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艘德国最知名的战舰,究竟是如何沉没的?

文\紫电

船已无法操纵,我们将战至最后一发炮弹!

提起德国最著名的战舰,俾斯麦号战列舰无疑是绝大多数人心中的唯一答案。这艘传奇战舰曾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但很快就在敌军的优势兵力面前迎来了终结。而正因为这样的传奇经历,围绕这艘战舰的争议也始终不断。

俾斯麦号战列舰(上色照片)

 (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曾经被英国人视为心腹大患的德国海军几乎已经土崩瓦解。根据《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被禁止建造战列舰等大型战舰。但1935年,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条约》,允许德国建造不超过英联邦海军总吨位35%的舰队,以及不超过英联邦海军潜艇总吨位45%的潜艇。这一条约为德国海军的军备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德意志级装甲舰“施佩伯爵海军上将”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1939年的2月14日,德国历史上最大、最强也最先进的战列舰在德国汉堡举行了下水仪式,被命名为“俾斯麦”号。命名仪式由奥托·冯·俾斯麦的孙女主持,而希特勒本人为这艘战舰发表了命名演说。1940年8月24日,俾斯麦号正式完工,加入了德国海军服役。

下水仪式上的俾斯麦

(图源:kbismarck.com)

在设计上,俾斯麦级战列舰和传统的战列舰存在一定差别:由于德国人非常清楚自己的海军实力还很弱小,想要与英国海军在传统的炮战对决中取胜无疑是天方夜谭。因此俾斯麦级战列舰采取了当时流行的高速战列舰设计,面对英国部分航速低下的老旧战列舰可以直接溜之大吉。

英国皇家海军“纳尔逊”号战列舰

此时英国海军的主力仍旧是老式的低速战舰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而与此同时,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更加注重破交作战:在敌军的后方对敌人的交通线进行打击,摧毁敌军的海上补给线。因此俾斯麦级战列舰拥有卓越的续航能力,远超同时期法国、意大利的同类战舰。虽然实际操作中,德国人发现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续航能力并不能达到设计指标,但仍然已经足够优秀。

油画:俾斯麦与U-556

(作者:Marii Chernev)

在防护性能上,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往往会被人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全面防护设计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开始对战列舰的装甲进行重新规划,即重点防护设计。

将厚装甲集中布置在核心区域,如炮塔、弹药库和轮机舱,同时削减甚至取消其他非重要部分的装甲,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吨位不变的情况下使战舰的生存性成倍提高,这也是条约战列舰上的常见设计。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装甲布局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而俾斯麦级战列舰采取的全面防护布局,则是将装甲分布在全舰各处,极大的占用了可用吨位。事实上,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装甲重量达到了18700吨,占全舰吨位的40%,仅次于大和级战列舰,但主装甲带和炮塔的防护能力却不如法国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和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不过总体来说,由于吨位够大,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防护还是完全够用的。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覆盖了全舰长度的70%

这在同时期战舰中是绝无仅有的设计

(图源:kbismarck.com)

其实德国人并非不知道重点防护的优势,而是综合了自身需求在俾斯麦的身上选择了继承全面防护布局。由于在设计上俾斯麦是一种被用于远洋破交作战而非传统炮战的战列舰,德国设计师更加偏重于对小口径炮弹近距离命中的防护——尽管这些炮弹几乎不可能击沉这样一艘庞大战舰,但却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各种损伤。

停泊中的俾斯麦,1941年(上色照片)

(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而采用全面防护设计,能够让俾斯麦级战列舰有效降低小口径炮弹在近距离上对战舰造成的损害,而且德国也不需要受到条约的吨位限制,不需要在吨位和防护上进行取舍。总体来讲,这种设计是设计师有针对性的取舍,而不是部分军迷们想象中的纯粹的落后设计。当然这样的设计是否真正有效,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俾斯麦”的姊妹舰“提尔比茨”发射主炮(上色照片)

