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张载的“横渠四句”

张载是我国古代宋朝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活跃于正处在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宋朝中期。

此时唐朝末年五代十国乱世遗留下来的政治混乱问题导致宋朝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同时宋朝的边境民族矛盾也日益加剧,与金和辽的不断战争,使得当时尊崇重文抑武的北宋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为了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宋朝统治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因此后来的范仲淹改革、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矛盾,但其实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政治问题又引起了新的社会动荡。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年仅21 岁的张载对社会深有体会,上书拜谒范仲淹抒发自己要投笔从戎的心志。

由此范仲淹认为是可造之材,在范仲淹的劝导下立志研读儒家经典,而张载也在此基础上逐渐构建起了他的思想体系。

“横渠四句”体现了张载积极有为的心态和刚健弘毅的理想态度,关怀大众、继往开来的社会责任感。

“横渠四句”代表了张载整个哲学体系的思想主旨,其中所体现的有所立、有所为的人生格局,其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

不仅为当时文人“破而后立”之“立”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且所涉及的整个人类社会的价值目标与社会理想,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反思,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为天地立心

如何“为天地立心”,这才是横渠四句中的的核心问题。

其实这四句并不是并列的关系,“为天地立心”是其中的最根本,有了“立心”这一基础,才可能实现“立命”、“继绝学”和“开太平”。

从张载的哲学体系和伦理思想体系中可以看出,所谓为天地而立的“心”,其实指的就是张载的本体论思想,包括“太虚即气”的气本论思想,和仁义礼的宗法价值观。

这一句是从人与天地万物相互交融的角度、天人合一的境界去探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宇宙天地中,人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觉活动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发现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本质和规律,这种活动更多的是强调人对于客观真理的体察感悟,而不是强加于自然一种人的主观意志。

其实与儒家“与天地参”中所传达的思想一样,人能够体悟、感受、认识和求证“天”至上的奥秘。

那么,“为天地立心”也就是在宇宙自然中,将人的各种能力,包括身体健康、运动、适应等在内的体能,和包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逻辑能力等等在内的能力发挥运用到最大限度,从而让客观世界的规律得以最为充分的显现与获得,这就是所谓的“为天地立心”。

张载所说的“立心”指的就是立仁心,即确立以善为本的道德本心,是道德之心,是天德良能。

可以看出,张载所要立的心是要为当时的社会确立以善与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也是要为民众指明一个良好的价值取向。

其次,古人常把“为天地立心”作为士大夫的崇高精神使命。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历史上的宋代吸取了唐朝末年军阀乱政的失败经验,在压制武将的同时十分重视文教和文政。

因此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之下,宋代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为那些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的涌现提供了十分优渥的条件。

但是过度的重视文政直接导致了宋朝军事凋敝、内忧外患的局面,这样的社会现状及背景带来的是大批文官和士大夫的精神觉醒,让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胸怀。

这个“立”也代表了当时儒家学者们弃尽异学,重新建立新型儒学的信心。如何超越虚无论,为国家人民的身心找寻坚定根基,成为当时文人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天地立心”中体现出了人在天地之中的独特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于鸟兽虫鱼的独特性,就是在于人具有特殊的道德意识。

因此,今人后世儒学家不将此视为只有圣人才能完成之事,与自己没有关系。而是将“为天地立心”作为自身修养道德境界的动力。

古人对于人生价值的衡量有这样三不朽的标准。

即: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追求,体现了一个主体的德性修养,更体现了一个民族文明程度。天地本无心,但是因为人有仁者之心和大公无私的圣人之心,所以原本无心的天和地便有了心,这便是所谓“为天地立心”的真正内涵。

为生民立命

为生民立命,其实是从人在政治中生活的位置来论述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如何进行保持安身立命。

“为生民立命”最初是来源自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在这里对立命的阐释,是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还是短,都可以保持自身的良好品德,那么就可以说这个生命个体是安身立命了。

而张载的“为生民立命”需要与“立道”结合起来研究,因为横渠四句在宋明时期的文本里,有“为生命立道”的文本存在,经过清代的润色,改为了“为生民立命”。那么由此可以看出,立命与立道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命指天命,道指天道,天命和天道与人命和人道相连相通。古人将“命”定义为必然会发生的,“偶”定义为偶然性的现象。

若是一个人行善而得到的是好报,行恶得到的是恶报,那么就是符合“命”的正常自然法则;若是一个人的行为与所获相反,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就是“偶”的定义,是不具必然性的,纯粹是偶然性的。

而张载则把义和命合而为一,将天与人相统一,顺应自然规律与发挥人自强进取的精神统一结合起来。

一个人如果可以把外在的必然之理与内在义的应然之理结合起来,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就能够保持身心平衡和安宁,让灵魂有地安顿。

