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文化的方式保健康

用文化的方式保健康

——浅论治“未病”不治“已病”

孙孝凡(北京景藏健康研究院研究员)

        关于治病,我国古代圣贤哲人有两句经典而有警世之语,一句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另一句是“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上工”是什么意思呢?“工”就是医生,“上工”就是一等医生、最高明的医生。他们不等到人家病了才去治病,而是积极宣传预防疾病,叫人家如何用养生保健之道。即用文化的方式去驱赶病魔,从而不得病,少得病,这样才是医道之要责。另一句的意思是古代医圣哲圣能做到,不等疾病上身,就积极防病、注意保健、拒疾病于身外,从而少得病、不得病。
        这两句经典之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养生学中医学的核心内涵,不仅是医学经典,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它的警世意义在于深刻地揭示了“未病”和“已病”的内在关系,显示了治本的养生理念,充分反映古人对疾病认识的辩证思想和睿智。这些不仅是古代传统医学的经典之论,而且颇有佳话传世。对此,《黄帝内经》和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都有过精辟论述。我们下功夫学通搞懂,对于防病治病、健康益寿都会大有裨益。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和感悟,供参考,不对之处,请批评。
  
         一、治“未病”不治“已病”的重要现实意义

        为了加深对这两句经典论断的理解,我看,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未病”?什么是治“未病”?以及“未病”与“已病”内在关系。为了叙述方便,什么是“未病”,后面再陈述,先略谈治“未病”及其意义。
        我的理解治“未病”就是防病,其中至少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防止身外来病,二是防止自己造成疾病,三是防止自己治“未病”的功能受破坏。这“三防”难度很大,但抓好了,对养生益寿意义重大。所以古代“上工”和医圣哲圣都致力于治“未病”。对此,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说,“未病”要治,“已病”更要治,而且现在治“已病”的却越来越多,医院都挤炸了,不治不得了。提出治“未病”不治“已病”似乎是不识时务,是过急过偏的言词。我觉得不然,而是切中要害。治“已病”越多,正说明治“未病”不够,防病不够,因而越要提倡治“未病”;不然真的不得了。现在治“已病”不仅多,而且存在一难、二险、三贵,如重视治“未病”也许可能避免。我看,只有致力于治“未病”,才能减少治“已病”,舍此别无它路。治“未病”跟治“已病”相比,至少有三大好处。
       (一)治“未病”是治病之本,治“已病”是治病之末。治“未病”,不需用药,而是要用心用智用道,重在堵住疾病上身的要道,当好防病的警察。例如要想不得癌症,就要当好戒烟、限酒,不生气的警察。这才是治癌之本。不要等到得了癌症,再去治,那是治病之末,很难治好。不仅治不好,有专家甚至说,癌症大多数是叫过度治疗治死的。所以,治“未病”才是治病之本。
        什么是“未病”?我想说点个人的看法。有人说,“未病”就是没有病。这话太笼统了,也不好掌握。我看“未病”就是人体内外引发疾病的不良因素,虽然不是病,但它却是病根子、是患病的诱因。《黄帝内经》中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五久”我看就是“未病”,不下气力去治一治,就要引起“已病”。治“未病”不仅仅是防,而且要主动地去“治”,主要是治一治引起疾病的“坏毛病”。也可以说,“未病”就是人身上的坏毛病,如坏习惯、坏情绪、坏心态、坏性格,自然还有坏环境,那不是个人的事。这“四坏”就是“未病”,把“四坏”治掉了,自然就治到了病根上,从而就可以少得病、不得病,也就不用治“已病”。所以《内经》主张“上工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可以说这是千古经典之论,是对治“未病”最明了最权威的概括、是生命的真谛。
        自古以来无数医圣、先哲都在苦心探索防病、治病之路,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丰富防病、治病科学的历史。防病治病皆有道,但我看,治“未病”不治“已病”、用文化的方式预防疾病、根治“未病”,确实是一条减少世人病疫之灾的根本之道。否则头痛治头,脚痛治脚,那是治病之未,可能治了小病得大病,“捺下葫芦浮起瓢”。而治“未病”重在治病之根,重在知道病是怎么来的。例如,古人说,“百病由气生”,现代养生学家说“人不是老死的,而是气死的。”我看,生气就是头号“未病”,是很多疾病的根子,不可不治。可见,只有治“未病”,才能有效地堵住患病的源头,才是治病之本,也是任何医药都不能代替的、是祛病健身的根本。

