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火神祝融的后代,发明湖北谚语,奠定楚国霸业


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按理说,地位不低。然而,到了商朝,楚人却一直被视作蛮夷。

电影《大鱼海棠》中的祝融

商朝末年,楚人终于等来了翻身的机会。
 
众所周知,商纣王宠溺妲己,贪婪暴虐。周武王高举伐纣大旗,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其中就有被商朝打压了几百年的楚人。当时,楚人的酋长叫鬻熊。鬻熊堪称“帝王师”,他呕心沥血地辅佐周文王,积劳成疾。
 
鬻熊病逝后,他的后人却没有受到封赏。周朝立国之初,分封诸侯,周武王竟漏了楚人。直到周成王即位,才想起当年和爷爷、父亲并肩作战过的创业元老——楚人。
 
于是,楚人的酋长受封子爵。子爵在五爵制(公侯伯子男)中排名靠后,但好歹是个爵位,这意味着楚人被中原文化所接纳。
 
从此,楚人有了自己的封地。楚人的家园,就在今天的湖北一带。
 
 
或许是由于数百年之久的成见太深。即便改朝换代,楚人依然受歧视。
 
某年,周成王举办“岐阳会盟”,楚君赴会,并进贡苞茅(一种过滤酒糟的茅草)。
 
周成王高兴地收下贡品,然后拍拍楚君的肩膀,说:“有劳卿去设望表。”所谓“设望表”,就是“摆放坐席卡”。刘玉堂先生在纪录片《楚国八百年》里说:“这是服务人员做的,让一国之君来做,的确有点儿跟他的身份不相符,对他内心是一种强刺激。”

周成王对楚君的刺激,还没完。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截图

 
夜宴开始了,周天子和诸侯们觥筹交错,楚君却被拒之门外,在寒风里打哆嗦。换作你是楚君,眼巴巴看着大伙儿推杯换盏,自己蹲在殿外守着篝火,也会满腹牢骚,甚至不惜去僭越称王的。
 
总之,祸根埋下了。
 
 
多年以后,楚国实力非昔日可比,还出现了一个敢于公然挑战周天子权威的君主——楚武王熊通。

熊通的经历,跟后世的朱棣有几分相似之处。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截图

熊通杀了侄子,朱棣吓跑了侄子,都是叔叔欺负侄子。

而熊通和朱棣,或许是因为内疚,或许是急于证明自己。他俩都励精图治,都有雄才大略。
 
 
熊通刚上位,就厉兵秣马。他训练了一支车兵。在春秋时代,战车相当于坦克。此外,他还培养了一支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截图
 
不久后,熊通拿权国小试牛刀,灭之,并且“置县”。此举意义重大,把某地作为具备行政职能机构的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头一回。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截图
 
小小的权县,当然满足不了野心勃勃的熊通。他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是铜绿(lù)山。
 
铜绿山,顾名思义,盛产铜的矿山。在青铜器时代,谁掌握了铜,谁就掌握了战略资源。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截图,汉阳诸姬

周王室当然明白铜绿山的重要性,所以在附近安插了几位同姓诸侯(周王室姓姬),史称“汉阳诸姬”。当年,周王室一定在心里计划好了:由“汉阳诸姬”守卫“金锡之道”,确保铜矿资源运往首都镐京。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截图,金锡之道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楚人要来分一杯羹了。
 
 
公元前706年,楚军对随国悍然发动进攻。随侯派遣少师(官职名)董成出使楚营,责问熊通:“随国无罪,为什么侵略我们?”
 
