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气、元气、原气与原穴的关系如何?

现在道家多讲真气。《灵枢》讲到原穴,但没有提到“原气”或“元气”,而只提到“真气”。《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明张景岳注说:“真气,即元气也。气在天者,受于鼻而喉主之;在水谷者,入于口而咽主之。然钟于未生之初者曰先天之气;成于已生之后者曰后天之气…”他这一解释对后人影响很大。但我们细究一下《内经》的原意,所说“真气”是指接受于天空中的呼吸之气与来自饮食的水谷之气相结合(并)而充沛于全身的“气”,主抗御外邪,与“邪气”相对立。原来意思还分不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张氏还注说:“在脾者曰充气”,这可能是对“充身”一词的误解。“气”之“充身”,实际是从《孟子》说的“气,体之充也”和《管子》说的“气者,身之充也”发展而来。由“气”之充身,发展为天气与谷气相合的“真气”而充身,是对这一生理认识的深化。但这时还没有“元气”说法,因而注成“真气即元气”并不符合原意。

元气”的提法始见于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元气和顺”一语。此后,其说渐多。如《鹃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王充《论衡》:“元气,天地之精微也。”所谓“元气”是指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元始之气。而《内经》所说的“气”,是存在于人身之中与“邪气”相对立的气,故书中与“真邪”并称到了东汉时的著作《难经》始提出人身中有“原气”,意指一身本原气。《难经·八难》说:“诸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之原”,这就是“脐下肾间动气”,被称为“十二经之根本”,“五藏六府之根本”,“呼吸之门”和“三焦之原”。这一重要的所在,注释者认为,就是其他书中所称的“丹田”。所说“呼吸之门”,就是因为练气功者要求呼吸深沉,下贯丹田。《难经》所说的本原即在于此。从部位来说是“脐下”,从脏器来说是“肾间”,从功能来说是“动气”。名之为“原气”,似乎受当时“元气”一名的启示。接过元气的思想,为《内经》所说的原穴找到本原,所以名为“原气”,其意义为“生气之原”。

作为“动气”,又与《内经》所论的冲脉有联系。《素问·举痛论》:“冲脉起于关元。”冲脉是以要冲、冲动而得名,因而脉之动者多属于冲脉。位于脐下3寸的关元,后人以为此即丹田所在。但据《针灸甲乙经》所载,“丹田”为脐下2寸石门穴之别名,荀悦《申鉴》说:“邻脐二寸谓之关,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也是指脐下2寸的石门。

广而言之,上至气海、阴交,下及关元,都可属丹田范围。《难经》既称此为“脐下肾间动气”,又将此气系之于命门。《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石门又是三焦募穴,与《难经》所称“三焦之原”相合。《难经》既以此为原气所发,又通过三焦散发于十二经的原穴,从而为原穴点出原气的本原。《难经·二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上、中、下)三气,经历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穴)——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穴)也。”这一关系可排列如下所示:

命门原气说,是《难经》对《内经》肾气理论和“肓之原,出于脖”一说的阐发,又是对“冲为血海”理论的补充。因四海之中,“冲为血海”而居腹部,《内经》讲冲脉而未及原气,《难经》则着重从脐下肾间动气来说明“下元之气”的重要性,从而补足了上焦“宗气”(膻中为气海),中焦“水谷之气”(胃为水谷之海)和下焦“原气”(冲脉为血海)的完整意义。“冲为血海”非仅是主血而已,还有作为“脐下肾间动气”的重要作用。温灸气海、石门、关元等穴能起斡旋原气的妙用,其意义就在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
关于太极拳的“气”
三焦的特点及嘻字功
养生秘旨
对话丨丨解密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针法
交流平台 |浅谈“元气”(第306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