说超过1000盏弧光灯,还有2000多盏各种各样的小灯。


灯太多,自然放热高,以至于触发了现场的自动灭火装置,拍摄过程中时不时喷出水来,希区柯克不得不随身带着雨伞。




摄影师Robert Burks为了拍下对面公寓中人物的细节举动,设计出一种大吊臂,可以在庭院中自由移动。因为影片的大部分镜头是在史都华所在的房间中拍的,希区柯克几乎一直呆在这个房间里,通过无线电设备与对面房间中的演员沟通,而那些演员都带着肉色的耳机。


Edith Head,是和希区柯克长期合作的服装设计师,曾获得35次奥斯卡提名,赢了8次,是好莱坞戏服设计泰斗。在《后窗》中,导演要求她为每一个哪怕是位于画面边缘的演员设计独特的服装,不仅要让观众很容易分辨而且要和主角建立联系。


比如Lonelyheart小姐一身鲜绿色,不仅让人过目难忘,而且格蕾丝·凯利旋即也是以绿色出场,这在二人之间建立了某种对照,以Lonelyheart的悲伤暗示凯利与史都华间的关系会出现问题。




女主角凯利自然是设计的重点,这也是希区柯克的一个怪癖,他对女主角有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要求,像后来在《迷魂记》要求金·诺瓦克不穿内衣,这次他示意Edith Head在凯利的胸罩内装上衬垫,这样看上去更像穿着紧身胸衣。


不过这次Head没有听导演的话,她阳奉阴违了一次,「串通」凯利没有作修改,希区柯克却不知道,还以为二人已经奉命行事了呢。




最有意思的是对Raymond Burr饰演的杀人犯推销员的造型设计,希区柯克令他留着短短的白色卷发,扣上衣领扣,显得保守而古板,而且是个大烟鬼。


这都是为了和大卫·塞尔兹尼克的形象靠拢,塞尔兹尼克是邀请希区柯克到美国拍片的第一位制片人,两人之间关系复杂,外人难辨,既亲密无间,又争吵不断。这大概算是对其的调侃和报复。




再来说说詹姆斯·史都华与希区柯克间的关系。可以先对比加里·格兰特,此人生着一张国字脸,方正、端庄、高贵,仪表不凡,风度翩翩,但为人挑剔、难以取悦;史都华则不同,他对工作十分投入,每天自己带盒饭到片场,而且非常平易近人,好说话。


对希区柯克而言,史都华更像一个合作者,不仅是因为史都华的个人公司经常对影片投资,而且史都华本人参与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的各个阶段,这种方式对加里·格兰特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希区柯克同史都华关系非常亲密,默契良好,但在私底下两人很少接触,回了家也不通电话。


不过在片场只需要希区柯克一个眼神,史都华就知道该怎么去演。史都华说,希区柯克几乎从不和演员讨论具体演法,他选择的演员一般都要能够明白他的意图,只要导演一声「action」,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才行。


希区柯克有时候会从大椅子上站起来,走过来对史都华说:「这场戏有些tired了吧?」然后不多说一句话,又走回去坐下。史都华就明白了,导演对他掌握的节奏和时机不满。




他们之间的这种交流沉默而有效,经常只需双目对望已一切了然,难怪有人将他们戏称为「希区柯克夫妇」。


可惜的是,四年后《迷魂记》票房失败,希区柯克归罪于史都华太老,对观众没有吸引力(可第二年他用了更老的加里·格兰特演《西北偏北》获得成功,可见不是这个原因),以后再也不愿和他合作,哪怕史都华主动示好也不肯,只是两人后来仍保持了比较友好的关系。



《迷魂记》(1958)


其实史都华也不是一贯的温顺,他有时候也很自负,如果一场戏他坚信自己的感觉是对的,他拒绝服从任何人的意见,包括导演,他会冲希区柯克咆哮、争辩,直到按照自己的方式拍下来为止。


格蕾丝·凯利是剧组最受欢迎的人,这毫无疑问。每天上午,大家早早到了,坐下来,等着凯利走进片场,然后跟她打招呼,看着她。她对每个人也很友善。史都华称赞她发自本能的表演不着痕迹。




后来成为摩纳哥王妃的凯利当时花边新闻也不断,她和她的男主角们风流韵事是小报追逐的热门消息,William Holden和Bing Crosby似乎都和她有暧昧关系,她还向八卦作家透露,史都华是她「所遇到过的最具男子气概」的人,这话着实令所有人遐想联翩。


《后窗》上映于1954年8月1日,取得年度票房第七的成绩,第一则正是格蕾丝·凯利曾拒掉的《码头风云》。第二年,香港全体粤语电影人为了纪念当年去世,被誉为「东方卓别林」的喜剧演员伊秋水,翻拍《后窗》以示纪念,并用该片收益为其遗属购买住房及作为其子女的教育基金。




过于热情、喜欢自由发挥的法国影评人特吕弗1965年赴美访问希区柯克,说自己第一次看《后窗》时,感到深深的悲凉与绝望,他体会到了负罪感,不过在准备采访前再看一遍,才发现影片「富有同情心」,尤其是当史都华从他的窗口往外看时,「不仅不可怕,而且直观地呈现出人类的弱点,以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他问希区柯克,「这样理解靠谱吗?」


希区柯克肯定地答复:「绝对靠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窗》绝佳的混搭偷窥与谋杀 人性的光辉都爱看私隐
影视鉴赏:悬疑片
她有绝世的美貌、奥斯卡影后、王子公主的婚姻,一切喧嚣散尽,她留下优雅与时尚
希区柯克逝世四十周年:唯有他能制造“精美的恐怖”
格蕾丝·凯利:是影后,是王妃,是永远的优雅符号(用婚姻拯救了一个王国)
只有她征服过希区柯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