(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火力方面,俾斯麦级战列舰采用的仍旧是老式战列舰上常见的的4座8门双联装380毫米主炮。虽然德国此时已经获准建造搭载406毫米主炮的战列舰,但因为技术上的不足,德国人还是决定采用成熟产品。俾斯麦的SK/C 34型主炮射速达到了18秒一发,同时拥有比较优秀的侵彻力和射程,虽然达不到顶尖水平,但仍然是一种堪用的武器。

“俾斯麦”号战列舰(上色照片),1941年

在“欧根亲王”号巡洋舰上拍摄

 (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当然,俾斯麦级战列舰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防空能力:在对抗英国航母上老旧的“剑鱼”双翼机时,俾斯麦号战列舰甚至没有击落一架英国飞机,最终导致船舵被打坏,这也是其最终沉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一艘先进的强大战舰,面对一种老旧的古董飞机却打了“零蛋”,实在有些令人难以相信。

“剑鱼”鱼雷机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不可否认的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防空能力确实存在缺陷,但在同一时期,世界各国都还没有完善的舰载防空系统。事实上,参与战斗的英军飞行员表示俾斯麦号的防空火力极为精准,至少直接命中了5架飞机,另有两架因为无法突破防空网只能退出进攻。

俾斯麦上安装的3.7cm SK C/30防空炮

这种防空炮只能单发射击

(图源:zjsnrwiki)

但俾斯麦的还击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除了两名飞行员被打伤,这些准确命中的炮弹没有给“剑鱼”造成什么实际损伤。这一问题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炮弹威力实在太小,也有人分析可能是因为“剑鱼”的机身蒙皮实在太薄了,根本没有触发炮弹引信导致的。

(图源:World of Warship)

在“俾斯麦”短暂的一生中,她只参加了一次作战——“莱茵演习”行动。在丹麦海峡,俾斯麦一炮击沉了英国最先进也最强大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重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震惊了英国全国。

但仅仅两天后,这艘战舰就被英国人集中了优势兵力击沉了。俾斯麦的沉没也彻底影响了德国海军的作战计划,从此德国海军放弃了发展战列舰,改为建造更多的潜艇。

俾斯麦号战列舰

 (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关于俾斯麦的沉没,也始终是存在争议的话题——很多人相信俾斯麦号战列舰在最后时刻采取了自沉,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但也有人坚持俾斯麦就是被英国海军击沉的。在军迷圈子里,这个问题甚至已经逐渐从单纯的学术讨论变成了立场之争。

丹麦海峡海战中的俾斯麦

(图源:kbismarck.com)

在詹姆斯·卡梅隆主导拍摄的纪录片《重返战舰俾斯麦》中,调查组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俾斯麦的最后一战中,只有4发炮弹击穿了她的主装甲带,并且没有发现被鱼雷摧毁的痕迹。因此这艘战舰并非沉没在英军的炮击或鱼雷下,而是她的船员们引爆了炸药,从内部凿沉了这艘战舰。这一结论目前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纪录片《重返战舰俾斯麦》)

但必须注意的是,此时的俾斯麦已经失去了战斗能力,上层建筑被打的千疮百孔,已经被彻底摧毁,全部主炮也都已经无法发射,全舰已经燃起大火,并且开始下沉。她的生命已经走向了倒计时——即使英国人不再继续攻击,即使水手们没有引爆炸药,俾斯麦的沉没也已经是时间问题了。或许她能够以这样的姿态苟延残喘几小时、一天甚至更久,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从这一角度来说,俾斯麦号的确就是被英军击沉的。

 油画:下沉的俾斯麦

(作者:Dennis Andrew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尼伯龙根之歌——二战德国夭折的海上巨兽,H39型战列舰数据详剖
永不沉没的战舰!细说德国战列舰俾斯麦级
胡德战巡,英国海军曾经的标志性旗舰,被俾斯麦三分钟打入海底
二战德国战列舰 俾斯麦号
世界20大沉船事件之十三:俾斯麦号战列舰
德意志的野望:二战德国主力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