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战争史上有效射程最远的大炮

作者:刘植荣

在德国1942年“V-2”导弹试验成功之前,火炮一直是战场上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武器。上图照片上的火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制造并装备部队的超级大炮,它是迄今世界上有效射程最远的大炮。

德国用威廉二世皇帝(1859年-1941年)的名字把该大炮命名为“威廉皇帝大炮”,其重要性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原子弹。“威廉皇帝大炮”从1918年3月至8月在德军服役,主要用于炮击巴黎,因此得名“巴黎大炮”。

1.“巴黎大炮”有效射程130公里

  “巴黎大炮”由世界著名的德国克虏伯军工厂研制,只制造了7门。大炮自重256吨,口径21.1厘米至23.8厘米,最大发射仰角55度。炮管长34米,有12层楼房高。为了便于机动,“巴黎大炮”的底座上装有火车车轮,可以通过铁路转移。

  “巴黎大炮”弹头重106公斤,直径21.6厘米,长105厘米,装7公斤TNT炸药。弹头外壳是高强度钢板,以抵抗发射时的巨大压力。由于外壳过厚,爆炸后的弹片数量有限,这妨碍了其杀伤力。

  为了增加发射时弹头外壳的抗冲击力,弹头被设计成两个药室,两个药室之间是一层加固钢板,两个引信一个在弹头底部,另一个在两个药室之间的隔板上。实战证明,“巴黎大炮”的引信非常可靠,落入巴黎的炮弹全部起爆。

  相对弹头重量而言,“巴黎大炮”的弹头装药量较少,装药量仅是弹头重量的6.6%,爆炸威力并不大。巴黎杜伊勒里公园的一发炮弹爆炸后留下的弹坑显示,其直径为3.5米,深为1.2米。

  “巴黎大炮”弹头初速度(弹头飞离炮管时的速度)为每秒1640米,有效射程130公里。弹道最高点为42.3公里。弹头在高空平流层飞行,空气稀薄,可以减少大气对弹头的阻力。

  在1942年德国“V-2”导弹(射程320公里,垂直射高206公里)试验成功以前,“巴黎大炮”一直保持着人类抛射物体最高纪录。

  “巴黎大炮”是按照舰载重炮设计的,所以被装备给海军在陆地上使用,海军中将马西米兰·罗格负责指挥这支特殊的炮兵部队,共有80名炮兵操作。

  作为掩护,每门“巴黎大炮”周围部署几个普通炮兵连,炮击时让普通大炮陪伴炮击,释放烟雾和噪声进行掩护。

2.“巴黎大炮”每发射65发炮弹就要更换炮管

  要想让大炮射程远,就需要弹头的飞行速度快。为把弹头在34米的炮管里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每秒1640米,需要用250公斤发射药提供推力。在高温高压下,每次发射弹头对炮管膛线磨损非常严重,为此,炮弹直径不断增大,以与被磨损的膛线吻合。即便如此,每发射65发炮弹,就要把炮管拆下来,送到克虏伯军工厂重新加工膛线,加工后的口径便成了23.8厘米。

  德军把“巴黎大炮”部署在巴黎东北方向克雷皮附近的森林里,炮兵阵地在山坡上,炮管朝向巴黎。此处距巴黎120公里,弹头要飞3分钟才能落到巴黎。

  由于射程太远,起初计算弹道时没有考虑“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偏向力),因此,弹着点总是偏右,后来才对此进行了修正。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垂直的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导致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偏向预计运动方向的右侧,在南半球偏向预计运动方向的左侧。赤道上科里奥利力是零,运动物体不偏向。如果大炮射程近,科里奥利力带来的偏向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射程远,计算弹道时就必须把科里奥利力带来的偏向考虑进去了。也就是说,在120公里远的地方炮击巴黎,必须把弹道向左修正。