       (二)治“未病”无风险,治“已病”风险大。治“已病”的风险性有两点:一是疾病本身就含有风险性,不可治性。有些病是无法根治的,而且往往越治越重、越治越坏。有专家指出,有15种病是治不好的,谁说能治好,谁就是骗子。可见治“已病“之难,风险之大。二是医药的两重性,治病可得健康,亦可失健康。古人云:“是药能活人亦能杀人”;是药三分毒,积毒难返,可引发多种疾病。可见治病的风险性。花钱治病,有药到病除,也有久治不愈;有治好,也有治坏的情况。在治病的得失上,据我观察大致有三种状况:
        1、只得不失。即是原有病被治好了,健康也恢复了,后遗症也没有,这是最好的结果。
        2、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即是原有的病经过治疗,虽有所好转或基本好转,但却并发了二种或三种更严重的病,身体也越治越弱,得不偿失。
        3、只失不得。即原有的病没有治好,而且有的还加重,同时又出现多种疾病。身体越治健康状况越差,甚至出现生命危机,这是最坏的结果。

       治病的种种结果,揭示出治病的辨证法。正如打仗一样,有打胜仗,有打败仗,也有不胜不败,打了个平手。常胜将军是没有的,所以我们要辨证地、正确地判断治病的得失,力争少失多得,尤其要懂防陷入只失不得的境地。不能先知先觉,也要做到后知后觉。善于取别人成功之长,补自己失败之短。这样才能驾驭疾病,战胜疾病。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好的结果。
        治病是很难没有风险的,所以古人才感悟到治“已病”不如治“未病”。自然有病还是要治的,尽量避免风险,争取第一种结果。
       可以说治“已病”是堵漏,治“未病”是筑堤。是筑堤好还是堵漏好,不言而喻,自然是筑堤。例如:疾病好比洪水猛兽,要堵住洪水,就要把堤坝筑高筑坚实,不能等到裂了口,出了漏洞再去堵,那就危险了,有可能堵住,也可能堵不住,只有筑好堤坝,质量要能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这才是挡住疾病的根本之举。治“未病”的目的就在从根本上堵住疾病入侵机体。

      (三)治“未病”无需医药费,治“已病”医药开支大。我们看到,治“未病”不花钱、不排队、也不托人找关系,家人高兴;治“已病”既花钱、又排队,还要增加家人负担。现在城市的离退休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医、看病不难,这是国家对老人的关爱。但是,不能苟同的是,药费越来越贵、花费也越来越大,而且吃药的人也越来越多,公费治疗,似乎不吃白不吃。过去城里人说开门七个字“柴米油盐浆醋茶”现在已经不够用了,至少再加一个字“药”,不仅患有“富贵病”老人离不开药,就是一般老人也离不开药。离退休老人年年增加,药费也年年增加,十分惊人。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目前每年离退休老人医药费高达2600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国家给的,加上个人花的更多。有人计算,这笔费用可以修建几条青藏铁路。
       医药费虽然可以缓解一些老人的疾病,但从长远来看,医药费是买不来健康的。实践证明,医药费与健康是成反比的。医药费花得越多,健康状况就可能越差。这样的事例不言而喻。有一首“吃药谣”这样写道:要想死得早,常往医院跑。是药皆有毒,常吃不得了。伤肝又伤胃,毁肾毁大脑。健康靠自筹,药费买不到。
        这首诗虽然有过急之词,但反映了一定的客观真相。事实证明,医药费用得过多、过滥,不仅买不来健康,而且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可能买来灾祸。节省医药费事小,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医药费过多、过滥之害。总之,治“未病”,不仅可以节约过多过贵医药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消除病根、减少风险,也不给家人制造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二、治“未病”不治“已病”能不能实现?
  
