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安静,是一个人内心的积淀


无事此静坐

文/汪曾祺 诵 /晓晚

无事此静坐 来自百草园精选 10:05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由主播晓晚诵的优美文字

暑天,毒日头当空照下来,小孩子们总是热得不行,大人们便会对他们说这样一句话:心静自然凉。然而孩子们知道心,也知道安静,可是心静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摸不着头脑,固而依旧满头大汗,好不燥热。静,往往比动难,心静更是比动难上百倍,可谓船过水无痕,但到底怎样做才能实现真正的船过水无痕呢?

 

下面请欣赏百草园电台为你选读的,作家汪曾祺的短文——《无事此静坐》。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


“无事此静坐”。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一日当两日”。


事实上,外祖父也很少到这里来。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点儿隐逸之气了。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


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


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世界是喧闹的。


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主席年轻时曾采用了几种锻炼自己的方法,一种是“闹市读书”。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一种习惯,也是环境造成的。



我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和三十几个农业工人同住一屋。他们吵吵闹闹,打着马锣唱山西梆子,我能做到心如止水,照样看书、写文章。我有两篇小说,就是在震耳的马锣声中写成的。


这种功夫,多年不用,已经退步了,我现在写东西总还是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边或山边的别墅中才能构想。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


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端然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


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



曾见齐白石一小幅画,画的是淡蓝色的野藤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颇长的题记,说的是他家乡的野藤,花时游蜂无数,他有个孙子曾被蜂螫,现在这个孙子也能画这种藤花了,最后两句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静思往事,如在心底。'


这段题记是用金冬心体写的,字画皆极娟好。”“静思往事,如在心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时一挥。”


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儿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儿事,读一点儿书,写一点儿文章。



您刚才听到的文章选自作家汪曾祺的作品——《无事此静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长辈常教导晚辈说,要戒骄戒躁。可事实上,浮躁并非年轻人的通病,而是大部分人都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我们的“躁”有的来自贪婪,有的源于妒忌,有的甚至是因为恐惧或不安全感……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都是疏于思考自省、读书学习的缘故,有时一幅字、一篇文章、一幅画儿,甚至那么一段音乐,都能让你的心忽的安定下来。可见,只要坚持得长久,恬淡充和的境界未必那样遥不可及。

作者: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事此静坐 【汪曾祺】
汪曾祺:无事此静坐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 汪曾祺
汪曾祺: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汪曾祺丨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摘】汪曾祺:静思往事,如在心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