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2道必修三判断题,赶紧收藏!

1. 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 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3.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4. 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5. 连续下雨天影响了玉米的传粉,此时可施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挽救玉米产量。

6. 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7.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8.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9. 肺泡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呼吸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关系。

10.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适当摄入果糖对血糖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11. 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12. 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13.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14.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可以口服,下丘脑、垂体、胰岛分泌的激素必须注射才能起作用。

15. 皮肤上的一个温度感受器既能感受热,又能感受冷。

16. 某哺乳动物体温为40℃左右,将此动物放于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将此动物的组织细胞放置于0℃下,耗氧量减少。

17. 为了增加母鸡的产蛋量,可以人工延长鸡舍中的光照时间,从而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量。

18. 某人40度高烧一天,是因为此人在这一天中的产热大于散热。

19. 人体进入寒冷的环境中,因为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减弱。

20. K+主要维持细胞外渗透压的稳定。

21.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22. 离体情况下,刺激传入神经也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属于反射。

23. 神经信号可以从轴突到树突,也可以从树突到轴突。

24. 一个反射弧中只含有一条传入神经,一条传出神经,则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不考虑神经肌肉接点)。

25.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26. 增加细胞外K+的浓度可以增加静息电位的值;阻断Na+通道可以降低静息电位的值。

27. 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一定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8. 神经冲动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

29. 一个神经元兴奋可能会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30. 在一个反射弧的链条中不可能存在两个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因为抑制作用(超级化状态)是不能被传递的。

31. 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

32. 神经递质借助膜的流动性进入下一个神经元。激素则与质膜上的受体细胞结合不进入受体细胞内部。

33. 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34. 胰岛素是人体中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提高血糖浓度。

35. 胰腺中的腺泡组织属于外分泌部,具有导管,能分泌消化酶;胰腺中的胰岛组织属于内分泌部,无导管,能分泌激素。

36. 因为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是肝脏等处的细胞,而非肌细胞。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元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37. 胰岛素的增加直接导致胰高血糖素的降低,但是胰高血糖素的增加直接导致胰岛素的增加。

38. 验证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普遍采用先切除后再移植的方法进行二次对照。

39. 所有的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或少数几种靶细胞或靶组织。

40. 能合成激素的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41. 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42. 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43. 人体中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过神经垂体释放的。

4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45. 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46.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47. 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垂体是最重要的分泌腺,是激素的调节中心。

48. 下丘脑是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胰岛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应的激素。

49. 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物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50. 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可以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51.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52.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53. 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B细胞)等。

54. 吞噬细胞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

55. 效应B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

56. 一个效应B细胞产生一种抗体,每个抗体只识别一种抗原,每个抗体与两个抗原结合。

57. 凝集素和抗毒素都是一种抗体,抗体本质上是一种球蛋白。

58. 细胞免疫中,抗原决定簇需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而体液免疫中,抗原决定簇可以直接成递给B细胞。

59. 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或终身存在。

60. 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61. 检查血液中的某一种抗体可确定一个人是否曾经受到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侵袭。可利用此原理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

62. 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可能作为抗原。

63.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64. 在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种群中,种群出生率约等于零。

65. 使用样方法调查密度时,对于落入样方边线的样本,一般来说取上边,左边,左上顶点的样本,而不统计下边,右边,和其它三个顶角的样本。

66.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67.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108个。

68. 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69. J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常表示为λ,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

70. 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71. 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72. 某片竹林中的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因此说明这个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73. 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74.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75.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76. 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77. 生物体内能量的去路包括呼吸消耗、流入后一营养级、被微生物分解和随动物的排遗物流失。

78. 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和“干重”可能出现反例。

79. 植物A属于第一营养级,动物B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所有植物A中包含的能量一定多于所有动物B所包含的能量。

80. 动物吃100g食物,一般只能使体重增加10g,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例证。

81. 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82.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的是微生物。

83. 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8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85.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86. 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87. 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正反馈则是加速破坏平衡。所以负反馈都是有利的,正反馈都是有害的。

88.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89.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同样,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90. 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91. 当发生火灾或者火山爆发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湖底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92. C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1. 错!植物生长素不能促进细胞分裂。

2. 错!茎的背地生长无法表现出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生长素特性。

3. 对!