  从战斗性能上看,“巴黎大炮”并不怎么成功,爆炸威力并不大,炮管需要经常更换。由于射程太远,精度也较差,只能把整座城市作为炮击目标。

  德国制造“巴黎大炮”,主要还是心理上的威慑作用,并非是真要摧毁某个特定目标,它属于战略武器,并不是战术武器。

3.“巴黎大炮”曾对巴黎进行了44次炮击

  1918年3月21日7时18分,“巴黎大炮”发射的第一发炮弹降落在巴黎塞纳河边上,整个巴黎都能听到爆炸声。在这之后,每隔15分钟就有一枚炮弹爆炸,这一天共有21发炮弹在巴黎爆炸。

  起初,法军认为这些炮弹是德军飞机或“齐柏林飞艇”投下来的航空炸弹,因为飞得很高,所以人们没有看见和听见。

  几个小时后,法军经过对炮弹碎片研究发现,弹片上有膛线挤压的痕迹,这证明这些爆炸物是大炮发射的炮弹,并非是航空炸弹。

  当时,法国人并不知道德国有“巴黎大炮”这个秘密武器,以为是德军在巴黎城外发射的炮弹,便到处搜查德军的炮兵阵地,当然,一无所获。

  几天后,法国飞行员迪迪埃·多拉驾驶战机才在德军阵地后方发现了“巴黎大炮”。

  “巴黎大炮”炮击巴黎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是1918年3月29日,一发炮弹击中了巴黎市政厅东面建于1494年的圣热尔韦·圣普罗泰教堂屋顶。这天是耶稣复活节,教堂里坐满了信徒,教堂屋顶被炸塌,91人遇难,另有68人受伤。

  从1918年3月21日至8月9日,“巴黎大炮”对巴黎进行了44次炮击,共发射了320至367发炮弹,炸死250人,炸伤620人。

  1918年8月,当协约国军队进攻德军时,德军把“巴黎大炮”撤回到德国境内,并把它们拆解了,协约国军队没有缴获一门“巴黎大炮”。

4.二战期间德军装备了改良版的“巴黎大炮”

  尽管《凡尔赛条约》规定战后的德国不得拥有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但德国纳粹党1933年上台后仍秘密研制新型远程大炮,其中包括改良版的“巴黎大炮”:“K12”和“K5”。

  克虏伯军工厂制造的“K12”是“巴黎大炮”的改良版,改良版解决了炮管严重磨损问题,并增加了其机动性,可以在火车铁轨上发射,不需要安置在钢筋混凝土炮座上。

  1939年,第一门“K12”交付德军;1940年,第二门“K12”交付德军。在二战期间,这两门超级大炮部署在法国的北部-加来海峡地区,用于在1940年至1941年轰炸英国东南部的肯特。

  “K12”自重302吨,炮管长33.3米,口径21.1厘米,发射仰角在25度和55度之间,弹头初速度为每秒1650米,有效射程45公里,最大射程115公里。

  二战期间,克虏伯军工厂还制造了“K5”大炮,也是“巴黎大炮”的改良版,该大炮1940年在德军服役,共建造了25门,同样在铁路上机动和发射。

“K5”自重218吨,炮管长25.54米,弹头重265公斤(装TNT44.5公斤),口径28.3厘米,最大发射仰角50度,每小时发射15发炮弹,弹头初速度为每秒1120米,有效射程64公里。

二战期间,克虏伯军工厂还研制了“V-3”大炮,设计最大射程165公里,试验期间的最大射程93公里。口径15厘米,炮管长130米,弹头重140公斤,每小时发射300发炮弹,弹头初速度为每秒1500米。1944年7月4日,该大炮在试验中被炸毁了,并未投入实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战中德军秘密研制的巴黎大炮 射程上百公里 战败后彻底销毁
战列舰的主炮倍径越大越好吗?
著名的超级大炮——巴黎大炮百年
纳粹德国“多拉”800mm超级巨炮[图]
一战德军造了10门能打120公里的巴黎大炮竟被一条命令所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幕真相:(12)昙花一现的德国“多拉”超级大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