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代
1、秦始皇(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
秦始皇封泰山,禅梁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效法传说中上古帝王的封禅活动,于是年率群臣从咸阳出发,东巡郡县,登封泰山。
秦始皇东巡至峄山 (今邹县东南)时,召集鲁国儒生、博士七十余人议论了封禅事宜,但他认为诸儒论点迂腐,遂废黜不用,自定礼制。秦始皇下令在泰山修车道,在岱顶登封禅天。并且“立石颂秦
皇帝德”,碑文宣扬其一统天下,“亲巡远黎,登兹泰山, 周览东极”的丰功伟绩,据传刻石由丞相李斯书丹。其后,秦始皇从泰山之阴取道下山,禅于梁父山(在徂徕山东麓, 今新泰市西北, 俗称“映佛山”)。秦始皇的封禅典礼及告天祭文“皆秘之,世不得而知也”。
秦始皇登封泰山时, 中途 “风雨暴至”,仓皇躲到山中一大树下避雨,事后遂封大树为“五大夫”(官名,秦爵第九级)。[《史记》“秦始皇本纪”、“封禅书”]
附按:“五大夫松”事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封禅书”。然记载却自相矛盾,《书》云:“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风雨,休于大树下。”谓是登山时事;《本纪》云:“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则又谓是从阴道下山时事,如是,五大夫松则应在岱阴而非岱阳。惟考《初学记》中有引《汉官仪》及《泰山记》语:“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小天门在岱阳)。二书据考均出东汉泰山太守应劭之手,其时去始皇未远,应属可信。 据此,《史记》所
载,应以《封禅书》所载登山时事为是。
2、秦二世皇帝(嬴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
春,秦二世东巡郡县,“至泰山,以礼祠之”。同时在秦始皇泰山刻石旁,镌二世诏书(传为李斯书丹),表彰始皇的赫功盛德。
[《史记·封禅书》]
附按:始皇及二世的刻石,历经风蚀火燹今仅存二世诏书十个残字,存岱庙东御座院中。它是泰山现存最早的刻石,对研究书法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宋·刘跂《秦篆谱》云:李斯小篆,古今所师。” 近人鲁迅先生也评价它 “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
又,《泰山小史》 载:“李斯小篆, 篆在(拦住山)半山亭下, 字不多,而上官征取摩搨,殆无虚日。”此刻石历代金石书籍均无著录。今半山亭久己倾圪,秦篆随之失踪,此事遂成泰山一大疑案。考《史记》诸书,均未言及始皇与二世有在泰山别立刻石事,故笔者疑此石即秦泰山刻石的一部分。按明时,有北平许某觅得秦刻于榛莽之中,乃移置于碧霞祠东庑,时仅存二世诏书中“臣斯”以下二十九字,其它部分却莫名其妙的失踪了。是否秦篆断裂后,其它残段日后复被发现,而安置在半山亭中呢?另外,从“上官征取摩搨,殆无虚日”的记载看,此石当为秦篆真迹,而非仿古赝品,因为在当时碧霞祠秦篆二十九字真迹尚存之时,“上官”决不会弃真迹而竞相拓制仿刻。
近代学人赵新儒尝谓:“半山亭下李斯小篆, 各金石书未收。 或以其地僻,人迹罕至耳。今半山亭久圪,已沈(沉)埋荒草,更无人道及之。或以是独得完好,显晦有时也。”此秦篆刻石日后若能再现人间,不但可解开泰山这一千古之谜,且亦为泰山增添一珍贵文物也。附志于此,寄予之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字字千金 都不足以描述他的珍贵 稀世珍宝 岱庙李斯碑
大夫松
秦刻石与五大夫松
天籁书屋诗话:115、秦始皇七次刻石(简介)
传奇|秦皇封禅
游记 | 山东泰安、东岳泰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