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8.9分的新晋神剧,原来电视剧还可以这样拍!

除了电影,很多同学催我写剧评,不是我不想,而是实在没精力,现在如果我要刷一部剧,就是为了写剧TOP。个体户的产出是有天花板的,我又没写手团队,再肝一天也肝不出48小时。

不过这部叫《叹息桥》的港剧是个例外,上周我试着看了一集,然后就没停下来,即使不写剧TOP也忍不住想聊聊。

它实在太特别,原来港剧还能这么拍,我印象中的港剧一直是TVB那种类型剧。

国语配音赶客,就选了粤语原声,我看的时候它在豆瓣上还是8.8分,一周过去又涨了0.1,不过看的人依然不算很多,手法独特就是会小众些。

都市爱情剧,中心人物是五个。

林保怡扮演Thomas,经营一家品味独特的西餐厅,并擅长画画。

卫诗雅扮演Joyce,漂亮大方,刚出场时跟Thomas仿佛是恋人关系。

周家怡扮演Sammy,西餐厅的主厨,同时与Thomas是多年好友。

陈奂仁扮演Ken,曾和Joyce有过8年恋情,是个极品妈宝男。多说一句,陈奂仁是著名音乐人,但他实在不适合这角色,我想不通导演怎么选的,极不讨喜,看着让人生气,偏偏他戏份又特别多,换林峰来演就很好啊,香港现在连个顺眼的中年男演员都选不出来了么?

伍咏薇演Catherine,年轻时跟Ken有过一段情,她还有个叫Kevin的儿子,血缘归属未明。

但还没完,每个人物都分成青年与中年两个阶段,分别由不同演员扮演,第一集刚开始就是多年前,年轻的Thomas与Joyce在比利时相遇。(这一段Joyce的智商也是够感人的)

从人设上看好像跟TVB的爱情肥皂剧也没什么不同,无非是几个人轮圈爱,多年前错过现在追忆已惘然什么的,确实,故事主线没有跳脱开这些,《叹息桥》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讲故事方式。

每集都会先演个十几分钟,大都是角色的年轻时代进入,然后再出片头曲,每个人从幕后进来,然后再被黑暗吞没。

片头曲结束,重点来了,每集开始前,都会出现某个角色的英文名,大大的撑在屏幕上,第一集是Thomas.

刚开始没看不明白这个设计是什么意思,在第一集的结尾,Joyce不明不白的生气,Thomas就去她家找,却是一个男人开的门,于是Thomas无趣的转头离开,说了句:“我想我才是第三者”。

直到第二集“Ken”,才明白导演的意图。

末尾又是与首集结尾同样的场景,原来Thomas在门里看到的男人正是ken,也就是说从不同视角刻画同一件事。

还不止,导演并非单纯转换人物视角,连表现内容也变了。

举个栗子。

在Thomas的视角下,某次他跟Joyce去看电影是很愉快的体验,他还用个小纸团教训了位不守规矩的观众,二人尽兴而散。(如果有涉及到闪回的部分会用黑白影像)

但在Joyce的记忆里,还是这场电影,却闹的很不愉快,Joyce觉得Thomas太孩子气,弄的自己很尴尬。

同一件事,两个人的记忆出入很大。

再比如,Joyce跟Ken闹分手,在Ken的记忆里,自己可爷们了,潇洒的把家里钥匙扔在地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而在Joyce的视角里,她才是那个发难的人,Ken则变得可怜兮兮。

导演要阐释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记忆在很多时候,是不靠谱的。特别是在两性交往时,闹掰不是我的错,那天约会明明挺好的,是你无理取闹!

你也不能说这是故意撒谎,确切的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个人都在潜意识里给自己找台阶下。

啊,多么痛的领悟。

真相确实只有一个,但在5个人(再加上Kevin)眼中,各不相同,那“真相”其实不就相当于没有了么?

