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之盟真伪:宋太宗逼死侄子,害死弟弟,最是无情帝王家

  第一章 宋太宗赵光义


  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他接收了他哥哥的遗产,但实际上他不是第一接班人,在赵匡胤有子嗣的情况下接位,加之哥哥暴死,他急不可耐登基的种种迹象都可以看出,他的皇位十之八九是逆取,在背后见不得光的勾当永远被掩盖起来,成为历史上的疑案。


  宋太宗参与政治,久经考验,在他主持开封事务的十几年里,是通过了考试的,他接位的时候已年近四十,在政治上相当的成熟。在他逆取以后,能成功的渡过开国之初种种危机,在确立宋朝的文官政治的同时,完成兄长未竟的统一事业。但是因为他的位子毕竟来路不正,他想用在外交军事上取得的更大胜利来超越他的兄长,但是主观的要强改变不了客观的条件,几度伐辽,连连受挫,不得不改攻为守,致力于对内巩固自己的帝位。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在一定的程度也是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为宋朝以后的发展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


  1、金匮之盟


  赵光义根本就不是第一继承人,他的帝位不合法,但是他成功了。尽管成功了,但还是心虚,所以总的编一些瞎话。为掩人耳目和让人信服,他刻意的把自己打扮成天生圣人或者老天爷内定的下一任皇帝,注定是要接他哥哥的班。为此他篡改历史,说陈桥兵变之所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几乎鸡犬不惊,秋毫无犯,全是因为他拦着他哥哥的马头,苦苦阻谏的结果,他哥哥深以为然,才约法三章,严明纪律。但是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样的,在陈桥兵变的时候,赵普的角色比赵光义重要的多,那时候有他没他都是一样的结果,甚至赵光义压根儿就没有参与陈桥兵变,所以大宋王朝的建立就没有他什么事,但是他当上皇帝后就在官史上动手脚。


  但是毕竟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文字游戏能骗的了谁?不过自欺欺人,要巩固帝位还是要靠实际的行动!宋太宗刚登基称帝就马上宣布改元太平兴国元年。在古代皇帝的年号很有讲究,一般情况下,新皇帝在刚继位以后,出于对大行皇帝的尊重,在当年还是沿用旧的年号,但是赵光义却迫不及待的要自立门户,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尽管在登基的诏书里,他还是表示要继承太祖皇帝的遗志。对太祖和四弟廷美的子女也是格外的好;他登基以后,为表示他对哥哥和弟弟的子女跟对自己的子女是没有分别的,下诏令太祖和皇弟廷美的子女都称皇子皇女,并封弟弟廷美为秦王,封太祖的儿子德昭为武功郡王。不过很显然,这不过是太宗为稳定人心,巩固权力的权宜之计,等到皇位坐稳以后,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哪里还念什么骨肉亲情!在他眼里,就皇位最重要,任何对皇位构成威胁或者有潜在威胁的人他都不会心慈手软。


  尤其是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北伐辽国,被辽军打的大败,太宗身中数箭,不知所踪。皇帝生死不明,军中将士打算拥戴随军出征的德昭为帝。虽然不久太宗骑着驴子回来了,德昭也没有取代他,但是让他感受到,太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远远超过他,朝中大臣和军中将士都怀念太祖,连太祖的儿子都这样得人心,这让他感到巨大的威胁。自此德昭愈发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但是德昭毕竟还年轻,太不懂政治了,也太不了解他叔了,多半也是没有觉得他所处尴尬的境地,更加没有预感到危险,竟然不知道低调——尽管哪怕他夹着尾巴做人他叔也未必放过他,但是不迟不早,偏在他叔北伐失利的时候往枪口上撞。

  当时尽管北伐惨败,但是灭了北汉,很多将士都没有得到抚恤和奖赏,所以德昭就提醒他叔,应该赏赐有功的将士。宋太宗正好借机发作,出出他胸中对侄子很得人心不满的气,所以他冲着德昭就是一顿冷嘲热讽,并且说:“等你当上皇帝再赏也不晚!”德昭看见龙颜大怒,才知道他叔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了,还不是对军中将士打算拥立他这件事耿耿于怀吗!这时候他预感到自己的危险,所谓主疑臣必死,尽管是亲叔侄,但是也是君臣,何况还有这一层微妙的关系。因这场惊吓,德昭回去就自刎而死。宋太宗这块心病终于不在了,他肯定是松了一口气,但是面上还是装作十分悲伤的样子,甚至还假惺惺的抱着德昭的尸体痛哭了一场。德昭有些不识相,但是太祖的另一个儿子德芳却没有什么引起宋太宗猜忌的事,在德昭自刎两年以后,年仅二十三的德芳也不明不白的死掉了。