因此,“为生民立命”可以说是张载为民众创造的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确立了生命的意义,是张载为当时以及后世百姓确立的一片精神家园。

立心与立命的价值目标,可以看出张载把自己看做整个宇宙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在天地、国家、社会和群体中,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为民众提出正确的命运方向,这样的理想和目标带给民众一种精神家园的归属感和奋斗向前的不竭动力。

因为张载“为生民立命”的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清楚的人生方向,为古代士大夫以及儒学家的发展提供了意义深重的基础。

为往圣继绝学

为往圣继绝学,乃是张载从人与精神文化传承的关系来展现学术追求和价值坐标。

“往圣”者,指的是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绝学”则是孔孟等先贤所弘扬的儒学。

对于儒学而言,孔子是最早的集大成者,而宋代的关学、濂学、洛学、闽学等,则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将之扩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说从孟子之后就呈现出一种中断的趋势,尤其是唐末五代十国乱世中中华文明的影响力萎缩衰落,逐渐淡出了东亚地区,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张载积极倡导力求恢复“绝学”。

对于如何为往圣继绝学,张载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以“求道、立志”为方向,确立人生的价值追求和奋斗方向。

勤学,天道酬勤;改过,常自我反省改掉坏毛病;责善,劝勉从善,并且要将之贯穿在其后的学习生活中。

在教育过程中也要追求“致道”、“志道”。

君子学以致其道,君子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有志于道,能够将道理记在心里,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道的追求与信仰。

张载在内的宋代儒者们不仅勇于承担着继绝学的使命,更在继承道的传统意义上勇于创新发展,伦理上追求恢复宗法制度、纲常礼教,发展适应宋代社会发展的道德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

他们在学术研究方式上亦不拘泥于训诂考据,更多是通过结合自己意志,继而在哲学原理的阐释上对先秦儒家思想进行利用和改造。

在古往今来对于张载的横渠四句的研究中,对这一句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有赞同也有一些不满的声音,不满的人认为这一句所倡导的继绝学的治学态度有复古、倒退嫌疑。

但其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宜,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向前的。每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以圣人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显然不现实,张载估计也不会这样想。

“为往圣继绝学”体现了有宋一朝中儒学的基本立场,是对儒家追求的内圣外王、内外兼修思想的继承,因此才孕育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在继承先哲的哲学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和时代精神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才能以凝聚又深邃的眼光面向过去与未来,发挥最大的能力和潜能。

为万世开太平

为万世开太平,其实就是从人对于历史以及未来的责任以此来展现张载最为远大的理想。

张载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身上背负着对历史承先启后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只有扩大社会中人心的广度与深度,继而建立万世可行之礼法制度,才有可能实现社会永恒的幸福与和平。

历史上关于“太平”的思想可以追根溯源到尧舜时的五帝时代,后来再经过孔子时期各家儒者的阐释,最终成为了历朝历代儒家学者所追求的社会理想的崇高刻画。

对于张载来说,为万世开太平是他对历史上儒家理想社会的再度重申和阐发。

也就是说在张载眼中,“太平”就是指整个社会河清海晏、平安无事,与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的“大同”合称为“太平大同”,两者相通。

“大同”的初级阶段是“太平”,“太平”的高级阶段是“大同”,“大同”更侧重的是“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阶段。

张载提出为万世开太平,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开”体现了期待、倡导,“万世”表示长长久久,也就是永远,说明当时张载不仅对当下太平秩序的重视,更要对未来的、高远的万世太平的憧憬、期待。

在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中,评价张载:“先生慨然有意三代之治,望道而欲见。”

这是张载所提出的他对开太平的理想蓝图,也就是复渐三代之治。

在张载晚年辞官回到横渠镇之后,他在那里著述、讲学,还力行恢复三代之治的治理之策,也就是恢复井田、重建分封。

可以看出张载在一定程度上有复古之说,但本质上还是为了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历史的和平进展以及太平盛世的完美建立。

结语

总之,为万世开太平,不仅体现了张载个人崇高的政治理想,它所追求的安宁社会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追求向往的理想大同社会,亦是一个政治稳定、国家康定、民心安定的社会。

体现了丰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蕴,后来经过不断诠释,更多的是历朝历代士大夫们对社会担当、历史责任之承担的深切表达。

著名的“横渠四句”也被称作“四为”句,所表达的人格境界不仅代表了宋代士大夫群体,更代表了张载自己刚健弘毅的气度,远大的抱负、宏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解
[转载](转载自古文有点乐网)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文有点乐网
如何理解“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句话出自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