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案应认定一般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本案应认定一般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案情】

  彭某隐瞒已从房产经纪公司离职事实,谎称已获得房主李某全权委托售房,利用因工作之便掌握的房主身份证复印件、购房合同复印件、房屋登记信息,伪造《房屋买卖委托合同》、与李某的微信聊天记录,并带被告人刘某某现场看房,骗得被害人信任。之后,冒充房主签名与被害人签订《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并以购房定金、分期购房款、中介费为由累计骗取被害人钱款41.4万元。其后,被害人警觉报警,彭某落网。

  【评析】

  关于彭某行为的定性问题,存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彭某仅利用合同形式作案,没有为履行合同作出任何努力,应构成一般的诈骗罪。第二种观点认为,彭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巨大的财物,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彭某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本案中,彭某利用其房产中介职业之便,持有房主身份及房产权属证明,伪造授权委托书、微信聊天记录、银行转账凭证等,足以使被害人信以为真,其后签约履约以致被骗也在情理之中。彭某的行为既损害了合同双方的信赖关系及合同的严肃性,也对房产交易市场包括中介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使人们在交易时疑虑陡增。

  第二,彭某利用合同实施诈骗且骗取的是合同项下款物。被害人作为正常交易主体,不会在不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就毫无戒备地支付购房款,彭某诈骗得逞,唯有伪造材料及合同以骗取信任,且通过合同的约定完成诈骗。彭某骗取的41.4万元是购房定金、分期购房款以及中介费,在《房屋买卖(居间)合同》中均有明确约定,均系合同项下款物,而非“运作费”“打点费”等与合同内容无关的费用,故宜认定为合同诈骗。

  第三,合同诈骗罪不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履行合同的潜在能力并为之努力。彭某持有房屋钥匙及房主的身份证复印件、购房合同复印件,伪造房主授权文书、微信聊天记录及银行转账凭证,且彭某房产中介的身份及之前多次同被害人打交道的经历,足以使被害人相信其的确是受房主全权委托处置涉案房产,具有履行合同能力。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三)项规定的行为人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情形。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刑事审判参考》: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
签订购房协议承诺用已经销售的房产抵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评点《刑事审判参考》第1076号案例
[原创] 韩哲:“一房两卖”是民事欺诈还是合同诈骗
建阳:“一房七卖”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房屋买卖合同 合同诈骗
背着房主转让门面收费能否认定为“非法占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