  太祖的两个儿子都被宋太宗逼死了,但是四弟廷美仍旧是可以对皇位构成威胁的,尽管宋太宗在表面好像他跟他哥一样的是大公无私,也要传位给弟弟,所以秦王廷美一度也被视为皇储。廷美似乎成熟的多,他知道他这个哥哥才不会将位子传给他,所以尽管他的位置很重要,但是他从不敢以皇储自居,为人十分低调,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的皇帝哥哥要对他动手还愁找不到理由的吗,低调也不管用,决定要动手,轻声的咳嗽都可以治罪。宋太宗的心腹亲信当然是最善于揣摩上意的,他们比主子更积极,于是在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宋太宗的心腹之人柴禹锡诬告秦王赵廷美阴谋造反。

  所谓的赵廷美谋反,距离赵德芳的死仅隔半年,再兴大狱实在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他有点担心总是这样往死里搞家里人,势必会引起朝臣的强烈反弹,而且也越发显得自己做贼心虚了,他有点怕有点压不住阵脚。那么拿什么更有力的证据来说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呢?于是他想到了在死人身上做文章,所谓的“金匮之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隆重出笼的。


  抛出“金匮之盟”的是赵普,这是宋太宗在陷入困境之后,想到了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也唯有赵普的威望可以扮演这个角色。赵普功勋卓著,是太祖朝的权相,当年被太祖赵匡胤削弱了他的相权,在削弱相权的斗争中,宋太宗当年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此赵普还开罪了晋王赵光义,赵光义继位成为宋太宗以后,还对赵普怀恨,但是赵普毕竟是开国元勋,他登基以后也不能肆意报复,出于安抚老臣的意思,在面上也不得不表示一下尊重,但是不过给了他一个不咸不谈的职位,高高挂起。即便这样赵普的日子也不好过,不仅备受皇帝的冷落,更要受宰相卢多逊等一班得势小人的欺负,所以赵普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兼虎落平阳被犬欺,他也不想这么窝囊的活着,一直在谋求东山再起。


  赵普受到宋太宗的召见以后,就给太宗上了一份秘奏,这份秘奏说到了太宗的心病,也就是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赵普说,当年太祖和太宗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的时候有一份什么遗命,也就是金匮之盟,希望太宗在宫中什么地方找找。果然一找就找到了。这个金匮之盟大意是说,在宋太祖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杜太后病危,太后在病危之际,赵普向太后上奏皇位继承的事情,当时太祖也在一旁。太后问太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吗?太祖说都是祖宗积德。太后说,不对,那是因为周世宗驾崩以后,继位的是个小孩,如果后周继位的是个年长的君主还有你什么事吗?所以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你百年之后应该传位给你年长的弟弟,这样才能保我大宋江山永固!太祖叩头应允。赵普说他当时就在病榻前写了约誓,一式两份,在两份纸尾处签上了自己的名衔。但是您写的那个什么金匮之盟的誓约呢?这个东西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看到原文,而且还是在宋太宗登基六年以后才拿出来,早干嘛去了?这很让人怀疑,多半是赵普编的,来讨好宋太宗,以便自己再度被起用。


  果然,赵普很快就再次当上了宰相,与此同时开始加紧步伐调查所谓的廷美谋反案。赵普也乘机报复他的政敌卢多逊,他向太宗报告说,卢多逊勾结赵廷美图谋不轨,整天诅咒太宗早死,让廷美当皇帝。卢多逊是宰相,宋太宗死了,赵廷美继位,他最多也不过宰相,那么他改换门庭还有什么意义?但是下了大牢,还怕修理不了?卢多逊只能认罪,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的崖州(在海南),廷美被监禁,他的子女也不再被称为什么皇子皇女了,凡是与廷美有过来往的官员都受到牵连,搞得人人自危,朝中官员为了撇清与廷美的关系纷纷落井下石,不断有人打小报告,说廷美心生怨恨,应该流放到外地,免得留在朝中生变。因此很快,廷美被流放,降为涪陵县公。廷美忧悸成疾,两年后死于当地,年仅三十八岁。

  宋太宗逼死亲侄子,又迫害死亲弟弟,不要说外人看不下去了,连他的亲儿子也看不下去了。宋太宗的长子元佐多次为叔叔求情,但是宋太宗还是不罢手,等到廷美被迫害死,元佐顿时发疯了。宋太宗这么绝情,为的还是要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现在弟弟侄儿都被他害死了,宋朝的皇位从此完全被宋太宗这一枝继承了下来,直到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孝宗开始,才回到了太祖这一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暴亡之谜
女人系列:死了还在给儿子圆谎的老太太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留下的子孙后裔,受到太宗一脉的优待了吗?
爱看
两宋风云之烛影斧声:宋太祖留下的千年谜案
“金匮之盟”的是是非非(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