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越骂,孩子越不改!这么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父母的爱如同花粉,能酿出世上最甜的蜜。
而父母的斥责,却如同雷暴,能让孩子内心的小世界瞬间崩塌。
——虎妈
作者 |  核桃君

来源 | 核桃编程营(ID:htbcying)

“说了多少遍了,吃饭前要洗手!”

“这道题前几天刚跟你讲过,怎么又做错了!”

“天天就知道玩平板,作业做了吗?”
……

面对不听话、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们总是习惯用批评、责骂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好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记得住我们的话。 

但是到了下一次,场景再次上演。低头沉默不语的孩子,发完火后悔内疚的妈妈,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实际上,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家长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忘掉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情绪。 

当家长有情绪的时候,你不是在教孩子,而是在责骂。最后的结果也总是自己气急败坏,而孩子依旧我行我素。 

孩子对情绪的感知
超乎你的想象

要知道,孩子的情绪感知能力是很强的,即使是1岁的孩子都已经具备察言观色的意识了。 

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在实验中,一位妈妈刚开始与孩子互动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宝宝很开心。

但是当妈妈开始面无表情面对孩子,不再对孩子做出回应的时候,宝宝得到了负面情绪,而开始大哭起来。

孩子对于父母的情绪很敏感,当孩子接收到父母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如果无法处理这些情绪,就会积攒在孩子体内,对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父母情绪失控
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心理学中流传着一个踢猫效应的经典故事: 

男主人被上司批评之后,心情不好回去与妻子吵了一架。妻子的愤怒无处发泄,就把旁边玩耍的孩子训斥了一番。受了斥责的孩子怒火燃烧,看到院子里的猫,就去狠狠踢了一脚。 

这个踢猫效应讲的就是坏情绪的传染,最后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成年人难免会有情绪奔溃的时候,可不加控制,那么自己就变成了行走的火药桶,进一步,孩子也成了坏情绪的牺牲品。  

心理学家发现,爱发火的母亲养大的孩子,常有这15个特点: 

1. 不断道歉

2. 容易想的太多,细致到焦虑

3. 特别害怕让别人失望

4. 无法控制自己的控制欲

5. 照顾所有人,却忽略了自己

6. 很难独立作出决定,担心麻烦

7. 隐藏自己的所有感受

8. 永远取悦别人

9. 永远觉得自己是生活中的配角

10. 没有安全感,害怕被抛弃

11. 总是觉得别人的行为有深意

12. 拒人千里之外

13. 很容易玻璃心

14. 帮别人收拾残局

15. 善解人意 

长期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敏感,哪怕成年后过得多光鲜,内心深处的自卑依然难以弥合。

陈乔恩在一档节目中回忆起童年时光,透露自己小时候很害怕母亲生气,因为会挨打。 

一聊起母亲,她整个人都显得高度紧张,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还警惕地回头看了看,确认母亲没有在,才安下心来。 

而她也表示,因为童年的记忆,自己多年不敢说话,也不敢交朋友,甚至有点自闭。

在应该打打闹闹、哭哭笑笑的年纪,他们却总是看着大人的脸色,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招来父母的不满,每天战战兢兢。 

有心理研究指出:童年里过度的消沉、没有光彩的人成年后患抑郁症的概率更大。 

父母一时疏忽,对儿女进行打骂,很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阴影。 

情绪管理
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胡适先生深受母亲温和秉性的影响,因而成为一代名士。

母亲和善,但并不是无条件纵容,每当胡适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母亲都会记下来。等到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关起门来,细数他做错的事,让他认错。 

但母亲从未当着众人的面责罚、吼骂他。即使遇到孩子们故意调皮犯错,母亲从未情绪失控。

成年后,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说到: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善于管理情绪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更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图片来源:《地球上的星星》 

那么,妈妈们该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更听话呢? 

第一、皮筋转移法

在自己的手上绑一个皮筋,想发火之前,先弹一下。这样你的注意力会瞬间被转移到疼痛上,然后你先思考是否真的是孩子错了。 

因为有时候我们骂孩子或者吼他们,可能只是自己工作不顺,或者心情不好,然后迁怒于孩子,而不是孩子本身犯错。 

第二、表达多用“我”字句,少用“你”字句

“你怎么又考这么点分?你是不是又没有努力?!”

“妈妈有点担心你最近的状态,我知道你是个要强的孩子,但这样下去,似乎离我们的目标有点远呢,我们要想个什么办法呢?”

如果你是孩子,你更能接受妈妈对你说哪句呢?

显然是后者,因为在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妈妈的关心、信任,以及她希望陪我一起解决问题的意愿。而第一句话,我们看到的只有一个对自己充满不满和抱怨的妈妈。

同样的一件事,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孩子的接受程度也会大大不一样。

我相信不管是说哪句话,妈妈的初衷都是担心孩子,为了孩子好。但前者选用了“你”字开头,表达了对孩子的不满,后者则用“我”字开头,选择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

这是一个和孩子沟通过程中非常有效的沟通技巧。 

第三、认同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如果这时候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劈头盖脸的说,那孩子就会默认为自己已经得到惩罚了,反而会忽略问题本身。 

所以,当孩子做题目老错时,或者考试考得不好时,你先认同他的感受。

比如“妈妈知道你这次考得不好心里也很难受,毕竟也是有付出的”。

那样他会觉得你是和他站在统一战线的,从而对你产生信任。 

当你认同孩子的感受之后,就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讲理是讲不通的。

所以,还不如让孩子多说,你多听。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犯错行为。 

第四、一旦情绪失控,记得跟孩子道歉 

孙燕姿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她偶尔也会情绪失控吼儿子,但事后都会马上跟儿子道歉,向他解释自己发脾气的原因。

她说:“吼完没解释,孩子只会害怕,不是了解的状态。

面对生活的重压,总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一旦情绪失控向孩子发火,记得冷静下来第一时间跟孩子道歉,说明原因。 

这样孩子就会理解:妈妈冲我发火,不是“妈妈不爱我了,而是妈妈不喜欢我这样做。 

作家毕淑敏在《家问》中写道: 

一花一世界,一家一宇宙,婴儿降临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壳。

倘若家中住满健康的爱的花粉,他就吮吸着它用爱的字样构建着自己的听觉嗅觉知觉,渐渐地酿成心中小小的蜜饯。 

父母积极快乐的情绪,会变成凝聚这世间所有爱的花粉,让孩子酿造出最甜蜜的蜜饯。 

怀揣着这份甜蜜,孩子会更有底气去看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爱吼叫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恐吓式育儿!孩子不认真上网课被妈妈拖进大海,声称[吓唬吓唬]孩子?
17岁少年跳桥的“悲剧”:孩子犯错之后,家长该如何与他沟通?
“我希望,我的妈妈是个哑巴”
有一种病叫“只对亲人发脾气”
批评孩子,一定要避开这7种时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