这个理念半个世纪以前黑泽明的《罗生门》里有就讨论过,并不新鲜,但作为主线用在电视剧中,很少见。

导演为了让观众不丢失每集焦点,还安排了个小花招,在某个人的视角下,就让他时不时对着镜头跟观众直接说话,很多时候是发牢骚,舞台术语叫“打破第四堵墙”

这样的“罗生门阵列”让每个人物都有两幅面孔,一是主观二是“他者”,人设不是一下子全曝露,而是一点点“挤出”,再拼合在一起。

前半段我很疑惑,为什么Joyce这么漂亮的姑娘,家境也不差,会喜欢Ken这种妈宝男,完全木有CP感,看到后来,观众才会看清她的心灵图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啥,只向往一个虚幻的“安稳”。(Ken是公务员)

Kevin刚出场的时候就像个神经环保小王子,他跑到Thomas的店里问你家卖的牛被杀的时候是不是很安详。

后来一点点铺开,他竟拥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片中金句迭出。

重点还是Thomas与Sammy,也是交代最充分的,这段其实是挺TVB套路的,但因为时序是倒着拍,也算饶有趣味。

最后一集茶餐厅的长镜头设计的好棒,把剧中人的原初性格都亮了出来,冥冥中有一种力量,让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的,每个人物的青年与中年,从外貌上区分很大,这就营造了一种悬疑气氛,往往是这集埋的点,很远处再点明,比如年轻Thomas与Joyce的关系刚出来时显得很突兀,过了两集在香港相遇。

但并不是把所有谜团都点破,导演偶尔也留白“吊着”观众,比如Kevin到底是不是他老爸的亲生儿子,我倾向是,注意他们脚部的姿势(还专门给了个特写)。母亲之所以要骗kevin,是想把丈夫逼走。

除了叙事的独特,《叹息桥》的技术层面也是剑走偏锋,拍的极为高级,大量运用非常规构图,人物经常被压在画框边边上。

或强烈的对称透视取景。

再就是运用建筑的自然区隔,让人形成疏离感。

英国评论家贝尔认为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叹息桥》真是将这句话发挥到极致。

业界与观众都普遍认为电视剧好拍,就是说它的形式很单,两个角色说话加镜头正反打,往往20分钟戏就凑出来了,很容易注水。

而《叹息桥》让画面形式参与了叙事,看到上面那些不平衡构图,人的大脑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总有一种“接下来有事发生”的感觉。

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五集中年Catherine出场时,有她的一段对白,BGM是细碎的电子乐,而导演竟然用到了“抽帧”!陆续加入了三、四个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的狰狞镜头,画面上的伍咏薇像个女鬼,以此来透露她心灵的阴暗面。(可以看成是致敬《搏击俱乐部》)

《叹息桥》的导演是两位,李绍波跟杨承恩,之前没怎么听说过,二位真是有点东西,把一部戏拍的既像电影又像舞台剧。

虽然整体观感很不错,但还是有些不太爽的地方,两套演员会偶尔造成违和感,青年与中年Thomas总感觉不像是一个人,Catherine的性格前后不太统一,某些时候觉得像个“魔女”....

再次吐槽妈宝男Ken那一对,年轻时候还挺帅的,怎么长大那么猥琐,个头也矮了,而且全片他自始至终就没换过衣服,导演你跟他是多大的仇。

《叹息桥》的结局对剧中人算不上圆满,Sammy跟Thomas没有走到一起,但此时导演却在背景里放了个稳定的三角形状,如何解读,就交给观众了,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中年人的爱情,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

《叹息桥》的英文名叫《The Gutter》,直译是“槽”,引申为人际关系的鸿沟,人啊,真是一个太复杂的物种,即使每个人都保有善意,但无处不在的,依然是心口不一的错过。

我讲的一鳞半爪,还是很推荐大家去看看原片,看两集你应该就会一口气刷完。

五一假期快乐。

收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种罗生门叫做“男朋友的手机”:看清真相,不如看清自己
豆瓣8.8 《叹息桥》简直是摄影构图的教科书!
叹息桥丨爱情罗生门
美国Thomas.Joyce粉蜡笔.素描欣赏
豆瓣9.6分的国产剧只有三部,这部历史剧凭什么入围?
国产冷门高分剧:“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