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量子纠错领域首次超越盈亏平衡点

3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俞大鹏团队徐源课题组联合福州大学郑仕标、清华大学孙麓岩等团队,在基于超导量子线路系统的量子纠错领域取得突破性重大实验进展,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研究示意图 科研团队供图

联合团队通过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技术,延长了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在国际上首次超越盈亏平衡点,展示了量子纠错优势。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代表了迈向实用化可扩展通用量子计算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虽然基于超导量子线路系统的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量子计算机体系的错误率远高于经典数字计算机,想要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通用量子计算机,量子纠错必不可少,因为量子纠错可以有效的保护量子信息避免受到环境中噪声的干扰。

传统的量子纠错方案中,编码一个逻辑量子比特需要多个冗余的物理比特,不但需要巨大的硬件资源的开销,且发生错误的通道数也会随着比特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多,可能会呈现“越纠越错”的尴尬局面。尽管这种量子纠错方案已经有多个演示性的实验研究工作,但仍然无法解决量子纠错过程中“越纠越错”的问题,未真正超越盈亏平衡点,也就是说,量子纠错之后的效果还远没有达到该系统中不纠错情况下的最好值,无法真正产生正的量子纠错增益。这也是当前量子纠错技术无法实用化、可扩展发展的核心瓶颈。

为克服上述难题,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微波简谐振子或玻色模式系统中的无穷维希尔伯特空间,实现量子信息的冗余编码与量子纠错。在超导量子线路系统中,基于玻色编码的量子纠错方案具有错误类型简单、错误探测方便、相干性能好、硬件更高效、反馈控制易实现等优点。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开发高相干性能的量子系统,设计和实现低错误率的错误症状探测方法,以及改进和优化量子纠错技术等实验手段,最终在玻色模式中实现了基于离散变量的二项式编码的逻辑量子比特,并通过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过程,延长了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相关结果首次超过该系统中不纠错情况下的最好值,也就是突破了盈亏平衡点。

据介绍,这也是国际上首次通过主动的重复错误探测和纠错过程,实现延长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超越盈亏平衡点,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784-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ature》:薛定谔的猫变身「纠错猫」!耶鲁大学最新突破
谷歌官宣,容错量子时代正式到来!
量子霸权争夺战
本源量子与中科大合作在半导体量子芯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从理论到实践:量子历史八十年
世界之最!中国科大成功研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