        世界上最难办好的就是治病,治“已病”难,治“未病”更难。例如有人知道吸烟可能患癌症,但是戒烟就是戒不了,反反复复还要抽。再如明明知道“管住嘴迈开腿”可以防糖尿病,但是有些人就是管不住。可见治“未病”之难,自然治“已病”更难。所以有人说,人生自古谁无病?既然治“未病”很难实现,那么不治“已病”就更难达到了。这话也有一定道理。不过,不仅治“未病”治得好的有,而且不治“已病”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广西巴马长寿乡的百岁老人,有的没见过医院,也不知道什么叫做CT,不是照样安度“天年”。我看只要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治“未病”不治“已病”也是可以达到的、可以实现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生物学家贝时璋活到104岁。他在98岁以前,没有住过医院,没有打过针、吃过药。可以说是当今治“未病”的典范。这样的典范在我国六大长寿乡也不少见。
        据我观察,实现治“未病”不治“已病”,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凭自己的天赋抗病能力和优质环境实现这个目标;二是在治“已病”中学会“治”未病不治“已病”;三是既不肯治“未病”,又不会治“已病”,最后自毁长城。
        例如我在过去的30年间没有上过医院、没有吃过药、没有报销过一分钱药费,这就是在治“已病”中学会治“未病”的结果。我是怎样在治“已病”中学会治“未病”的呢?主要是受三句话启发和教育的缘由。
        一句话是301医院一位老医生对我说的。当时我因脑震荡后遗症治疗过急和失误,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病在院内24楼上已经不能下楼了,吃饭也靠别人送。秘书处同志送我到301检查,一位老医生叫我躺在病床上,对我做了全面检查,查后问我:“你们单位医生给你吃什么药了?”我说:“心得宁,说我是心脏病。”他愣了一会,诙谐地说:“再吃心就不灵了。”我想,心不灵不就完了吗?这话使我第一次从吃药中清醒过来。
        第二句话是13师医院一位副院长说的。当时我在密云13师医院住院,他认识我,见我走路打摆,有时走着走着向一边拐,他问我怎么搞的?我说可能是吃药反应。他偷偷的跟我说:“老孙呀,古人说医药威如虎呀,老虎是要吃人的!”这句话使我感到自己治病的风险性。
       第三句话是我们老家一位70来岁的老太太说的。她从安徽老家去沈阳看儿子,路过我家,看我穿着大棉裤坐在沙发上不能动。她痛心地对我说:“大女婿,万物土中生,你坐在水泥板上,不见阳光不见土,身体是好不了的!”这句话使我坚定地走上运动健身之路。
        三十年来,这三句话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教会我治“已病”,也教会了我治“未病”,是我的良师益友。三十年来,在治未病不治已病养生保健中,我感到最大的抗病力量是知识,最好的药方是运动,最好的医院是玉泉公园,最高明的医生是自己的智慧和悟性。这几句话有的是专家说过的,有的是我自己的感悟。
        我感到人的一生中不治“已病”虽然很难办到,但可以在治“已病”中学会治“未病”,不治“已病”。而且只要有悟性有毅力治“未病”,就能做到不治“已病”。

        三、如何治“未病”不治“已病”?
  
         这个问题很深,也很复杂,很难说清,我看需要抓住三点:
         1、要增强防病意识。治“未病”主要是防病,重在防“六害”。防止身外来病,内容包括很广,如防寒防暑,防意外伤害,防环境污染。更为重要的是防止自己给自己造病。这是治“未病”的重点,主要是防六大伤害。一是暴饮暴食,对肠胃和大脑的伤害;二是七情内伤,对心脑和神经系统的伤害;三是劳累过度,对筋骨和心脑的伤害;四是过度治疗,受药毒的伤害,尤其对肝肾和大脑的伤害;五是清闲过度,对筋骨和机体的伤害;六是环境污染,对神经和脏器的伤害。这六大伤害就是自己给自己造病,是治“未病”的重中之重,那一条疏忽了,就要引起疾病上身。由“未病”变成“已病”,切不可小视。
        2、要搞清自己体质、爱好、习性,有针对性防病。看看自己可能得什么病,会得什么病。例如爱喝酒,就有可能得脑血栓、心脏病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治“未病”不仅要积极设防,更要善养、善治。对于人体自身出现的不良习惯、不良心态、不良情志,要随时调治和根除,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理养生和心理养生,以便有效地把疾病掐死在萌芽状态。不让引发疾病的消极因素滋长,从而达到根治“未病”的目的。
        3、要加强学习、丰富养身保健知识。有专家指出,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知识就是力量,加强学习丰富养身保健知识,是提高抗病力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它基础也不可能打好,更不可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加强学习,最重要的是学好古人八句话:①百病由气生;②病从口入;③病是自找的;④治“未病”不治“已病”;⑤ 是药能活人亦能杀人;⑥劳动治百病;⑦食疗胜于药疗;⑧十分病七分养。这八句话是强身健体的八宝饭,也是提高抗病能力的指南。
       总之,不管哪种抗病方法,都要以实践为标准。你三十年没病,你的方法就是好;你三天两日生病,你的方法就不好;你能跑能走,你的方法就好;你整天坐轮椅,你的方法就不好;你健健康康过八十,你的方法就是好;你病病拉拉到七十,你的方法就不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抗病能力的标准。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生也是一面镜子。在别人身上出现的问题,最好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现,别人陷入病痛,自己应避免重复,力求做到会防病、会治病、会养病,做一个抗病的能者。希望大家解放思想,认识疾病、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辩证思考,用心用智地治“未病”不治“已病”。下大力用文化的方式保健康、争长寿,以享“天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心健康:上工治未病,习惯要健康,学会五淡泊
中医治未病的内涵及心得体会
适当补充这些食物 有助女性防病抗病
治未病健康工程
“治未病”与“治末病”。
为了不自寻烦恼,我从不体检!自己的健康自己主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