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创作如何适应展览需要,这位书法家道出了其中奥妙

■薛晓东

笔:淳安堂直追古风狼毫(三)

墨:红星墨液

纸:手工元书纸

砚:白瓷碟

作品尺寸:245cm×128cm

创作环境:书房、深夜

某展过去已很长时间,当时呕心沥血之作,现在来看有颇多问题,能够入选实属幸运。不过通过这件作品的创作促使自己有所进步,因此简要地回顾一下该作构思、创作过程,则意义十分重要。

总的来说我书此作分为两个过程:准备过程和创作过程。

准备过程是宏观上给作品定大的方向和基调,这其中包括形式、用纸、内容和书体四个方面。

首先确定书体:小行草书。

然后确定用纸。纸在展览上的作用非常大,是展览比赛和展厅书法大行其道的必然结果。我在试写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纸后,最终选择了颜色古朴的手工元书纸,手工纯竹浆元书纸具有吸墨而不洇、书写流利、墨色表现丰富等特点,尤其适合表现二王一类风格的小行草书。

接下来确定形式。由于展厅书法的兴起,形式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热度,好的形式能把作品的优点放大,这对于评选来说十分重要。最适合小行草书的两种形式分别是长卷和册页,我选择长卷作为基本形式,采取截断再拼接成八尺中堂的形式,在表现书卷气的同时增加作品的气势,力求作品既可近赏又能远观。

最后选取内容。在选取内容时会考虑到诗词的意境要跟自己的书风相吻合,另外,选取熟悉和喜欢的内容,书写起来往往更加得心应手。

当然再充分的准备,最终也要落实到创作上面去,所以创作过程尤为关键。创作过程同样分为几个阶段,不能急于下笔。

首先创作之前反复临、读相关古代法帖,尽可能地让自己向古人靠近,远离时风。

其次调整状态。调整状态有两个方面:书写状态和身体状态。书写状态其实是建立在身体状态之上的,只有在精力充沛和心绪宁静的情况下才会找到最佳状态。而书写状态的调整主要是通过临、读碑帖和书写作品来完成的。

最后是创作阶段。真正写作品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前后也就数天而已,基本上每天只写一件,不打疲劳战。创作阶段与前面所有的阶段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必须忘掉国展,完全地投入到书写的本体里去。我不喜欢反复书写同一内容来调整作品,因为一旦重新书写往往便会刻意,作品很难出新。所以我准备了好几篇内容,每一篇都是一气呵成,至于开始写得不尽如意之处,在后面不同内容的创作中便加以注意和调整,这样的创作过程既能及时发现并改正问题,又能生发一些意外之趣,我的作品是历经三次书写完成的。

关于作品的构思,首先我想寻找一种安静的、忘我的、完全无拘束的状态,行草相间是最符合这种状态的书写:或静或动、或疏或密、或正或欹、或疾或徐,总之笔随意走,线条是情绪的流淌,节奏是自然的呼吸;其次以二王为基调,追求书卷气以及风神萧散、随势生发的意趣,结体宽博并略带拙意,以避因过于流美而致甜俗之弊。

另外,由于作品体量很大,为避免单调乏味,用较小一点的行草书写诗题和尾款,以调节作品的节奏,同时穿插几处小楷题跋来增加作品的丰富性和书卷气。最后钤盖印章,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在如此大篇幅的作品上并没有大量使用印章,而是力求雅致脱俗。

总之,作品的创作既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收获和进步的过程,对于这一件作品的得失,至今仍在反思和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摹:书法学习和创作之根本
创作| “狂草四人展”观察思考
杨科云专访‖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谈其书法创作心得!
国展思考 行草高手与大奖无缘的思考
国展作品因“小瑕疵”被一票否决,合理么?
曾翔_书法展-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