4. 对!

5. 错!玉米收获的是种子,没有传粉就不会有种子。

6. 错!两种浓度可能都是高浓度抑制。

7. 对!

8. 对!

9. 错!内环境稳态直接需要呼吸、消化、排泄、循环四大系统的作用。

10. 对!

11. 错!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

12. 对!

13. 对!

14. 对!

15. 错!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是独立的两种温度感受器。

16. 对!

17. 错!光信息首先被反射弧的感受器接受,是神经-体液调节。

18. 错!温度稳定时,产热=散热。

19. 错!进入寒冷的环境中,人体散热增加,为了保持体温,代谢加快,产热也增加。人是恒温动物,体内酶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

20. 错!K+主要位于细胞内,主要维持细胞内渗透压。

21. 对!

22. 错!反射必须经历完整反射弧。

23. 对!

24. 错!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分叉形成众多的神经末梢,从而与下一个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结构。

25. 对!

26. 错!增加细胞外K+的浓度降低了静息电位的值;阻断Na+通道降低了动作电位的值。

27. 错!刺激只能刺激在反射弧的感受器上,所以体内的兴奋传导是从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

28. 对!

29. 对!

30. 对!

31. 错!去极化时,Na+的内流是易化扩散,所以膜外的Na+浓度始终高于膜内。

32. 错!神经递质与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被分解或被前膜重吸收。性激素是固醇类,能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

33. 对!

34. 对!

35. 对!

36. 对!

37. 对!

38. 错!甲状腺是柔性的器官,很难移植,采用的是摘除-注射法。

39. 错!有些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如生长激素。

40. 错!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散分布于肠胃道。

41. 对!

42. 对!

43. 对!

44. 对!

45. 错!协同作用是指作用相似,所以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分级调控。

46. 错!促甲状腺激素没有反馈机制。

47. 对!

48. 对!

49. 对!

50. 对!

51. 错!性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内部。

52. 对!

53. 错!效应B细胞没有直接识别抗原的能力,是它分泌的抗体识别抗原。

54. 错!吞噬细胞具有非特异性识别能力。

55. 错!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能需要形成沉淀,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6. 对!

57. 对!

58. 对!

59. 对!

60. 错!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也分泌淋巴因子。

61. 对!

62. 错!自身的细胞,如癌细胞,也可能称为抗原。

63. 对!

64. 错!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而不是约等于零。

65. 对!

66. 错!较实际值偏大。

67. 对!

68. 对!

69. 错!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断减少。

70. 错!高山中分布的是多个群落,垂直结构是指一个群落内部的结构。

71. 错!干旱的地方,顶极群落不是森林。

72. 错!群落的垂直结构一定是存在的,没有考虑土壤中的生物。

73. 错!群落还应该包括微生物。

74. 对!

75. 对!

76. 对!

77. 错!动物的排遗物属于前一营养级中的能量。

78. 对!

79. 错!每个营养级中所有生物所包含的能量构成能量金字塔。第一营养级中的A很稀少,第二营养级中的B可以更多地取食其它生物,维持生存。

80. 错!这是食物的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的比值。

81. 对!

82. 错!腐食动物也可以分解有机物。

83. 错!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关系的生物的种类。

84. 对!

85. 错!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86. 错!物质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循环,而不是在群落中循环。

87. 错!负反馈和正反馈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88. 对!

89. 对!

90. 错!人类合理开发自然界,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1. 错!火山爆发属于原生演替。

92. 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必修3 稳态与环境(学业水平测试必背)
必考考点丨高中生物必修三87个知识点推荐,你要的都有!
2019高考理综复习生物,这1篇就够了!(附:必修 选修)
高中生物经典判断题(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易错题有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