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功经》注释

《内功经》是一部炼内丹功和练武功之经典,成书于宋代,相传是由抗金名将岳飞、南宗白玉蟾等人所撰;它是内功家和武功家实践经验之总结,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它是中国传统养生学和传统武功学的理论渊源。也是一部炼内功之文化瑰宝和炼内功之嚆矢。《内功经》包涵相当丰富的炼功内容,它对传统养生学和武功技击学,是一部有指导作用之作。书中种种法象喻言,迷之即一切皆妄,悟之则一切皆真。诀曰:“得路欲归休向远,看看信步莫烦心;云收将放金乌见,一点灵光眼内明。”盖言真则性命在其中,言悟则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作注释以飨读者。

总论:内功之传,脉络甚真,又知经络,勉强用之,无益而有损。

练习内功必先明经通络,否则无益而有损。经络有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十二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阳蹻脉、阳蹻脉。

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注:任脉起于人体会阴穴,止于承浆穴;督脉起于尻尾之长强穴,止于龈交穴。任督两脉为人体之奇经。任督相通(周天循环)则内气充盈,滚滚不断矣。《修真十书》卷十载有宋代内功家萧廷芝之炼功绝句云:“沂流一直上蓬莱,散作甘泉润九垓,从此丹田沾润泽,黄芽遍地一齐开。”此诗专对炼功中“周天循环”而作的。

井池双穴 发劲循循

:井是肩井穴(根节窍),池是曲池穴(中节窍),发劲时要根、中、梢三节之窍连系起来,使内气循循不断。内功重视内气修炼,重视气对人体之作用,认为自天地以至万物,无不赖气以生,所谓气聚则生,气亡则死。所以发气治病时,要专心致志,神不外驰,心动则神不入气,身动则气不入神是也。一气生万物,气盛则壮,惫则衰,通则畅、壅则病,所谓气是添年药。

 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功乃无垠。

:本者自然之真气。由先天祖气与后天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灵枢.刺节真邪篇》:“真气者,可受于人,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也称元气,元气乃交于丹田后沿经络运行之内气,用功以得之,乃能悟其妙。无垠,指最高境界。

尻尾升气、丹田炼气。

:尻尾肾尽处之长强穴也,用意向上提起,真气自然上升矣。

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注:小腹正中为气海,额上正中为天心 (天目穴),形光于外也。脐下小腹部为丹田也,炼功时存元气于此地也。诀曰:气入丹田火自生,眉间灼灼电光明,循环二气乾坤合,运转三宫日月行,炼就阳神添寿域,修成至宝复元精。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含而闭,背平而正

:正头起项、项正神顺、肩活背脊平正。胸含身微有收敛,此式中之真谛也。必由筑基炼起。《天仙正理直论》云:古人皆言以精炼精、以气炼气,以神炼神者正欲为用也。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唯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精、气、神不能长旺,而基即不可成。

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肋开而张

:足既动、膝用力、前阴缩、两肋开。上式为“桩步功”。练桩步必须注意。三挺”,即“颈挺”“腰挺”“膝挺”也。三挺俱备则能达到“三花聚顶”。是修炼精、气、神三宝和还归虚静之境界也。《中和集.赵定庵问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顶。”《玄微心印.三花聚顶》下乘炼精化气,中乘炼气化神,上乘炼神还虚。

气调而匀 劲松而紧。

注:出气莫令耳闻,进入胎息状态,胎息铭有: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维绵绵,劲必先松而后紧,缓缓以行之。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入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

注:提者,吸气之时,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真气落下也。伏者,觉周身之气渐渐坠入丹田也。《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上)调和第四》: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何为风相?坐时则鼻中出入觉有声、是风也。何为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何为气相?坐时息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何为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精神安稳、情抱豫悦,此是息相也。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入喉,以意送下,渐至于底。

注:谷道,肛门也,提玉楼者,提耳后之高骨也,使气往来勿阻碍也。不拘坐立,气自喉以达肺也、气虽聚于丹田,存想渐至于底方妙。既明经络、姿势,气窍再详解决。内功家炼养之道,于行、住、坐、卧各有其方:“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抱脐下之珠。”