熊通是直肠子,撂下了一句霸气侧漏的话:“我蛮夷也。”我是蛮夷我怕谁,打你没商量。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截图,楚武王熊通
 
奇怪的是,董成发现楚营中尽是老弱残兵。回去之后,董成向随侯禀报所见,并建议痛揍楚军一顿。
 
幸运的是,随侯麾下有个叫季梁的智将。诗仙李白曾称赞季梁:“神农之后,随之大贤。”季梁识破了楚国的诡计,劝谏:“楚人在故意示弱,主公请三思而行。”
 
随侯打消了贸然进攻的念头,挖沟壕,与楚军对峙。
 
 
计谋落空,熊通转而要求随侯去请示周天子,给自己“进爵”。这样的话,楚、随便可以相安无事。
 
一方面,楚国大兵压境,随侯自忖敌不过楚军;另一方面,楚君仅是子爵,也该升一升了。基于这两点,随侯勉强答应了。
 
随侯答应了,周天子可不答应。
 
熊通干脆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在周朝,唯有天子才能称王。所以,有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这些霸主都没有称“王”,仅熊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顺带提一句,如今有句湖北话“不服周”,源出于此。
 
 
公元前704年,熊通再度举兵攻随。
 
这一次,董成又向随侯进言,说了一通“楚军不足为虑,宜速战速决”之类的话。无论季梁怎么劝谏,随侯都没听进去。
 
于是,楚、随展开大战。结果,随军被吊打,董成死于乱军中。随国从此臣服于楚。

趁着兵锋正劲,楚军又征服了濮地,并将邓、郧、绞三国联军团灭,然后浩浩荡荡地杀奔罗国。
 
有人劝谏熊通,火速支援楚军,否则恐怕不利。此刻,楚国已经出动全部兵力。熊通其实也腾不出援兵了,当然没法采纳。等他回到宫中,王妃邓曼见丈夫愁眉不展,询问原因,他就复述了谏臣的话。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截图

邓曼:“他是在提醒夫君,对百姓要讲诚信,对众臣要讲道义,对楚帅要讲刑罚。楚帅接连打胜仗,此刻一定小觑罗国。骄兵必败啊!宜火速派人去提醒主帅。”
 
熊通是杀伐果断的铁汉,却有柔情的一面,与王妃邓曼相敬如宾,对她的话深信不疑,立刻派使者前去。可惜为时已晚,使者还没到达战场,楚军已经吃败仗。
 
楚帅无颜见熊通,自挂东南枝。诸将则负荆请罪,听凭熊通发落。熊通不愧是英主,他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用人之际,把将才都砍了,仗还怎么打?于是,熊通主动揽过,说:“孤之罪也。”诸将一听,感激涕零。而诸将下次上战场时,抱着戴罪立功的心态,个个奋勇争先。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熊通自立为王的事,让周天子龙颜大怒。周天子召来随侯,数落了对方一通,诸如“立场不坚定”……随侯灰溜溜地回国,开始对熊通爱答不理。
 
熊通受冷落,遂起兵伐随。出征前,熊通感到“心荡”。“心荡”其实就是心跳不安,是过劳导致的常见症状之一。
 
熊通把身体不适的状况,告诉了王妃邓曼。一般人的妻子,自然希望丈夫能够陪伴终老。但邓曼不是一般人,她不走寻常路,说:“天道忌满。夫君身为常胜将军,寿禄将尽,此行必危。不过,大王薨于征途中,我军却未必出师不利。倘若征服罗国,则是大楚的福报啊!”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截图
于是,在2700多年前的暮春三月,熊通最后一次踏上了征途。行至中途,熊通心梗发作,病逝于一棵亭亭如盖的树下。临终前,他吩咐秘不发丧,以免动摇军心。终于,楚军在几轮血战以后,攻灭随国。

巴顿将军曾说过:“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熊通大抵如此。
 
主要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
左丘明《左传》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
顾颉刚、童书业 《国史讲话:春秋》

经公众号“反调青年”(微信ID:FantasticYouths)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国小课堂(二)千里之国
典故说春秋14:“楚武王僭号”,楚国雄起之路
自称蛮夷,自立为王,让天子无可奈何的小霸王:楚武王
中国史:楚国走上了一条与中原各国决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季梁与随州的文化气场
春秋时期为什么别的诸侯国不敢称王,而只有楚国敢称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