通透穿贴、松悍合坚

:通透往来无碍也,伸筋拔骨以缓柔软之意也。穿贴横竖连络也。伸筋拔骨,刚坚凝结之意也。悍者刚之极也,气血结聚之谓也。松如绳之系,悍如冰之坚。合者,合周身之劲气使之整一也;坚者横竖斜缠之谓也。练习上式要注意“内三合,外三合”“内三要,外三要”。内三合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者: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是也。内三要者:一指头脑泥丸宫,即上丹田所在处。此为“万神会集之乡”中枢神经之集中点,故内丹家十分重视保养大脑,可谓周天运转,“还精补脑”。其二指心绛宫,即中丹田。此为心神所居之处性命之本,如能虚心凝神,调息定气,则能达到练功最高境界。其三指命门,亦谓“地户”。此穴上通泥丸,下通涌泉,真气聚散皆从此关。此穴宜长闭,以固精气,此内三要也。外三要者,指口鼻。口通五脉,吐出重浊之气,饮食诸味,故谓之地根,鼻通吸入轻清之气,故谓之天根,是神气往来门户,故称为外三要。“炼形法”云:“修身以取体中天,日驱龙虎合上仙,戊己会源都一处,三炎火炼内丹田。”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固胯、提胸以下腰。

:按肩者,将肩井穴之劲沉至涌泉,逼臀者,两臀极力贴住也。圆裆者,腿、膝向外极力挣横也。提胸者,提前胸以座腰也。

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

注:两背骨用力贴住,觉其劲自脐下而出,自六腑穴向外转出,至斗骨而回,出劲之时,将肩井穴之气顺意松开自无碍矣。

横劲竖劲,辨之明白,横以济竖,竖以济横。

注:横竖之劲相济,则必须九关相济。盖人体有九关,前三关为上关印堂、中关重楼,下关绛宫。中三关:头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下三关:尾闾为太玄关,夹脊为辘轳关、玉枕为天谷关。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四肢无首,收纳甚妙。

注;五气朝元者,五脏真气上朝天元。《中和集.金丹或问》:“身不动则精固,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金丹四百字.序》:“以眼不动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精、魂、魄、神、意各安其位。则五气朝元也。

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换如神、精神光芒、动则飞腾。

注:气胜形,形随意,意合神,神帅气,气帅形,形随气,性调神。凡初入门者,每日清晨静坐,盘膝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皆由鼻孔,少时气定,遂吸一口纳入丹田,助以津液,则真火自降矣。但吸气时需默想真气自涌泉发出,升于两肋,自两肋升前胸,自前胸升脑后,渐至百会。降气时须默想真气由百会自印堂,由印堂至鼻,由鼻至喉,由喉至夹脊,由夹脊透于前心,由前心沉于丹田,丹田气足,自然能从尾闾升于夹脊,而上于百会矣,周而复始从乎天地循环之理也。盖人由气生,气由神住,养气全神,可得真道。《摄养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唯半饱无兼味,洒至三分未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笑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须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复归本人之真也。

原文刊于《武林》杂志1982年第12

拓展阅读:裴锡荣先生简介

裴锡荣,祖籍河北沧州饶阳,汉族,中央国术馆第五期毕业。1913年出生于武术中医世家, 1929年,裴锡荣在杭州拜武术名家傅剑秋先生为师,同年冬,随傅剑秋上湖北武当山访道,拜会了徐本善道总,并被列为十七代传人,''字辈,赐道号'教礼';后随著名武术名家宝鼎(字显廷)习练心意六合拳;后拜武术名家黄柏年为师研习八卦掌。又向吴俊山先生学习了太极拳、八卦掌;向李景林学习了剑术。1947年任江南大学体育系武术讲师;五十年代至文革期间任复旦大学武术教练; 1978年担任上海徐汇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兼总教练,上海董海川八卦掌研究会会长,上海武术拳法会会长。19996月病逝于上海,享年87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传内功四经
《内功真经》真本全书
楚山道人《内功经粗解》
【内功经(三)】
怎样“内练一口气”
宋氏形意拳独技——盘根内功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